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逐漸讓位于以信息技術為輔助教學工具的強調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可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當中?;诖?,數學教師要善用信息技術,制定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案,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及學科素養。
“互聯網 +\"教育的特征
(一)教學方式呈現多樣化
“互聯網 + ”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會更加智能化,教師可運用各種各樣的信息化手段,呈現豐富的教學資源,或者鼓勵學生線上學習,并用信息化手段監督跟蹤他們的學習行為等1。這樣,學生的學習行為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的指導也更加靈活,師生之間能實現超越時空的互動,教師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從而為他們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學習主體地位有所提升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根據現實學情設計教學方案,而且要在實際教學互動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教學方案。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教師也會鼓勵學生主動建構知識,讓他們通過學習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并對他們進行線上指導,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 “互聯網 +\"視域下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一)增強了數學教學的科學性
“互聯網 + ”教育使得優質資源突破了傳統壁壘,通過資源共享平臺,其得以被廣泛傳播。教師則可以借助智能教學系統全面分析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薄弱點和近期的進步情況,從而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幫助學生全面提升數學學習有效性[2。而且教師可以借助互動平臺,多媒體課件等工具創設課堂情境,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而這些數字化技術能將抽象化的內容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能極大地減輕部分學生的學習壓力,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全面提升學習效率。
(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數學學習需要學生投入足夠的專注力,主動建構知識,這樣才能理解知識原理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加深學習印象。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處在較為被動的地位,很難有機會主動建構知識,深入知識內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性。而在“互聯網 + ”環境下,教師會給學生足夠的主動權,讓其自主探索知識,并為其提供協作學習工具和自主學習平臺等,讓他們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數學思維,培養推理能力等等。這個過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互聯網+\"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化路徑
(一)利用數字化工具,強化課前預習
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數字化工具,如在線課程平臺進行自主預習。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留下預習痕跡,教師則可以通過登錄相關平臺瀏覽學生的學習軌跡,綜合判斷他們的預習成果。這樣在日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重點地講解課程知識,幫助學生攻破薄弱環節。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教師要在選定的學習平臺上設計極富有吸引力又具有挑戰性的預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全面了解新知識。
比如,針對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課,教師可以利用在線平臺設計一系列預習活動:首先,教師上傳富有趣味性的微課視頻,該視頻主要介紹小數的基本概念,其中可以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如引人貨幣計算、身高測量等實例,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小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可以在視瀕中穿插問題,如:“小數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哪些?”旨在讓學生認真觀看,認真思考。
接著,教師可以在平臺上發布一系列具有層次感的練習題。習題應涵蓋從基礎到進階的不同難度,以適應班級內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基礎題目可以圍繞小數的讀寫展開,幫助學生理解小數點前后數字代表的實際數值;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設計一些涉及小數四則運算的問題,或結合實際情境的綜合應用題,鼓勵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在線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實時跟蹤每位學生的預習進度與表現,以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二)運用云計算技術,豐富教學資源
教師通過云計算技術,能夠將豐富的教學資源集中存儲于云端,這樣可以隨時調用高質量的教學素材,同時也方便學生隨時訪問,如他們可以在家中訪問這些資源,以進行預習、復習或拓展學習活動。這種方式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3-4。而這需要教師熟練掌握資源上傳、分類及檢索的方法,確保資源庫內容豐富且易于查找,并能夠創新使用這些資源,結合實際教學目標,設計更具吸引力和實用性的課程內容。
以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上傳高清的三維幾何模型圖片、動畫演示視頻、互動式虛擬實驗軟件鏈接等至云端平臺。針對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V=πr2h 、圓錐體積公式 V=1/3Sh 這部分知識點,教師可以上傳相關動畫,演示旋轉平面圖形生成立體圖形的過程。而視頻往往有詳細的解說,對每個轉化步驟都進行細致解釋。因此,學生能夠通過觀看視頻直觀地理解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加深相關記憶。同時,教師還可以在云端共享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的例子,如計算水桶或冰激凌甜筒的容量,讓學生感受幾何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樣,學生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后續學習,并自主復習這部分知識。
另外,教師還可以整合一些拓展閱讀材料或在線課程鏈接至云端資源庫,供有興趣的學生深人探究。例如,提供關于圓柱和圓錐在建筑設計、工業制造等領域的應用文章,讓學生了解,數學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符號和公式,而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工具,從而增加對數學的熱愛。
(三)增強課堂互動,強化師生交流
小學數學課堂有一定的互動性,能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盎ヂ摼W + ”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增強課堂互動,即讓學生使用在線答題系統、實時討論區等工具,讓他們在系統中即時反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師生之間、生生間進行針對性交流。這種方式能夠激活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而教師需要掌握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工具來設計互動環節,同時要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安全,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網絡交流環境。
例如,在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簡易方程”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在線答題系統,并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方程問題,讓學生在線即時作答。比如,當講到如何解簡單的方程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如:“小明買了一本書和兩支筆共花費15元,如果書的價格是x元,每支筆2元,請問書的價格是多少?”教師在在線平臺上發布相關問題后,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嘗試解答,并通過平臺即時提交答案。教師則利用平臺提供的實時討論功能,給學生留言,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對此,學生可以直接留言進行文字描述,也可以將解題過程拍攝下來,上傳至平臺。這樣,學生能夠看到多種解題方法,學生之間可以通過互相留言的方式進行學習交流。對于那些在解題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學生,其他已經掌握方法的同學可以在線給予指導和幫助,從而在班級中形成互助學習的良好氛圍。而教師也可以看到學生的反饋,可以針對典型問題展開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方程知識要點。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確保所有在線活動都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進行,避免公開個人信息,從而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交流環境。這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更加富有成效。
(四)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全面激勵學生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評價環節,除了傳統的筆試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即通過項目作業、在線測試等形式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多元化的評估體系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激勵他們全面發展[5。因此,教師要明確各項評價標準,并將其清晰地傳達給學生,使之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平衡各種評價方式的比例,確保評估結果的公平合理。
以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一次關于“校園內垃圾分類情況調查”的項目,要求學生收集數據,計算各類垃圾所占的百分比,并用圖表形式展示結果,旨在在讓學生體會百分數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而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測試平臺定期開展隨堂測驗,檢驗學生對“百分數”概念及其計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一一在線測試的好處在于,其能夠即時反饋成績,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同時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整體學習進度,從而適時調整教學計劃。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百分數相關的游戲,如“百分數接龍”“百分數猜猜看”等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教師需向學生明確各項評價的標準,比如項目作業的評分細則、在線測試的計分規則等,讓學生據此判斷自己在“百分數”這一課的學習成果如何。而且,他們可以據此了解自己的改進方向。此外,教師還需平衡不同評價方式的比例,使得最終成績能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建立家校溝通橋梁,形成教育合力
小學生提高數學素養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家校之間需進行一定的合作?!盎ヂ摼W +' ”視域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家校溝通橋梁,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并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數學學習管理中,從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同時,教師應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確保家長能夠方便快捷地獲取相關信息,輔助孩子學習,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以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微信群或專門的家校溝通App,向家長推送學生在“正比例和反比例”這一課的學習動態,包括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線上學習成果、與他人互動討論時的表現及其對于典型例題的解析情況等,使得家長能夠同步了解孩子的數學學習情況,從而在課后給予相應輔導。另外,教師可以上傳講課的過程,如針對正比例的概念講解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舉例說明:“隨著購買蘋果數量的增加,總價格也按一定比例上漲”—并附上算式和圖示,如: y=kx ,其中,k表示比例系數。這樣,家長能夠理解正比例關系的本質,從而在家中輔助孩子復習或預習。同樣地,當講解反比例關系時,教師可以使用“當汽車速度加快時,行駛相同距離所需時間減少”的例子,配以 xy=k 的公式,幫助家長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實際應用。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發布一些家庭實踐任務,鼓勵學生與家長一起完成,如設計一個關于家庭用水量與水費之間正比例關系的小調查,或者探討家庭成員數量與人均住房面積之間的反比例關系,以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并使家長在參與過程中更精準地支持孩子的學習。這不僅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還有助于家長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 + ”視域下,教師可以鼓勵利用在線資源自主預習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另外,教師利用數字技術豐富教學資源,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網絡化的課堂互動形式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使得師生之間進行更有效溝通。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能夠讓學生的努力得到全面認可,家校之間通過線上溝通,能構建良好的合作環境,共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姚云華江陰市新橋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任偉.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3,25(24):203-205.
[2]柳安娜,劉飛.“互聯網 + 雙師教學”: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研究——以寧夏H縣Q鄉村小學雙師教學模式為例[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23,42(06):59-67.
[3]萬勤.構建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2023,(12):48-50.
[4]肖璐巖.“互聯網+”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3,25(23):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