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6月1日不僅是兒童節,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以下簡稱《學前教育法》)正式施行的日子。這部法律會如何保障和推進學前教育的發展呢?一起來了解吧。
學前教育是指由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對三周歲到入小學前的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它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但仍然存在資源結構性短缺,投入保障、師資隊伍建設、規范監管等方面的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學前教育法》的制定和實施就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規范學前教育實施,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從而提高全民素質。
《學前教育法》共九章八十五條,針對學前兒童、幼兒園、教職工等不同主體,以及保育教育、投入保障、監督管理等方面問題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它明確了學前教育的屬性定位,規定國家推進普及學前教育,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同時明確對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傾斜,以及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殘疾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的特別保障。
在堅持兒童為本方面,《學前教育法》規定學前兒童享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得到尊重和保護照料、依法平等接受學前教育等權利。學前教育應當堅持最有利于學前兒童的原則,給予學前兒童特殊、優先保護。實施學前教育應當從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利益出發,尊重學前兒童人格尊嚴,傾聽、了解學前兒童的意見,平等對待每一個學前兒童,鼓勵、引導學前兒童參與家庭、社會和文化生活,促進學前兒童獲得全面發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推動適齡兒童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工作或者居住的地區方便就近接受學前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撫養與教育兒童的義務,為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必要條件。學前兒童入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除必要的身體健康檢查外,幼兒園不得對其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
在明確教師隊伍資質方面,《學前教育法》規定幼兒園教師、園長、保育員、衛生保健人員等應當具備規定的條件。幼兒園及其舉辦者應當按照相關標準配足配齊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此外,聘任教師等工作人員應當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并進行背景查詢和健康檢查,存在可能危害兒童身心安全、不宜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情形的,不得聘任。
在強化監督管理方面,《學前教育法》規定設立幼兒園取得辦學許可后應當依法進行法人登記,并依法根據情況報告和公告變更、終止情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依法保障學前兒童與幼兒園安全。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根據辦園成本、經濟發展水平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公辦幼兒園和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的收費標準,并建立定期調整機制。通過一系列規定引導合理收費,遏制過高收費,使幼兒園回歸“公益普惠”的基本要求。
辦好學前教育關系每一個兒童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學前教育法》的實施,標志著學前教育進入“有專門法可依”的新階段,為推進學前教育規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