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通過交流和使用語言可以快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構建趣味生動的教學環境,鼓勵幼兒自主表達與互動交流,使其可以在不斷實踐與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與人交往的方法,為日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進一步提高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質量。
一、信息化背景下幼兒園語言教學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幼兒語言學習興趣
激發幼兒語言學習興趣,對其未來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較于常規教學模式來說,利用信息技術輔助開展語言教學活動,教師能夠將語言文字、動畫圖像、趣味音頻進行有機結合,激活幼兒的多重感官,使幼兒對語言學習產生濃郁的探索興趣。在此過程中,幼兒可以更加直觀地接觸語言知識。這不僅有助于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還可以開拓幼兒的認知視野,從而為其自身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二)有利于增強幼兒語言情感體驗
幼兒年齡較小,正處于認識世界與感知世界的初步階段,將信息技術融入幼兒語言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增強幼兒語言情感體驗,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信息技術,積極構建語言情境,設計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其更愿意主動參與到課程的探索分析中,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三)有利于增加課堂互動頻次
在“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教學應當由“以教育者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轉變,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形式、拓展教學內容,吸引幼兒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使其獲得思維的交互性發展。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往也會逐漸密切,教師可以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加課堂上師幼互動頻次,帶給幼兒良好的學習參與體驗。
二、信息化背景下幼兒園語言教學原則
(一)適切性原則
適切性原則指的是教學內容符合幼兒學習需求,從而激活幼兒自主學習意識,有效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在信息化背景下,幼兒教師應遵循適切性原則,秉承“以幼兒為本”的教學理念,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個性化的語言教學課堂,吸引幼兒主動參與,使其可以在不斷的實踐與思考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表達技巧,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圖像、播放音頻,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語言素材,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
(二)游戲性原則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教師在開展語言教學時,應遵循游戲性原則,將信息技術融入語言游戲中,輔助幼兒更加清晰地理解游戲規則,保障語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活潑快樂的游戲氛圍,增強幼兒的參與熱情,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語言學習任務,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三)簡單性原則
幼兒年齡較小,還未形成完善的認知思維體系,為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水平,設計結構簡單、內容生動的教學內容。鑒于此,在開展語言教學中,教師應遵循簡單性原則,設計符合幼兒實際需求的教學內容,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品質。教師應當結合課程內容選擇適當簡潔、清晰的媒體元素,以減輕幼兒的認知壓力,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幼兒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
三、信息化背景下幼兒園語言教學策略
(一)營造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表達興趣
受先天發育與后天學習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之間存在差異。為了提高全體幼兒的語言水平,幼兒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動態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使其愿意積極主動參與課程的探索與分析,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語言思維,獲得語言表達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顯著提升。
例如,在開展《彩色的夢》語言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利用投影設備將散文詩進行展示,并根據“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白云愛做夢,夢是藍藍的。小寶寶愛做夢,夢是彩色的。”通過具體文字內容搭配相應的動態圖片,將其投影到屏幕上的展示設備,營造動態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興趣[。在播放到“藍天白云動態圖”時,有幼兒會感嘆道:“這片白云好漂亮呀!我想躺在上面做一個甜甜的夢。”這時,教師可追問原因,并引導幼兒圍繞“白云的形狀像什么?”進行自由討論,并播放《藍天白云》兒歌進行配樂,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使他們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參與體驗,激發他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由此可見,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探究高效教學方法,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二)豐富教學資源,開拓幼兒認知視野
幼兒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教師在開展語言教學工作時,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選取優質教學資源,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以為后續語言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需要結合教學主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互動交流活動,在實踐中完善自身的語言體系,開拓認知視野。最后,教師需要設置課堂留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使其可以合理運用教學資源完成自主學習與深度思考。
以“認識交通工具”語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登錄當代學前教育網教師端,通過搜索關鍵詞“交通工具”“幼兒認知”等,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為后續對語言課程的建設提供保障。接著教師利用在線學習軟件播放《熟悉交通工具》視頻內容,并運用暫停鍵定格畫面,幫助幼兒積累日常知識,使其可以對警車、搶救車、灑水車、吊車、郵政車等形成更加直觀的認知與了解[2]。同時,教師在展示不同交通工具的圖片時,適當指導幼兒從車的顏色、形狀、用途等方面進行自主表達,以開拓幼兒的思維,使其可以更加完整地表述內容,從而促進其獲得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三)開展動畫教學,重視幼兒情感體驗
幼兒的身體與心理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但由于缺少生活閱歷和學習經驗,在對事物進行探索分析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認知不完全、理解較片面的現象。為此,教師在設計幼兒園語言課程教學方案時,不能只顧講解故事內容,更應當帶領幼兒深入探究故事背后所蘊含的哲學道理,使其可以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模式,通過趣味動畫教學,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具體的語言含義,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以“烏鴉喝水”語言教學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來到智慧教室,并利用數字化教學工具播放《烏鴉喝水》動畫視頻,使得幼兒可以直觀地觀察,隨著小石子一個又一個地落在瓶子里,瓶中的水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懂得遇到困難應當積極開動腦筋尋求解決辦法。相較于傳統的教學課堂,在智慧課堂中,教師可以運用數字化教學手段,實現靜態文字的動態化轉變,以強化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其可以在理解故事情節與角色性格的基礎上,獲得更加深刻的啟發,從而幫助幼兒實現全面成長。
(四)巧用課上提問,培養幼兒邏輯思維
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以豐富幼兒語言教學。在進行語言教學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設置問題,牽引幼兒思緒,使其可以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探索分析,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邏輯思維與問題意識,使其獲得全面發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教學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課堂,使得幼兒對知識形成循序漸進的認知與了解,以此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促使幼兒獲得持續發展。
以“大象受傷了”教學為例,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將一段大象腿受傷的視頻保存到交互電子白板的資源庫中。在正式課程開始時,教師需要從資源庫中調用事先準備好的視頻資源,并在完成播放后,設置思考問題:“大象的腿受傷了,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它呢?”隨后展示紗布、繃帶、繩子、毛巾等物品,并指導幼兒運用“拖放”功能,將可以幫助大象治療的工具放在醫療箱里,使幼兒可以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提升其自主學習意識[4。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留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自主討論,以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與互動交往的能力。此外教師需要利用標注、圈畫等操作,對幼兒的實踐成果進行指導,以增強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時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五)組織游戲教學,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幼兒的年齡較小,正處于貪玩好動的時期。教師在開展語言教學設計時,可以將游戲與教學進行有效結合,以增強語言教學的趣味性與探索性,吸引幼兒主動參與,使其獲得自主學習意識的增強。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幫助幼兒更加清晰地理解游戲規則和游戲內容,提高整體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以游戲為切入點,利用教學軟件和工具完善教學方案,調動幼兒真正參與到語言游戲活動中,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獲得表達能力的提升。
以“你畫我猜”語言游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漫芽糖指繪資料庫中尋找適合幼兒認知水平的圖畫內容。隨后,利用投影設備展示“你畫我猜”游戲規則:
① 幼兒需要兩兩一組,一人在畫板上繪畫,另一人猜測具體事物。
② 比畫者可以一邊繪畫、一邊進行語言描述,但是不可以說出詞語中帶有的字。
③ 猜測者可以喊過,但只有兩次機會。
④ 其他幼兒不可提示,應當保持安靜。
通過開展“你畫我猜”語言教學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開拓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完成游戲互動后,幼兒之間會更加了解對方,使其交往更加密切,提高彼此之間的默契配合,從而構建良好的互動交流氛圍,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5]。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學優勢,吸引幼兒主動參與,使其可以在真實有趣的氛圍中增長見識,獲得語言能力與交往能力的提高。
(六)設置合理評價,強化幼兒綜合素養
評價是幼兒園語言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可以更好地激勵幼兒參與語言學習,使其獲得表達能力與交往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制定自動積分表,激勵幼兒主動參與互動活動,使其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綜合素養的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拓寬評價途徑,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自評與互評,從而真正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以“愛跳舞的小貓”語言教學為例,教師應當改變“你真棒!”“你真厲害!”等評價語言,而是運用細膩的語言進行表達,指出幼兒的閃光點,如“你的手臂表現得非常好,伸展到位,動作優雅。但是,你的表情可不是笑臉哦?”使得幼兒可以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并在后續的學習中加以改正。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觀察總結能力,使其獲得綜合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吸引幼兒主動參與,使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牢固掌握語言技巧,進而獲得邏輯思維、表達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顯著提升。教師應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幼兒語言教學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尚悅.提升幼兒園教師語言教學能力的創新研究與對策[J].科技風,2023,(31):52-54.
[2]和春婷.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問題研究[J].科技風,2023,(28):44-46.
[3]曾思敏.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師幼互動的策略提升研究[D].西南大學,2023.
[4]陳鉚柳.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中提升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策略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07):176-178.
[5]麻璐穎.幼兒園教師在半日活動中的說理性語言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