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21.025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under 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cept
A Case Study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Major
SONG Guojie
(Siping Vocational College, Siping, Jilin
AbstractHuang Yanpei proposedthe famous educational theoryof \"enabling the unemployed to have employment and enabling the employed to work happily\",emphasizing the educational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hands and brains, integrating practiceandlearming\"and\"meetingsocialneedsand developing individuality\", whichwillhelpcultivate highqualityskilled talents in thenew era.Thearticleeffectivelyanalyzes theconnotationof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 philosophy,andcombines it withthe actual teaching ofindustrial robots toexploreindetail the practicalteachingreform strategies guidedby 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philosophy,including creating anew model of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and strengthening skils through project driven approaches,aiming to enhance students' vocationalabilities and socialadaptability,and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he new era.
Keywords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concept; industrial robottechnology;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reform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工業機器人領域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領域,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當前職業教育在教學中仍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職業能力不足等問題。黃炎培先生作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奠基人,其職業教育理念歷經百年仍具指導意義。他提出的“手腦并用、做學合一”及“社會化、科學化、平民化\"原則,為解決職業教育實踐性不足提供了理論依據。
1黃炎培職業教育理念的內涵
黃炎培(1878一1965)是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先驅,其職業教育思想源于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與強烈的愛國情懷。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廣大青年謀生,同時滿足對社會人才之需求。主張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踐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實現“學校無不用之成材,社會無不學之執業,國無不教之民,民無不樂之生”,這一理念與社會實際極為契合[。在教育方針上,他倡導“社會化、科學化、平民化”,注重職業道德教育,以“敬業樂群”為核心,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這一理念為現代職業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尤其在技術密集型專業,如工業機器人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2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2.1理論與實踐脫節,實操課時不足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當前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成為突出問題。以離線編程和現場編程課程為例,部分院校的課程設置偏重理論講授,如在講解控制原理等理論內容時,有的甚至約占比總課時的 70% ,而實操訓練僅占 30% ,甚至更低。學生在校內實訓室雖能完成基礎仿真任務,如使用RobotStudio設計簡單路徑,但因缺乏足夠的實操機會,無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離線編程中,學生雖熟悉軟件界面卻難以優化復雜工況下的參數;在現場編程中,面對真實設備的故障診斷時,學生往往束手無策。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模式導致學生進入職場后企業需投入大量時間進行二次培訓,事倍功半。
2.2學生缺乏復雜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能力
在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學生雖能完成基本任務,卻普遍缺乏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與創新能力,這與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形成鮮明對比。以現場編程課程為例,學生可按教材要求為FANUC機器人編寫簡單搬運程序,但面對多工況、多變量的實際生產場景,如焊接路徑優化或故障排查時,往往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教學多以標準化任務為主,缺乏開放性與挑戰性,學生被動接受指令而非主動探索。如在離線編程課程中,學生僅練習單一場景的路徑規劃,未接觸AI算法或多機器人協同等復雜應用,導致創新意識薄弱。此外,課程設計缺乏項目驅動的引導,學生習慣于“依葫蘆畫瓢”,難以提升分析問題與優化方案的能力。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職業發展潛力,還使企業因人才創新不足而面臨生產效率瓶頸。
2.3職業道德與團隊協作教育缺失
在工業機器人專業實踐教學中,職業道德與團隊協作教育的缺失直接影響學生的綜合素養,與企業對職業操守與協作能力的要求不符。在離線編程與現場編程課程中,教學內容聚焦技術傳授,而忽視了安全意識與責任感的培養。此外,課程設計多為單人任務,團隊項目占比不足 10% 學生缺乏協作經驗。所以在其進入企業之后,可能因缺乏團隊精神而影響生產線協同效率,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4。這與黃炎培“敬業樂群”的理念相悖,不僅削弱了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還增加了企業培訓成本。
2.4教學內容滯后,難以滿足企業新技術需求
工業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前課程更新滯后,難以滿足企業對新技術人才的需求。以離線編程課程為例,教學仍聚焦傳統軟件操作,如RobotStudio的基礎功能,而AI集成、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未被納入,導致學生所學與產業趨勢脫節。在現場編程中,課程多局限于單一場景,未涉及柔性制造或多機器人協同等企業急需的技能。究其原因,課程內容更新周期長(平均2一3年一次),教師技術儲備不足,且缺乏與企業的動態對接。現階段,大部分職業院校使用的ABBIRB120設備已落后于市場主流型號,學生的實操經驗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明顯差距,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還使職業教育無法有效服務于產業升級。
3黃炎培職業教育理念指導下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3.1校企交織,打造工學一體新模式
結合黃炎培職業教育理念中的“工讀交替\"理念,院校可構建工學融合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校內掌握基礎知識,在企業環境中錘煉實戰能力,真正實現“使無業者有業\"的教育目標。工學融合的實施需分階段、有序推進,具體可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在校內實訓室安排理論教學與模擬操作,配備工業機器人常用軟件與設備,幫助學生建立基本技能框架。第二,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安排學生進入真實生產線,參與具體生產任務。第三,設置階段性考核與企業評價環節,收集學生表現數據,動態調整教學計劃,確保工學交替的連貫性與實效性。
以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課程為例,首先,學校可安排學生在實訓室學習RobotStudio軟件,計劃每周8課時,持續4周,內容包括坐標系設置與基礎路徑規劃。實訓室配備4臺模擬工作站,每臺支持2人操作,學生需完成“直線搬運仿真”任務,如設計一個10點路徑,確保無碰撞。教師通過課堂演示與分組練習指導學生掌握軟件基礎。隨后,學生進入與學校合作的某制造企業實訓基地,計劃為期6周的實訓,參與“ABB機器人生產線程序設計”任務。企業提供6臺ABB機器人,每組4人,由企業工程師指導。任務要求學生為汽車零部件搬運編寫程序,涉及多工件路徑規劃。如學生需根據工件尺寸(長 20cm 寬 15cm) 與重量 (2kg) 調整抓取點與速度,預計需調試10一15次以優化效率。
3.2任務牽引,依托項目驅動強技能
黃炎培“手腦并用”的原則要求職業教育不僅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針對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缺乏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的問題,項目驅動教學通過真實任務驅動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從而強化其技能,并激發其創造力。具體而言,項目驅動教學需以任務為導向,實施步驟如下:首先,基于企業實際案例,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教學項目,涵蓋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程序編寫與成果驗證全流程。其次,讓學生分組協作,每組明確分工,教師扮演引導者角色,為學生提供技術支持而非直接答案。最后,設置階段性目標與檢查點,如中期匯報與最終驗收,確保項目進度與質量,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方案。
以在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課程中實施“六軸機器人焊接工作站編程\"項目為例,具體設計如下:項目周期計劃為8周,每組4人,配備1臺ABB機器人與焊接夾具,目標是將鋼板焊接精度控制在 ±0.1mm 。
第一階段(第1一2周):學生分析任務需求,如焊縫長度 50cm. 厚度 5mm ,確定路徑點與焊接速度,編寫初始程序。教師提供焊接原理講解但不會直接給出代碼,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第二階段(第3一5周):學生在設備上調試,記錄偏差并優化參數。例如,初始程序可能因電弧不穩導致飛濺,學生需調整電流至150A并優化路徑拐點。
第三階段(第6一8周):驗證成果并嘗試創新,如設計“動態路徑調整\"方案,通過傳感器反饋優化軌跡。
在實踐中,每周設1次中期檢查,教師點評程序邏輯與設備表現。學生可能面臨焊接參數調試的復雜情況,需反復試驗(如10次以上)找到最佳組合。這一過程通過真實任務錘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后續職業道德教育提供了場景。
3.3德行賦能,基于素養鍛造新格局
黃炎培“敬業樂群\"理念強調職業教育應德技并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與團隊精神。針對工業機器人專業實踐教學中忽視職業道德教育的問題,教師需在實踐中采取舉措,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專業實踐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形成安全意識、責任感,增強協作能力。具體方法如下:一是案例教學,通過真實案例分析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反思責任與規范。二是團隊任務,設計協作項目,培養學生的溝通與協作能力。三是考核激勵,將職業素養納入評價體系,如安全操作得分、團隊貢獻度等。
比如,在現場編程課程中,設計“搬運任務協同編程”團隊項目,計劃4人小組協作完成玻璃制品搬運任務。任務要求路徑平穩,速度控制在 0.5m/s 以下。實施過程分兩步:第一步(2周),學生分工編寫程序與設計夾具;第二步(2周),調試設備并優化。如某學生發現速度過快導致抖動,須與組員協商將速度調整至 0.4m/s.
整體而言,德技并修通過教育與實踐并舉,彌補了職業道德教育的缺失,為動態對接產業需求提供了素養保障。
3.4產業聯動,賦予課程革新動能
黃炎培“社會需要”原則要求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同步。針對教學內容滯后的問題,學校可通過動態更新課程內容,確保學生掌握前沿技術,滿足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具體而言,學校需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建立校企聯合開發機制,每半年調研產業需求,更新教學內容。第二,引入AI、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設計專項模塊。第三,邀請企業專家授課或指導實訓,提升教學的實用性。
仍然以離線編程課程為例,可在其中新增“AI路徑優化”模塊,與某機器人企業合作開發。學生開展基于機器學習的路徑規劃,任務為“多工況自適應仿真”,計劃4周完成。例如,模擬3種工件(大小分別為 10cm 、15cm、20cm) ,學生需編寫AI程序優化搬運路徑,每次仿真約需調整5一10次參數。企業專家預計每季度提供1次技術講座,講解AI應用場景。而在現場編程課程中,可引入“柔性制造實操”,學生調試ABB機器人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任務要求切換3種工件類型(如圓形、方形、異形),每種需調整夾具與程序,學生需在1小時內完成切換,調試約需15次以確保精度。
4結語
黃炎培職業教育理念以其深厚的理論內涵與實踐導向,為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啟示。針對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可通過工學交替、項目驅動、德技并修、課程更新等舉措,以切實提升職業院校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和效率。
★基金項目:中華職業教育社第二屆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規劃課題立項課題“黃炎培職業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ZJS2024YB118)。
參考文獻
[1]王志蔚.黃炎培職業教育的觀察視角和研究方法[J].職業教育研究,2025(3):91-96.
[2]張彩芬,蘇紅磊,高孝書.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師創新團隊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25(1):107-110,133.
[3]敖冰峰,喬陽.基于黃炎培職業教育理念的虛擬仿真實訓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5,44(1):91-94.
[4]張冠男.職業本科高校質量文化建設:意義、框架與實踐策略基于黃炎培職業教育質量觀視角[J].黑河學院學報,2024,15(10):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