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所長,2006年畢業于警察學院治安管理專業,2007年參加公安工作,多次受到市局嘉獎,并于2016年被評為勞動模范。作為一名基層派出所的治安民警,他工作踏實,任勞任怨,經常為了案件不眠不休,是絕不放棄的“死磕派”。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網絡、AI、大數據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生活給人們帶來便利,各種新鮮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24小時自助便利店已不少見,不僅無人值守,節約人工成本,還能解決人們的燃眉之急。與之相似的還有自助健身房、自助書店……人們可以更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避開人流鍛煉身體、沉浸閱讀。不過讓尚所長沒想到的是,一個警情讓他又多見識了一類自助門店—自助臺球廳。
這天,有人到派出所報警稱手機被偷了,帶班當值的尚所和同事仔細向其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報警人前一天晚上與朋友聚餐結束后,相約去附近的臺球廳打兩局切磋一下。他們在店里玩了大概一個小時,就各自回家了。回家后,報警人一覺睡到天亮,醒來一摸床頭,發現手機并沒有在“老地方”,起來到處翻找也沒找到, 仔細回想, 應該是落在了自助臺球廳。
“警察同志,我確實是落在臺球廳了,因為我清楚地記得在打臺球的時候還接了兩個電話,但我一早回去找,怎么也找不到了。”
“沒找老板問問?”尚所問道。
“這個臺球廳有點兒有意思,是24小時自助的, 沒人看店, 刷卡就能進去玩。”
尚所一聽,覺得還真挺“特別”。那就先調監控看看,這種店里的監控設施一般都很完善。
聯系上臺球廳的管理人員,尚所和同事順利調到了監控視頻。按照報警人所說的時間點,他們逐一排查了此時間段內來過臺球廳的人,其中一個身穿黑色T恤的平頭男子引起了他們的注意。該男子在臺球廳玩的時間比較久,有三四個小時,后來時間晚了,只有他一個人在店里。臨走時,本要出門的他好像看見了什么,又折返回去,從一張臺球桌旁的椅子上拿起什么東西揣進了褲兜,才離開了臺球廳。

對照他的刷卡時間,尚所在管理人員那里拿到了他的辦卡信息,因為是實名辦卡,所以很快鎖定了嫌疑人。
派出所里,嫌疑人大喊冤枉:“我這不是偷,明明就是撿。那個臺球廳里又沒有人,要是有老板在,我肯定交給他。”
“你要是這么說,我可得好好給你普普法了。當報警人把手機遺失在自助臺球廳后,雖然手機屬于報警人所有,但自助臺球廳作為向公眾開放的經營場所,顧客在其中消費時遺落的物品,在未被失主尋回前,臺球廳基于經營管理的職責和對場所內財物安全保障的義務,事實上承擔起了失物臨時保管的責任,也就取得了對該遺失手機的臨時控制權。而你明知手機并非自己所有,卻在未經臺球廳管理方及失主允許的情況下私自將其拿走,涉嫌盜竊,如果數額較大還可能構成犯罪。”
嫌疑人啞口無言,只得等待法律的制裁。
科技帶來的“無人值守”模式是為了讓生活更便捷,而不是給違法犯罪留空間。無人值守的場所或許沒有真人管理者,但法律的“眼睛”始終在監督著所有人的行為。當我們在享受自助便利店的隨到隨買、自助健身房的自由鍛煉服務時,更要明白—便利的前提是規則,自由的邊界是法律。無論是公共場所的遺落物品,還是他人的私有財產,都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哪怕暫時“無人看管”,也絕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意處置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真正的自由,永遠生長在法治的土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