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全面加強軍事治理\"這一重大課題。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習主席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就“全面加強軍事治理”作出了一系列標志性引領性闡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在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程中“完善軍事治理體系”?!爸卫韁"是“管理”的高級形態,一字之變,標定了黨的治軍方略的新標準新要求新路徑,充分體現出習主席對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律的深度把握、對新時代全面依法治軍的高度重視,為深入推進我軍軍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刻領悟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本質內涵,探討其重大意義、核心要義及實踐要求,為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清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重大意義
黨把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放在當代世界軍事發展的大變革中來運籌,放在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大布局中來決策,放在加快推進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的大背景下來部署,是治軍理念和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這對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一)圍繞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引領軍事治理立起戰略新標高。黨的二十大把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上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彰顯了我們黨強軍興軍、邁向一流的決心氣魄。一流的軍隊需要一流的軍事治理,最大程度地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建設發展效能。適應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和軍隊戰略能力發展需求,我軍要以治理現代化為抓手,對標國際一流標準,立足新時代、具有特色化、面向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相契合,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與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相統一,構建扁平化、專業化、智能化的治理架構,確保國防資源高效轉化為戰斗力,全面提升軍事治理現代化水平。
(二)聚焦備戰打仗根本職能,引領軍事治理確立發展新導向。黨的二十大著眼有效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強調“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人民軍隊打贏能力”。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立起備戰打仗鮮明導向,引領軍事治理必須更加聚焦和服務戰斗力,堅持用打仗思維引導治理、用打仗需求牽引治理、用打仗標準狠抓治理,推動軍事治理向戰場靠攏、為打贏聚力,全面提高軍事治理對戰斗力的貢獻率。通過需求牽引、任務統領,鮮明立起向戰為戰的工作導向、用人導向、政策導向、輿論導向,通過制度重構與流程再造,消除戰建備短板。以戰斗力標準為牽引,將作戰需求嵌入治理全鏈條,確保資源配置、訓練考核、后勤保障等環節始終向打贏聚焦。
(三)把握軍事治理革命趨勢,引領軍事治理開辟實踐新路徑。黨的二十大圍繞戰建備統籌、軍事人力資源管理、改進戰略管理等方面,對全面加強軍事治理作出部署。要把轉變治軍方式作為提高軍事治理規范化、科學化水平的內在要求,把推進軍事治理革命作為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率的戰略抓手,引領軍事治理以改革促轉變、以轉變促發展,以加強新興領域軍事治理為先導,走出一條法治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路子,全面提升軍事治理質量效益,推動軍隊建設高質量發展。當前,生物交叉、腦控控腦等前沿領域連續取得突破,先進算法、腦機接口等智能技術不斷迭代升級,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快速發展并應用于軍事領域,顛覆性技術對戰爭形態變革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軍事治理必須緊跟技術變革趨勢,構建“技術 + 制度\"雙輪驅動模式,盤活重大資源,進一步解放和提升戰斗力,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高質量發展。
(四)適應軍隊組織形態發展,引領軍事治理構建運行新模式。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是一項覆蓋國防和軍隊建設全領域的復雜系統工程,核心在于通過科學化的組織形態調整與運行模式重構,實現治理效能的整體躍升。加強各領域治理、全鏈路治理、各層級治理,需要各類治理主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切實履行所在領域、部門、單位的治理責任,確保從源頭到終端的全鏈路治理無遺漏。黨的二十大著眼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強調要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能和國防資源使用效益。新時代軍事治理必須把握新體制新編制新制度運行特點規律,以鏈路耦合驅動體系優化、以流程再造牽引機制完善、以方式創新破解現實難題,推動軍事治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順暢高效。
(五)著眼創新發展時代要求,引領軍事治理形成增長新動力。黨的二十大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當前,量子通信、智能技術等顛覆性變革正重塑戰爭形態,但軍事治理在創新成果轉化、創新生態培育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例如,基層部隊創新活力受傳統考核機制制約未能充分釋放,部分前沿技術因跨軍種協同不足而難以形成體系化戰斗力。因此,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通科研院所、軍工企業與作戰部隊的聯合攻關通道;加快建立以實戰需求為導向的敏捷研發體系,推廣數字孿生技術在模擬演訓中的應用。同時,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引領軍事治理把創新驅動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創新先進技術向戰斗力轉化模式,更加注重靠制度創新保障、靠科技創新驅動、靠文化創新增溫,全面優化軍事治理持續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增強發展動能,全面增強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的戰略競爭力。
二、把握核心要義,準確理解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深刻內涵
習主席提出“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重大命題,其核心是要全面實現軍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構成,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深入把握其內涵要義是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前提和基礎,聯系我軍發展壯大史和習主席對加強新時代軍事治理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需要著重把握“五個根本”。
(一)根本保證: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習主席指出:“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構建現代軍事治理體系,提高現代軍事治理能力,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保障。\"這一重要論述,為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歷史上,古田會議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解決了舊軍隊軍閥習氣問題;新時代國防和軍隊改革,也是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軍委主席負責制\"寫入憲法,從法理上強化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獨特優勢,是我軍同一切其他性質軍隊的最大區別,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這一中國特色、我軍特色,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這一根本原則和制度落地生根、毫不動搖。當前,需進一步健全黨領導軍事治理的體制機制,將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貫穿于軍事治理各領域全過程,充分發揮黨把方向謀大局的政治優勢,確保軍事治理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二)根本途徑:強化戰略管理效能。習主席強調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戰略管理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頂層運籌,戰略管理是軍事治理的最高層次,是軍事治理的重要樞紐,對其他層次和領域的管理具有牽引、指導和制約作用,決定著軍隊建設的方向和質量效益。遵循這一思路,可探索建立“需求—規劃—預算—評估\"(PPBE)閉環機制,將長遠目標分解為階段性任務,并通過動態評估優化資源配置。同時,加強軍地協同,在新興領域建立跨部門聯合管理機構,避免多頭管理導致的效率損耗。總之,要從頂層設計上統籌考慮各要素各層次各領域,追根溯源,統攬全局,從頂層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從根源上消除問題隱患,切實用高水平頂層設計來引領全面加強軍事治理。
(三)根本方法:推進科學管理革命。當今世界國家安全博弈不斷加劇、國際軍事競爭日趨激烈,軍隊技術構成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體系對抗更加顯著。適應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的形勢任務要求,軍事治理必須基于現代化軍隊發展的基本特征,遵循內在的規律,科學確立軍事治理的戰略指導方針,科學把握軍事治理的方向和重點,科學規劃軍事治理的途徑,通過暢通戰略管理鏈路、優化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機制,全方位支撐軍事治理有序運行。同時,把轉變治軍方式作為提高管理效能的內在要求,牢固樹立效能優先理念,以精準為導向,大力發展“科技 + \"手段,對規劃計劃、決策部署、部隊行動、武器裝備等實施精準治理,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能和軍事資源運用效益,推動軍事治理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效能變革。
(四)根本依托:構建軍事法治體系。法治是軍事治理現代化的基石。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最可靠、最管用的就是體系推進軍事治理法規制度建設。過去的治軍理念和方式,受制于條塊分割、相對封閉和利益壁壘等影響,難以從根本上擺脫“人治”模式。厲行法治、嚴肅軍紀,是治軍帶兵的鐵律,也是建設強大軍隊的基本規律。習主席始終高度重視軍隊法治建設,指出“依法治軍是我們黨建軍治軍的基本方式,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命題,內在要求在法治軌道上建軍治軍,通過健全完善政策制度,體系統籌戰建備工作,細化完善各領域各環節職責、權限、義務,厘清權力運行職責界面,消除治理鏈路斷點堵點,以法規建設倒逼機制創新,以制度優勢達成治理優勢,更好發揮制度建設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五)根本動力:深化軍事改革創新。習主席深刻指出:“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是人民軍隊不斷發展的康莊大道,人民軍隊的力量來自改革創新,人民軍隊的勝利來自改革創新。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不斷獲得發展進步的生機活力,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實現了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的整體性、革命性重塑,同時由于一些改革舉措尚未完全落地,在完善機制、理順關系、提高效能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須發揮軍事治理的引導、推動、規范、保障作用,確保各項改革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同時,要依據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用體系化政策制度帶動軍事治理能力提升,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軍事治理制度體系框架,推進軍事治理政策制度標準化數字化,建立健全戰略管理基礎性綜合性法規,真正確保改革到位,實效顯著。
三、著眼強軍布局,貫徹落實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實踐要求
習主席著眼世界新軍事革命大潮擘畫強軍藍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鮮明強調,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必須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這是從全局上對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的戰略布局,也是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基本方略。習主席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又強調,要認清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重要意義,強化使命擔當,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加大軍事治理工作力度,以軍事治理新加強助推強軍事業新發展。貫徹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戰略部署,要準確把握強軍戰略布局,明確重點領域、主攻方向,不斷提高部隊建設質量效益。
(一)政治建軍:鑄牢絕對忠誠之魂。政治建軍的關鍵是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貫穿治理全過程。一是要強化制度。以法治方式捍衛和鞏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是憲法、國防法確立的我國基本軍事制度,也是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核心要義和根本要求。要不斷完善軍委主席負責制法規制度體系,為貫徹落實依法治軍戰略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深入推進黨內法規和軍事法規法典化,以法治的強制約束力確保黨指揮槍的原則落地生根。二是要深化教育。始終堅持思想領先、固本培元,緊緊扣牢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持續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加強黨史軍史學習教育,抓好鑄魂育人這個固本工程,不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實踐認同,把廣大官兵的意志力量匯聚到忠實履行職責、矢志奮斗強軍上來。三是要常態化監督。推進政治整訓常態化制度化,抓好政治能力訓練和政治實踐歷練,建立政治生態評估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黨組織凝聚力與執行力,及時糾治傾向性問題,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確保槍桿子永遠聽黨指揮,確保黨的意志主張和決策部署在軍隊得到不折不扣貫徹執行。
(二)改革強軍:釋放體制重構活力。強軍興軍動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前途也在改革。要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完善軍事力量結構編成,體系優化軍事政策制度,著眼軍事系統運行日益復雜的發展特點,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把握好改革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讓一切戰斗力要素的活力競相進發,讓一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構建具有我軍特色優勢的新型軍事治理體系,不斷完善能夠高效推進改革的現代軍隊管理模式,加快形成站在世界軍事變革潮頭的一流軍事治理能力。改革強軍需聚焦效能提升與體系優化。要優化編制結構,壓縮非戰斗機構比例,增設智能技術、網絡空間等新型作戰單元;要創新政策制度,持續深化軍事職業化改革,建立基于崗位價值的薪酬體系,吸引保留高素質人才。
(三)科技強軍:打造智能治理引擎。把握現代軍事科技新領域新形態的發展變化,針對我軍科技要素集成越來越復雜、運用越來越密集、更新越來越短頻的發展趨勢,依靠軍事治理改革盤活科技資源、傳導科技成果、加強科技運用,構建“云平臺”,整合各領域數據,實現“一網通聯”。強化新興領域頂層統籌,打造新興領域管理鏈路,突出新興領域建設增量發展,健全新興領域管理機制,培養專業管理人才,推進新興領域的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提高新興領域軍事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要緊町科技之變、大抓科技練兵,持續深化新技術在全軍各領域中的轉化運用,科技賦能推動軍事治理向縱深發展,全面釋放軍事科技創新力,設立“軍事科技創新基金”,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參與國防研發,切實提高科技創新對軍隊建設和戰斗力的貢獻率。
(四)人才強軍:夯實智力支撐基礎。人才是治理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要全面加強新時代我軍人才工作,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完善軍事人力資源制度體系,創新軍事人力資源管理,著力培養富有戰略眼光、創新思維、專業素養的軍事治理人才。同時,加快專業化培養、職業化成長、制度化交流,推動軍事治理人才由通用型經驗型向專家型多能型轉變,構建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突出實踐砥礪,堅持以聯演聯訓、檢驗評估等大項任務為平臺,將重大演訓任務轉化為人才培養項目,練指揮、練謀略、練意志,促進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建立人才成長數據庫,動態跟蹤重點培養對象的能力發展曲線,全過程做好識才、聚才、育才、用才工作,全面鍛造兼具國際視野、科技素養與實戰能力的軍事治理人才梯隊,為構建新型軍事治理體系、推進軍事治理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五)依法治軍:筑牢規范運行根基。推進軍事治理法治化,是軍事治理現代化的主要特征,是軍事治理體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因此,要加強依法治軍機制建設和戰略規劃,增強依法治理的法治思維與法治素養,“立法\"“執法”“監督”多向發力,保證立法系統化、執法標準化、監督透明化,立法要科學嚴謹、執法要公正嚴明、監督要全面有效,確保法律法規得到有效執行。同時,要完善依法決策指導、科學統籌的工作機制,健全保障法律執行、運轉、實施的具體制度,確保每一項決策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強化法律監督問責機制,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懲處,以維護法治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要從根本上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法治體系,推進改革成果法治化、軍事法規法典化、制度建設集成化,全面建立一套更加體現法治思維、法治規律、法治要求的軍事治理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體系,實現治軍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堅實保障。
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是新時代強軍事業的必由之路。唯有深刻把握其政治意義、核心內涵與實踐要求,以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科技賦能為支撐、以人才為第一資源、以法治建設為保障,才能構建起與一流軍隊相匹配的現代軍事治理體系,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強有力支撐。
【作者單位:航天工程大學、國防大學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