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即將下班時,幾個同事聊起“最愛在家里吃的飯”這個話題,我瞬間想到了母親做的雞蛋黃瓜絲蒜汁撈面。
兒時的美味記憶
我的老家是,老人們常說這是塊宜居的風水寶地。20世紀80年代,鄉親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我家每年都要養一頭黑豬,等到春節前后賣掉以補貼家用。另外,母親還會養上一二十只笨雞,既可以吃雞蛋,也可以過年過節時燉了吃雞肉,還可以用來做好吃的雞蛋黃瓜絲蒜汁撈面。母親做雞蛋黃瓜絲蒜汁撈面時的情景,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
首先,母親盛出3碗面粉,放入一點鹽,再磕入2個雞蛋,加溫水揉搓10分鐘后蓋上一塊半濕的布,醒面10分鐘。
接下來開始調蒜汁,這個最見功夫。母親先將剝去皮的大蒜放入蒜白中,加半小勺鹽搗成泥狀,再倒入1勺生抽、2勺香醋、1勺香油,然后添半碗涼開水稀釋,最后撒上一小把炒香的白芝麻,用筷子順時針攪勻。
之后,母親又從自家菜園摘了幾朵南瓜花、幾片紅薯葉、幾片薄荷葉和2根頂花帶刺的黃瓜,用清水全部洗凈,然后將黃瓜先斜切成薄片,再改刀成均勻的細絲。
母親一刻也不停歇地又開始燒火,待灶上的鐵鍋里冒熱氣時倒入一勺菜籽油,然后在碗里磕入2個土雞蛋,放少許鹽用筷子快速攪散,接著倒入油鍋里,攪散后撒點蔥花盛到大碗里。
然后,母親用搟面杖把醒好的面團搟成薄薄的面皮,再用刀切成粗細均勻的面條。待鍋里的水燒開后放入面條,用筷子輕輕攪動防止粘連,待水再次沸騰時加半碗涼水,再次沸騰時下入南瓜花和紅薯葉。母親總說“三滾餃子兩滾面”,所以鍋里的水沸騰兩次后,面條就可以撈出來了。
母親將煮好的面條撈入盛著涼開水的盆中過涼,經過一熱一涼的刺激,面條吃起來會更加筋道。我已經等不及了,趕緊盛了一碗面條,再夾上幾筷子薄荷葉、黃瓜絲、炒雞蛋,淋上2大勺蒜汁,再舀1勺芝麻醬,攪拌均勻后,雞蛋黃瓜絲蒜汁撈面就大功告成了。
先吃一口面條,十分爽滑、筋道,還混著醋的酸溜、芝麻的焦香。再來一口黃瓜絲和炒雞蛋,由于它們吸收了蒜汁的鮮辣、沾染了薄荷的香氣,所以吃起來又辣又香,還帶有一絲清涼感。那時候,我愛學著父親的樣子,捧著碗沿“滋溜滋溜”地吸面,湯汁濺在下巴上也顧不得,母親總是笑話我不像樣子。
熟悉的幸福味道
越回想越想吃,周六一大早我便匆匆忙忙地往澗北老家趕,除了去看望我那已過七旬的母親,還是為了再吃上一頓母親做的手搟撈面。
車子慢慢地駛進村子,錯落有致的鄉村小路、規劃有序的農村房屋,一切都是熟悉的模樣。剛過澗北東大橋,我遠遠地就看到母親正站在門口張望,那略顯句僂的身影瞬間讓我淚目。
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頭上那曾經烏黑亮麗的秀發已變得花白,臉上的皺紋如一道道溝壑,深刻而明顯,每一道都是時間的沉淀。她的身軀已不再挺拔,就像一把彎弓,那是被子女、家庭壓彎的。母親的牙齒也所剩無幾,只能勉強地咀嚼食物。老得最明顯的是那雙布滿了老繭和皺紋的手,原本也是白白嫩嫩的,只因長年累月地為家人洗衣做飯,如今才粗糙得像樹皮。
雖然母親看上去老態龍鐘,但看到我的那一刻,她的眼中立刻煥發出光彩,臉上也露出了微笑。停好車后,我攙扶著母親一起進了院子。母親閑不住,在院子里種滿了果蔬,有南瓜、小蔥、豆角、黃瓜、馬齒莧、紅薯、薄荷等。她每天不辭辛勞地在菜園里勞作,所以果蔬長得都很好
進屋后,母親問我中午想吃什么飯,我笑著說:“當然是您做的雞蛋黃瓜絲蒜汁撈面了。”母親二話沒說,就進廚房準備去了。不一會兒,一碗雞蛋黃瓜絲蒜汁撈面條便端上了桌。只見面條上淋著一層色澤誘人的蒜汁,還點綴著一些翠綠的薄荷葉。我趕緊吃了一口,熟悉的味道瞬間在口中散開。
母親看我吃得很美,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嘴里還不停地說著:“多吃點,不夠媽再給你做。”我笑著說:“夠了,您也一塊兒吃吧,別光看著我吃。”母親便也端來一碗,我們娘倆一邊吃一邊聊起了家長里短。
母親先是說起了家里的孩子們,小侄子在學校里又考了好成績,老師還表揚了他;小侄女學會了跳舞,每次跳起來都像一只歡快的小鳥。母親一邊說一邊比畫著,眼中滿是驕傲。接著,母親又提到村里前幾天剛剛去世的一位老人,她感慨地說:“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他辛苦了一輩子,如今也算是解脫了。”我靜靜地聽著母親講述,心情也隨著事情的悲喜而轉變。
吃完飯后,我和母親坐在院子門口的樹下乘涼。母親從屋里拿出來一把芭蕉扇,我順手接過來,輕輕地給她扇起風來,就像小時候她給我扇風一樣輕柔。就這樣,我們娘倆又拉了一會兒家常,享受著難得的團聚時光。
隨著天色漸暗,我也該離開了。臨走前,母親滿臉慈愛地對我說:“孩子,你在外面工作辛苦,要照顧好自己。”我點了點頭,對母親說:“媽,您也是,要注意身體,以后我會常回來看您的。”我坐在車上,透過車窗看著母親的身影越來越遠,心中滿是不舍。我知道,母親的心情肯定跟我一樣,那份牽掛、不舍甚至比我還要強烈。
陪母親吃飯的這一天雖然平凡,但卻讓我感受到了無比的幸福和溫暖。這不僅是一頓飯,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一次情感的傳遞。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總是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卻常常忽略了身邊最親的人。其實,幸福很簡單,陪母親吃一頓飯、聽她講講家常,在這平凡的時光里,我們就能收獲最珍貴的情感。愿時光慢些走,讓我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母親,讓這份親情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流淌。
下一次節假日,我一定要早早地回到老家,陪母親一起做飯、一起吃飯,聽她講那些永遠也講不完的家長里短。因為,這就是我最珍貴的時光,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
作者簡介:
王春建,河南濟源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食品》特約撰稿人、《國家名廚》第六卷編委、中式烹調師一級/高級技師、公共營養師二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鑒定考評員、河南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藥食同源健康食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濟源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獲“河南省技術能手”“濟源市技能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