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在某個始料未及的頓點悄然改道。從戲劇學院的追光舞臺到保險行業的服務前臺,從為臉龐勾勒明暗到為人生規劃風險,這場始料未及的職業轉身,讓我在金融保單的墨跡里讀懂了比劇本更跌宕的人間煙火。
“你要是我的女兒就好了”。每當聽到客戶類似這樣的感慨,我就感受到保險職業沉甸甸的責任。作為新華保險的資深財富規劃師,我的人生軌跡曾與保險行業毫無交集,如今卻在這行堅守八年,累計促成保費規模達六千多萬元。2017年至今,被評為東莞市保險業第六屆“十杰百佳”百名最佳保險精英、連續入圍MDRT、COT。這份蛻變,源于對誠心、用心、耐心的極致追求。
人生劇本的意外轉折
我的人生充滿戲劇色彩一一從電影表演專業畢業,懷揣明星夢開美妝店,每天在彩妝與鏡頭間尋找存在感。那時的我,與保險行業隔著一道無形的墻:商場里頻繁更換的保險推銷員、對“死纏爛打”式拓客的本能抗拒,都讓我對這個行業戴著有色眼鏡。
轉折發生在2014年,化妝品行業整體飽和,加之電商浪潮的沖擊,實體店遭遇寒冬。一位觀察我許久的行業前輩拋來橄欖枝,她告訴我,銀保渠道客服最大的魅力在于:用專業服務去接觸真實的客戶,而非靠話術“圍獵”。她的一句話也點醒了夢中人:“你在商場多年積累的服務意識,比任何保險話術都珍貴。”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走進新華保險的培訓教室。15天的高強度學習顛覆了以往的認知:年金險的復利曲線、分紅險的演算邏輯、醫療險的賠付條款當講師在白板上畫出“家庭財富安全金字塔”時,我豁然開朗:原來美妝店里那些抱怨子女揮霍積蓄的阿姨們,她們需要的不是眼霜,而是一套守住錢袋子的方案。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卻骨感。入職初期,每天上百通石沉大海的邀約電話,幾乎擊潰我的信心。轉機出現在入職第45天。我在系統里發現一位阿叔的產品即將到期,于是,電話邀約阿叔來辦理續費。這位穿著褪色舊衣服的老人,背著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走進服務中心,從包里掏出一個生銹的鐵皮文具盒一一里面整整齊齊碼著多本存折、銀行卡,還有用報紙裹著的厚厚一沓現金。“孩子們總覺得我的錢該是他們的,卻從來不關心我的頭疼腦熱。”老人苦笑著,手指無意識摩挲著泛黃的存款單。看著他布滿老繭的手顫抖著清點鈔票,我猛然想到培訓時講師強調的保險本質:保險不是冷冰冰的金融產品,而是守護人性的溫暖契約。
“保險資金只能由投保人領取,合同條款就是您的護身符。”那天下午,兩個小時的深度溝通中,我拋開產品話術,陪著老人梳理了所有的資產。當按照老人的需求,把設計資產保全方案列在紙上時,老人突然紅了眼眶:“要是早點遇到你,我就不用把存折‘縫’在身上了。”阿叔回去后,依舊很謹慎,但他經常會求助一些事
情,我都盡己所能去幫他。
許是阿叔看到了我的誠心,深思熟慮之后,還是讓我們幫他處理資產,于是,我們通過保險 + 信托的方式,讓他的資產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如今的阿叔,總愛拍著隨身小包調侃:“現在這里面只裝降壓藥,再不用當移動保險柜'了。”他總是感嘆,“你要是我的女兒就好了。”也正是這位阿叔的一句肺腑之言,讓我決心扎根在保險。這次經歷也讓我觸摸到這個職業的終極價值:用專業構筑信任,以誠心守護托付。
服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修行
·構建“人生守護生態圈”
誠心是打開客戶心門的鑰匙,用心則是長期守護的責任感。從業以來,我始終認為,保險絕不是“賣完即走”的一錘子買賣。維護客戶沒有捷徑,不過是對“服務”二字的樸素理解一一真正的守護,藏在每通及時接聽的電話里,每份準時送達的保單周年禮中,每次比客戶早想到三步的風險預案間。
了解我的同事都調侃我,說把自己活成了客戶的記事本。我也總和客戶開玩笑,“我就是你們的超級大管家”,在隨身的iPad里存著數百位客戶的“數字檔案”,記錄著他們的理財需求、家人健康狀況、飲食偏好,甚至還有煤氣水電繳費周期。在這些柴米油鹽的細碎守護里,蘊含著對客戶的用心。這種“管家式”服務,讓客戶不再把保險視為冷冰冰的合同,而是家庭幸福的守護者。
這種\"把客戶瑣事當作家事\"的堅持,讓服務延伸出貼心的軌跡:一位老客戶摔傷住院,帶著慰問品趕往醫院,還幫忙聯系骨科專家問診、燉中藥調理。另一位客戶因老伴患阿爾茨海默病寸步難離,主動承擔起家庭瑣事代辦:叫車陪診、采購食材、甚至連家電維修都一并包攬。還有一位客戶需要高端體檢,親自陪同前往廣州的瑞士體檢中心,體驗VIP服務這些超出保險范疇的用心服務,換來的是客戶的深度信任。有客戶專門指定我為家庭理財顧問,每逢有閑錢必先咨詢我的意見;還有客戶將我的聯系方式寫進家庭應急通訊錄。我常跟團隊說:“客戶把后背交給我們時,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單個人為客戶提供的服務是有限的,公司的加持能讓個人的服務能量無限放大。為加大服務創新力度,新華保險圍繞客戶“身體健康、老有所養、快樂成長、財富安全”的需求,構建涵蓋醫、康、養、財、稅、法、商、教、樂、文等多領域的權益體系和服務生態,推出了“新華尊”私享會員服務、“新華安”居家養老服務以及覆蓋更廣泛客群的“新華瑞”服務體系,滿足多層次客戶需求。借助公司這一系列立體化的加持,我們為客戶構建“人生守護生態圈”。
·專業筑基
用心服務是一方面,專業則是更優質服務的基石。保單整理最能夠體現我們的價值。每月為客戶檢視的數十份保單中,常常會發現有重復投保的醫療險、失效的附加險。曾經有位客戶在三家保險公司重復購買醫療險,我耐心拆解條款,幫其優化配置,節省了近方元保費。
保單整理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專業不是背誦產品說明書,而是從一團亂麻中理出人生的安全感。后來每次為客戶做保單檢視時,也都會帶著特制的“財富健康檔案”一一用不同顏色標注保障缺口、用時間軸呈現現金流規劃。有位企業主看到自己重復投保的醫療險方案后驚嘆:“你們比我的財務總監更懂怎么守財!”
事實上,專業化的背后是日復一日的“知識代謝”。保險行業的復雜性要求從業者必須不斷學習。我們團隊每天進行兩小時早課,從分紅險條款到信托知識,從家庭保單架構到企業風險評估,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尤其在報行合一政策實施后,我不僅主動適應雙錄要求,還通過系統培訓提升合規意識。
事實上,保險銷售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持續學習、持續服務,才能在行業浪潮中穩健前行。
在時光長河中錨定幸福
從抵觸保險的企業主,到連續八年入圍MDRT,有人好奇多年“高產”的秘訣,我的答案始終是那個裝滿存折的文具盒。正是那個溫暖的午后,阿叔的故事告訴我:保險從來不是冷冰冰的數字游戲,而是守護人間煙火的鎧甲。如今辦公室里擺滿了各種獎狀和證書,沒有膨脹感,反而是做了好事之后的踏實感。
站在行業變革的潮頭回望,也越發理解保險教父梅第的話:“保險是用今天的確定性守護明天的可能性。”當科技讓服務更高效,合規讓行業更透明,我們終于可以放下“推銷員”的標簽,真正成為客戶人生的“風險規劃師”。這條路或許沒有鎂光燈下的璀璨,但每當看到客戶安心笑容時,我總會想起那個決定轉行的午后一一原來最好的人生劇本,是用專業作筆,以誠心為墨,在時光里書寫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