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說過:“唯有動作描寫,人物才能立起來。”恰到好處的動作描寫,能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為習慣,有時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左讀經典
1.他一看見鯊魚,就從船舷上探出身子,一槳朝它戳去。他只戳在肉上,但鯊魚的皮緊繃著,刀子幾乎戳不進去。這一戳不僅震痛了他那雙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但是鯊魚迅速地浮上來,露出了腦袋,老人趁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挨上那條魚的時候,對準它扁平的腦袋正中扎去。老人拔出刀刃,朝同一地方又扎了那鯊魚一下。它依舊緊鎖著上下顎,咬住了魚不放,老人一刀戳進它的左眼。鯊魚還是吊在那里。
“還不夠嗎?”老人說著,把刀刃戳進它的脊骨和腦子之間。這時扎起來很容易,他感到它的軟骨折斷了。老人把槳倒過來,把槳片插進鯊魚的兩顎之間,想把它的嘴撬開。他把槳片一扭,鯊魚松了嘴溜開了。
(節選自海明威《老人與海》)
2.別人和他交談時,他冷漠地傾聽著,下巴放在右手上,左手背上放著肘部,不管是何事,一旦他主意已定,就無法改變了。一筆極小的買賣,他也會算上半天。
……
歐也妮在桌上放開了幾枚金路易,老頭兒盯住那幾枚金路易,就像剛學會看的孩子傻盯著同一件東西,一看就是幾個小時;他更像孩子一樣,時時露出一個吃力的微笑。“這東西暖我的心窩”,他自語道,臉上還偶爾露出一種舒坦的表情。當本堂神父來為他做臨終圣事的時候,他那雙顯然已經死去幾個小時的眼睛,一見銀制的十字架、燭臺和圣水壺,忽然復活,直直盯住這些圣器,鼻子上的那顆肉瘤也顫了一顫。當教士把鍍金的受難十字架送到他的唇邊,讓他吻一吻上面的基督時,他做了一個嚇人的動作,想把它抓過來,而這最后的努力耗盡了他的生命。
(節選自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
◆賞讀
片段1中,作者巧妙運用“拔、刺、戳、插、撬”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老人與鯊魚搏斗的過程。這一系列動作不僅讓讀者仿佛置身于老人被鯊魚圍攻、奪食的緊張場面,還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人的勇敢與智慧。面對鯊魚的兇猛攻勢,老人毫不畏懼,而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和勇氣,與鯊魚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展現出老人頑強的生命力。
片段2中,作者只用了寥寥幾筆就“畫”出了葛朗臺的吝嗇鬼形象。第一段文字中細致的動作與神態描寫,突出了葛朗臺精打細算、不輕易信任他人的性格特征。第二段文字中,“盯住”“顫了一顫”“抓過來”這些經典動作,寫出了臨終時的葛朗臺眼中只有金子,甚至連自己的女兒都不放心的心理活動;“藏、撫摸、吻”等動詞則將他“吝嗇鬼”的特點刻畫得惟妙惟肖。
◆借鑒
妙招一:仔細觀察。仔細觀察是動作描寫的基礎。同學們要想把動作描寫得準確、具體,就要對所寫對象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確保對整個動作過程一清二楚。
妙招二:精準用詞。生動的語言是動作描寫的靈魂。動作的使用要和人物形象相匹配,如年老體邁之人多行動遲緩,就要用“蹣跚”“挪動”等詞語;年輕力壯的人多行動迅速,就要用“健步如飛”“大步流星”等詞語。動作的選用還要符合人物的內心情感與性格特征。如描述一個憤怒的人,可選擇一些力度感較強的動詞,如“怒目圓睜”“咬牙切齒”等;描繪一個羞澀的少女,則可以選擇“低頭”“捻衣角”“咬嘴唇”等細膩的動作。
妙招三:分解動作。動作描寫不僅要精準用詞,還要將復雜的動作進行分解,讓讀者仿佛觀看電影般目睹一連串的畫面。如片段1中,作者就將老人捕殺鯊魚的過程分解為一系列動作,讓讀者在腦海中清晰地構建出老人捕斗的場景,人物形象鮮活、立體。
妙招四:勤于積累。平時,我們應該多積累各種動作描寫的語言素材,也可以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學習他們是如何進行動作描寫的,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動作描寫能力。
右寫片段
1.空曠的操場上,一排木樁矗立著,一頭彩色的醒獅站在那里。鼓聲一響,它忽地邁開大步,跳上一根木樁,又瞬間躍上另一根,在上面搖頭晃腦,仿佛在享受高處的清風和暖陽。在眾人驚訝地張大嘴時,醒獅又俏皮地歪歪頭,在鑼鼓喧天聲中,叼著一根卷軸輕輕一抖——只見紙張展開,赫然顯現四個墨金大字——“大吉大利”。
(選自李玉鵬《舞獅魂》)
◆點評
小作者以生動的文字描繪舞獅的場面。醒獅的“邁開大步”“跳躍”等動作,將其靈動之態栩栩如生地立于紙上。尤其是“俏皮地歪歪頭”,將醒獅的活潑展現得淋漓盡致。“叼著一根卷軸輕輕一抖”的動作,更是將醒獅的靈性表現得栩栩如生。這樣的動作描寫,讓讀者仿佛親眼目睹了醒獅舞動的姿態,使作品的感染力大大凸顯。
2.舞臺中央的燈光如星河鋪展,黑白琴鍵閃爍著晶瑩的光。我深吸一口氣,挺直脊背,輕觸琴鍵。抬手提腕,左手率先落下,指尖在琴鍵上接連彈奏,似投石般激起一道漣漪。接著右腕懸起,叩擊琴鍵,清越的音符在穹頂盤旋。隨后,兩手穿插游走,雙手在琴鍵上織就細密的音網。
(選自劉雯予《琴聲悠悠》)
◆點評
從“挺直脊背”的預備姿態到“抬手提腕”的開始動作,再到“穿插游走”的肢體韻律,生動的文字將小作者彈琴的過程刻畫得十分傳神。同時,對琴聲的細膩描繪,也讓讀者對演奏者產生深刻印象。
3.在水鄉,冬日的黃昏時分,街燈漸次亮起,人們搭好桌子,端上一鍋熱氣騰騰的骨湯,擺上各式食材,準備享用美食。拿出幾雙長筷子,夾起幾片魚肉,輕輕放入滾燙的湯中,不一會兒,魚肉便變得潔白如玉。我學著身旁的大人,將燙好的魚片及時夾起,再蘸上特制的蔥姜醬油,鮮美的肉香瞬間在口中彌漫開來。再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生滾粥,無盡的暖意便在身體中蔓延開……
(選自董梓淇《水鄉之韻》)
◆點評
小作者慧眼所捕捉的,是水鄉冬日里的一處生活場景。“夾起幾片魚肉,輕輕放入滾燙的湯中”——“輕”字點出了人們對食材的珍重,亦暗示動作的熟稔。“蘸上特制的蔥姜醬油”“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生滾粥”,兩處生活氣息濃郁的動作描寫,生動地彰顯出水鄉人生活的美好。
(以上作文片段的小作者均系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容桂外國語學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