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司在中國場景險數字化解決方案市場占據4.4%份額,位居首位。截至2025年2月19日,公司擁有超過3億份被保險用戶資料、68個不同生產及生活場景的數據、超過20萬份理賠報告及超過84億份保單記錄。
517.6億元,這是2023年中國保險科技行業市場規模。
智研咨詢的《2025-2031年中國保險科技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顯示,近五年來,中國保險科技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19.43%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保險科技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重構保險價值鏈,成為推動行業升級的關鍵力量。
然而,高速擴張背后卻是行業集體困境:“盈利不及預期”、IPO屢屢受挫。為何保險公司規模與速度不能成比例增加?
作為賽道頭部企業的白鴿在線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白鴿在線”),其發展歷程堪稱行業矛盾的典型樣本。本文以白鴿在線為觀察對象,剖析其成長中的挑戰與機遇,探尋行業破局之道。
“白鴿”的理想與現實
近日,白鴿在線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民銀資本及中銀國際。此次IPO沖刺標志著這家深耕場景險領域十年的科技企業,正式開啟資本市場新征程。然而,其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其2022-2024年連續虧損,折射出賽道“規模與利潤”的失衡困局。
場景險作為互聯網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用戶“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構建。據思瀚研究院預測,到2028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1301億元。灼識咨詢報告顯示,以2023年收入計,白鴿在線在中國場景類保險數字化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市場中位列第一,市場份額為 4.4% 。
作為一家保險科技公司,白鴿在線以“保險 + 科技”為核心,通過數字化、定制化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試圖打破傳統保險的局限。然而,盡管公司在技術研發和市場布局上持續發力,其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連續虧損約5783萬元,業務結構失衡成為虧損主因。
·轟轟烈烈的投入與平平淡淡的產出
白鴿在線成立于2015年,由涂錦波控制的福建合力合美設立,總部位于福建。公司提出“讓保險更普惠”的愿景,并通過“三三戰略”分階段布局。
2015-2017年,公司完成基礎建設,開發“大數據全流程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架構”,并獲得互聯網保險業務銷售許可證,初步形成技術架構。期間,保險科技人才建設成為關鍵。技術到位,人才到位,由此開啟了保險+科技之路。
2018-2020年,公司進入科技創新階段,推出全流程SaaS平臺“白鴿e保”,打造 u9+Nn 普惠生態圈,涵蓋出行、醫療、公共服務等九大生態圈,以整體方式應對多個生態圈中不同場景的不同風險,而不是狹隘地關注某一特定場景中的單一風險。
2021-2023年,公司進入生態建設階段,通過保險數字生態能力的建設及科技賦能,提升保險的數字化服務能力。簡而言之,就是用科技化手段解決老百姓衣食住行各種場景中的保險問題。
2021年公司升級了SaaS應用系統,并正式推出自主開發的全流程SaaS應用系統平臺白鴿e保。2022年,開啟“快跑”模式,累計被保用戶數達2.2億,應用場景創新不斷。2023年,其在中國場景險數字化解決方案市場占據 4.4% 份額,位居首位。2024年開發由機器學習以及AI驅動的6個MaaS支持模型,以自動生成見解并為知情決策者提供支持。到2025年2月19日,白鴿在線擁有超過3億份被保險用戶資料、68個不同生產及生活場景的數據、超過20萬份理賠報告及超過84億份保單記錄。
梳理白鴿在線的發展脈絡,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家公司在不斷加碼研發投入,投入意味著大量資本的注入。
事實上,從白鴿在線成立之初,憑借其獨特的業務模式和發展潛力,備受資本青睞。2016年
4月,完成了15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獲得了匯誠投資的支持;2021年5月,迎來了重要的發展節點,新希望領投其A輪融資;2022年8月、2024年5月,分別完成A+輪融資以及B輪融資。2025年1月,完成了第五輪融資,投后估值為20.29億元。
盡管白鴿在線有著良好的創立理念與優秀資本的加持,卻未能擺脫虧損的陰影,白鴿“展翅高空”的飛天夢始終難以實現。
其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前9個月,白鴿在線的營業收入分別約4.05億元、6.6億元、6.3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8.3% / 7.9% / 8% ,對應的凈虧損分別約2507.5萬元、1718萬元、1557.6萬元。也就是說,2022年-2024年第三季度,白鴿在線已連續虧損約5783萬元。
·科技投入是個負累嗎?
2016年4月以來,白鴿在線共完成了5輪融資,獲得了匯誠投資、新希望等機構的投資。2025年1月完成了第五輪融資后,估值達20.29億元。 QO
對于公司持續虧損的原因,白鴿在線解釋稱,公司在業務拓展和技術研發方面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同時市場競爭激烈,獲取客戶和維持市場份額的成本較高。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2個年度及2024年前九個月,研發開支占虧損比分別高達 56.06% .91.16% / 53.66% 及 105.91% 。
作為一家保險科技公司,科技是核心競爭力,相關的研發投入必不可少。然而,在分析白鴿在線的招股書中,我們發現,公司在“先要雞還是先要蛋”的抉擇中,逐漸偏離了方向。
白鴿在線的三大業務中,當前主要收入來源于風險管理金融服務,這項業務的本質是協助保險公司成功交付其承保的保險產品,并向保險公司收取傭金。2022年,公司來自風險管理金融服務的營收為3.11億元,占總營收的 77% ;2023年,這一數字增長至5.36億元,占比提升至 81% 。截至2024年9月末,營收進一步增長至5.74億元,占比達到91% 。同期,公司的另外兩大業務一一智能營銷及數字化解決方案和TPA服務的營收占比分別僅為8.7% 和 0.3% 。這表明,這家保險科技公司的九成收入都來自傭金。
由此可見,公司在強調AI和大數據分析研發投入的同時,仍然依賴傳統的收取傭金的業務模式。要在短期盈利與長期投入之間找到平衡,白鴿在線面臨著“既要又要”的難題。
破局求變,IPO是解藥還是雙刃劍?
作為保險價值鏈中游的數字化服務商,白鴿在線面臨三重壓力:“報行合一”行業政策收緊、傳統險企自建平臺沖擊、資金鏈承壓。截至2024年9月,公司賬面現金僅2445萬元,負債凈額2244.8萬元,經營性現金流波動劇烈。
顯然,白鴿在線已經充分意識到這些危機,也在尋求破局之道,以實現可持續發展。IPO上市無疑是當前眾多保險科技公司考慮的重要戰略選擇之一,IPO是否真的是它的救命稻草?
與收取傭金的‘風險管理金融服務業務相比,面向B端的智能營銷及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未有起色。2024年前9個月,該業務營收僅為5465萬元,同比大幅下降33.28%。 QQ
實際上,上市于白鴿在線而言是把“雙刃劍”。在機遇維度,上市不僅可以為其籌集大量資金用于研發投入,還可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為未來的業務拓展與戰略合作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在風險方面,資本市場對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發展前景有著較高的期望與要求,一旦業績未達到預期,可能面臨股價下跌、投資者信心受挫等問題,而且高投入領域的技術研發與市場擴張,短期內可能難以實現收益的快速轉化,反而可能加劇公司的虧損狀況。
與收取傭金的“風險管理金融服務”業務相比,智能營銷及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顯得尤為弱勢。這項主要面向保險公司出售B端解決方案的業務營收出現了明顯下降。2024年前9個月,該業務營收僅為5465萬元,同比大幅下降 33.28% 。其營收占比也從2022年的 21.5% 逐年下降至2024年9月末的 8.7% 。
TPA服務的營收規模更小。2023年,TPA服務營收為830.4萬元,占總營收的 1.3% ;而到了2024年9月末,營收進一步下降至229.8萬元,僅占總營收的 0.3% 。
IPO是商業模式試金石
白鴿在線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折射出整個保險科技行業在快速發展階段的共性挑戰:盈利難、傭金依賴、技術轉化效率低。公司的IPO之路,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行業轉型的關鍵節點,如何平衡短期盈利與長期發展,如何在技術與市場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決定其未來成敗的關鍵。
同時,IPO不僅是資金“補血”手段,更是檢驗技術含金量與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試金石。未來,行業若想打破“燒錢換增長”的魔咒,需真正回歸科技賦能本質一一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保險業效率與普惠的核心痛點,而非僅充當線上銷售渠道。唯有如此,保險科技方能從“資本故事”蛻變為“價值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