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27日,美國科學家成功發射第一臺金星探測器——水手2號,該探測器成功地掠過金星,從而成為人類第一個成功接近其他行星的空間探測器。此后的數十年,人類先后探測了太陽系中地球以外的行星,給它們拍照、采樣,然后傳回數據進行研究。
我國的嫦娥一號至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戰略規劃的圓滿收官,去年返回地球的嫦娥六號帶回了人類首份月背樣品;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標志著我國航天器實現從地月系向行星際的跨越式發展。而天問二號的任務,則是我國首次開展行星際采樣返回。
“實施天問二號任務,推動星際探測征程接續前進,邁出了深空探測的新一步。”國家航天局局長單忠德表示,任務實施周期長,風險難度大,工程全線攻堅克難,協同攻關,確保了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期待天問二號按計劃完成各項探測任務,取得更多原創科學成果,揭開更多宇宙奧秘,增進人類認知。
(節選自“新華網”2025年5月29日)
◆素材解讀
1.技術突破與深空探測的里程碑。天問二號肩負我國首次行星際采樣返回任務,標志著航天器從地月系向行星際跨越后的又一突破,它不僅延續了嫦娥系列探月工程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的成果,更推動了我國深空探測從“到達”向“帶回”邁進,為后續星際探測積累關鍵技術。
2.科學意義與人類認知的拓展。天問二號將通過采樣返回,為研究小行星物質組成、太陽系演化等提供一手數據,以填補我國行星際采樣的空白。這不僅是中國航天的“一小步”,更是人類借助科技深化深空認知、拓展宇宙視野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