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新”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的目標和方式發生了深刻改變。新課標為課程育人提供了總體目標指引,新課程強調核心素養的培養,新教材提高了內容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在這一背景下,落實“教一學一評”一致性成為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將教學目標、學習活動和評價方式進行有機統一,能夠高效引導學生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教一學—評”一致性的內涵概述
“教一學一評”一致性是指教學、學習和評價之間協調統一的教育理念。教學目標明確了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活動圍繞教學目標而設計,課堂評價則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確保了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并通過持續反饋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和手段,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新課程背景下,“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能夠為各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路徑支持,其本質在于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實施一體化的課程設計,持續關注并跟蹤學生學習和發展需求的變化,最終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二、“三新”背景下小學美術“教一學一評”一致性教學策略
(一)深入研判學情,把握“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的方向
在“三新”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要實現“教—學一評”一致性,就需要深入研判學情。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藝術基礎和學習需求,才能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并設計與之匹配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方式。教師需要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全面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共性特點,確保教學目標既符合課程要求,又貼近學生實際。同時,學情分析還應貫穿教學全過程,通過動態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教一學一評”始終契合學生的真實需求。這種以學情為導向的教學設計,能夠有效避免教學目標的盲目性和評價的片面性,使“教一學一評”真正服務于學生藝術素養的發展。
以桂美版小學美術教材一年級上冊“水與墨的碰撞”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前應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藝術基礎和學習需求進行全面分析。一年級學生正處于美術學習的啟蒙階段,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動手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尚在初步發展階段。
首先,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將目標設定為: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水墨畫的基本特點,體驗彩墨游戲的趣味性,并嘗試用簡單的筆觸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一目標既符合課程教學要求,又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在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教師需要設計與之匹配的學習活動。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單純的理論講解難以引發他們的興趣,對此,教師可通過直觀示范和互動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彩墨的特性。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滴墨游戲,引導學生觀察彩墨滴入水中后產生的變化;還可以設計簡單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先在水中加入彩墨,再用宣紙拓印圖畫,體驗水與墨碰撞的奇妙效果。這樣的學習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考慮到一年級小學生的手部控制能力有限,教師可以為他們配備圍裙、濕巾等工具,同時密切關注學生對毛筆、宣紙、彩墨等工具及材料的使用情況。
最后,教師可以在學生創作過程中進行巡堂,傾聽學生的創作感受,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激勵他們創作更富有創意的畫作。同時,教師還要及時為學生提供技法指導和資源支持,讓學生沉浸于水墨畫的藝術世界和良好的創作氛圍之中,實現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和創意實踐能力的發展[1]。
(二)制訂評價標準,提升教學評價針對性
“教一學—評”一致性的核心在于教學目標與評價標準的統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制訂清晰、具體的評價標準,確保評價標準與教學目標高度契合。評價標準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美術技能掌握情況,還要重視其審美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通過明確評價標準,教師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習活動,并在教學過程中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
此外,評價標準的制訂還應體現層次性,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評價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發展方向。這種基于課程目標的評價設計,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評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為“教一學一評”一致性提供有力支撐。另外,教師還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將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情況及真實學習體驗作為調整評價標準的參考依據,動態更新并調整課程目標、評價標準,在一體化課程設計中不斷優化學生的認知邏輯、經驗邏輯及能力發展路徑,進一步提升教學評價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以桂美版小學美術教材一年級下冊“認識泥塑”一課的教學為例。該課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泥塑的基本特點,掌握簡單的泥塑技法,使學生能夠通過泥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這一目標既體現了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動手能力。
評價標準的制訂應圍繞課程目標展開,既要關注學生的泥塑知識掌握情況,又要重視其動手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例如,在知識掌握方面,評價標準可以關注學生能否明確指出泥塑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是否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如揉、捏、搓、壓等。在動手能力方面,評價標準可以關注學生能否運用這些技法完成簡單的泥塑作品,能否通過泥塑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評價標準可以關注學生的作品是否具有獨特性,是否體現出個人想象力和個性化表達。通過這種多維度的評價,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評價標準的制訂還應具有層次性和靈活性。一年級學生的能力水平存在差異,因此評價標準應體現一定的梯度,既要照顧能力較弱的學生,又要兼顧能力較強的學生。例如,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評價標準可以側重于基本技法的掌握和作品的完整性;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額外關注學生作品的創意性和細節表現。此外,評價標準還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調整。例如,教師應通過觀察學生在制作泥塑時的專注度、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核心素養發展水平。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能幫助教師優化教學路徑。
(三)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美術學習實效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實效。教學情境的創設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既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作力[2]。同時,教師還應將情境設計與評價方式相結合,通過情境化學習任務和教學評價設計,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發現自己的學習問題。這種情境化教學策略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還能使評價更加自然和全面,避免教學評價與教學目標脫節,從而實現“教一學一評”有機統一。
以桂美版小學美術教材三年級上冊“走近昆蟲世界”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實物展示和故事講述等多種方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例如:利用圖片或視頻展示各種昆蟲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讓學生直觀感受昆蟲的多樣性;展示真實的昆蟲標本或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昆蟲的細節,如翅膀的花紋、身體的顏色和觸角的形狀等;講述與昆蟲有關的故事或傳說,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這種情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能為其后續的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其次,教師可以依托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比如,要求學生以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創作富有創意的昆蟲標本或模型,準確表現昆蟲的形狀、顏色和特征。在此期間,教師要鼓勵學生克服畏懼心理,通過搜集和閱讀大量圖文和視頻資料,深入了解昆蟲的形狀、顏色和特征。
最后,評價環節也應與教學情境緊密結合,確保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放大學生的作品細節,評價他們對昆蟲形態特征的理解和藝術表現力。對于作品完成度高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肯定;對于在作品中表現出獨特創意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落實情境化的教學評價,教師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設計自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自主學習活動是落實“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的重要環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自主學習活動應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既要體現美術學科的特點,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評價方式的設計也應與自主學習活動相呼應,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評估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3]。通過自主學習,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深化對美術知識的理解,提升藝術素養。而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則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以桂美版小學美術教材五年級上冊“小小漫畫展”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層次分明的自主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漫畫創作技巧。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經典漫畫作品,分析漫畫的表現手法,如夸張、變形、符號化等,并討論這些手法是如何增強漫畫表現力的。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欣賞的基礎上,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和形狀,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漫畫形象,并引導學生設計漫畫情節,通過分鏡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同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解決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可開展線上問卷調查活動或投票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他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感想。
在“小小漫畫展”一課中,自主學習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漫畫的基本技法,還能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敘事能力。學生能通過賞析漫畫作品提升審美能力,發展審美判斷力和藝術表現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表現及成果,給予他們激勵性的評語,使他們持續保持藝術創作的自信心和熱情。
結語
“三新”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為小學美術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教師可通過深入研判學情、制訂評價標準、創設教學情境以及設計自學活動,有效落實“教一學一評”一致性,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還能促進其個性化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未來,小學美術教師應繼續探索“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的實踐路徑,推動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鄭瑩瑩.“教—學—評”一致性賦能小學美術高效課堂教學[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4,9(11):20-23.[2]宮獻偉.小學美術中教學評一致性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天津教育,2024(6):143-145.[3]鐘洪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踐“教、學、評”一致性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