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惠金融工作的開展對新時代促進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有著深遠意義。基于此,通過研究發現發展普惠金融體系能夠促進金融資源共同分配、釋放實體經濟活力和促進數字金融創新發展,從而促進共同富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無錫市普惠金融體系雖然一直在不斷完善與創新,但當下還存在著金融服務地域性不均衡與監管滯后等情況。為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無錫市普惠金融工作的推進還需要加強政策環境優化,創新金融服務體系,開展數字化轉型以及完善監管機制。
關鍵詞:普惠金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共同富裕;無錫市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5)09-0017-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1]普惠金融體系以覆蓋社會各階層為基本宗旨,特別注重為弱勢經濟群體、微型經營主體及鄉村居民構建全方位、易獲取、低門檻的金融支持網絡,為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提供支持。普惠金融體系的建設能夠彌補傳統金融體系的不足,可以擴大現代金融的服務面,關注到傳統金融服務忽視的脫貧、低收入人群[2]。
通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結構、提升金融服務滲透率,該體系能夠有效促進社會財富合理分配與經濟包容性發展[3]。
一、發展普惠金融的意義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提出落實普惠金融政策不僅能夠助力金融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更能夠為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動力。
(一)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在于實現“全民性”“全域性”富裕,而普惠金融的主旨是增強金融服務的可及性,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能夠確保傳統金融體系覆蓋不到的低收入和弱勢群體能夠獲得金融服務。現行金融體系往往偏好服務高價值的客戶,忽略中小微企業以及低收入群體,這種現象可能導致貧困陷阱的出現[4]。普惠金融體系,是通過提供成本可負擔的金融服務,實現金融資源的均衡分配,推動社會整體的和諧發展。
總體來說,普惠金融體系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能夠向更廣大的群眾提供基礎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的普及性和可獲取性。這種面向大眾的金融服務能在提高金融包容性的同時,助力金融資源實現均衡配置,為更廣泛群體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礎。
(二)釋放實體經濟活力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需要立足于市場經濟體制,要實現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持。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普惠金融體系通過加大對先進制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5],為實體經濟中的各類小型和微型經濟主體提供了資金支持。小微企業又往往是創新和就業的源泉,能夠顯著影響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
普惠金融體系中的小微企業貸款類產品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擴大生產和擴大規模的機會,暴雨洪澇等災害保險類產品能夠幫助受災的小微企業和農戶迅速恢復災后的生產生活[6]。這些企業在獲得金融支持后,能夠更好地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市場競爭,最終能夠實現經濟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增長。普惠金融體系通過聚焦科技創新,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還能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使得資金流動更加順暢,資源配置更加高效。
(三)促進數字金融創新發展
從長期來看,共同富裕的實現是發展性、階段性的,可持續的創新發展能夠保障全體人民向著共同富裕穩步邁進。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既能夠促進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不斷更新迭代,也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提供便利。普惠金融體系的發展與數字金融體制的創新發展不斷相互促進,也為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一方面,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普惠金融體系能夠更精準地評估信用風險,為小微企業和農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的發展也促進了金融產品創新,如小額信貸和微型保險,這些產品在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特定需求的同時,有助于幫助小微企業與農戶開發新的管理模式,提高科技創新水平[7],源源不斷地為行業信息化發展提供新動能。
二、無錫市普惠金融發展概述
無錫作為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之一,近年來在金融領域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探索。隨著無錫市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小微企業、農村經濟體及弱勢群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傳統金融體系在覆蓋廣度、服務深度及效率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所以,無錫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普惠金融的號召,將普惠金融作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無錫市普惠金融的覆蓋情況
無錫市政府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以確保金融服務的普及和公平。例如,無錫市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和農村地區提供貸款及金融服務。以下將通過分析 2018—2023 年無錫市各地區普惠金融指數來展示無錫市的普惠金融體系發展情況。
本研究采用三維度測量框架:數字金融覆蓋廣度(權重 ")、數字金融使用深度( ")及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 ")。在數字金融使用深度方面,指數整合了涵蓋支付結算、信貸融資、風險保障、信用評估、投資理財及貨幣市場工具等多元業務維度。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8]。
從表1可以看出,無錫市不僅在市級層面上穩步推動普惠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完善,區縣級的普惠金融指數也在增長。有官方數據顯示,截至 2024年4 月,無錫全市 30 個鎮中,銀行機構覆蓋率和保險服務覆蓋率均達到 "。截至2023 年年末,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8174.71億元。其中,全市涉農貸款余額 6648 億元,全市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 2 190 億元,累計支持小微企業“首貸戶”2.2 萬戶、金額 564.61 億元[9]。另外,無錫市政府還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了“普惠金融貸”等特色金融產品,這些產品降低了貸款門檻,簡化了審批流程,使得更多小微企業和農戶能夠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
(二)無錫市普惠金融的實踐與創新
在無錫市普惠金融的實踐中,科技的應用與創新已成為推動金融服務普及和深化的關鍵力量。在普惠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地方政府主導的融資擔保體系重構為小微企業和農村經濟注入活力。無錫農商行開發的“惠農貸”產品,通過數字化風控模型替代傳統抵押要求,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優惠利率政策,緩解了農村地區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無錫市財政局牽頭,積極推動無錫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設立并運作,隨后新設專供小微企業貸款的“小微貸”業務,該業務審批發放時間僅用 2 天,貸款利率也低于一般商業貸款,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10]。這些創新產品不僅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普及率,也促進了社會公平與經濟包容性增長。
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創新應用不僅限于信貸服務,還包括支付結算、保險、投資咨詢等多個領域。移動支付普及率的持續上升顯示出無錫市普惠金融體系的全面發展。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無錫中心支行在2022 年發布的數據可知,無錫市于上一年處理的電子移動支付業務達2751.62萬筆,全市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個人網絡支付業務也達到 1848.12萬筆[11],極大地便利了市民和農村居民的日常金融活動。另外,通過構建基于區塊鏈的農產品溯源和支付系統,無錫市的農產品得以直接對接城市消費市場,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
表 2 詳細展示了無錫市自 2011 年以來在普惠金融體系各方面的建設情況。我們可以注意到,截至 2023年,無錫市在金融覆蓋廣度、金融使用深度以及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三個關鍵指標上均實現顯著增長,相較于2011 年基準數據,各指標增長率均超過了 "。這一現象既反映出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也映射出無錫市政府對于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體系的積極作為。無錫市普惠金融的實踐證明,科技創新在實現金融服務普及化與深化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無錫市普惠金融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在分析無錫地區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時,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金融服務的地域性不均衡。例如,農村地區的銀行網點密度遠低于城市,這導致農民在獲取貸款、保險等金融服務時面臨較大的障礙。這種服務覆蓋的不平衡不僅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對社會整體的經濟包容性增長產生了不利影響。
在當前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無錫市在普惠金融風險管理與控制方面仍面臨信息不對稱和信用體系滯后等問題。另外,金融科技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可能導致普惠金融產品設計中存在潛在的技術缺陷和漏洞,從而引發不可控制的系統性風險[12]。
三、無錫市普惠金融發展的路徑
在構建現代金融生態系統的戰略布局中,亟須加強對小微企業、農業經濟體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創新實施差異化金融服務模式,同步構建綠色投融資激勵機制[13]。當前正處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之際,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的工作只有落到實處,才能夠真正服務好人民群眾,真正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一)政策環境優化與制度建設
在無錫市普惠金融的深化進程中,政策環境的優化與制度建設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2018 年,無錫市政府通過了《無錫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普惠金融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和激勵機制,為普惠金融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無錫市還應及時更新政策措施,隨著金融體制深化改革不斷優化政策內容。一方面,可以持續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進入普惠金融領域,增加金融服務的供給主體和多樣性。另一方面,無錫市金融監管機構要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和引導,確保其業務開展符合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和要求,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金融需求。
(二)金融科技應用與數字化轉型
在無錫市普惠金融的深化進程中,金融科技的應用與數字化轉型是關鍵的驅動力。無錫可以積極擁抱金融科技,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重塑金融服務模式,實現金融服務的精準化、高效化和普惠化。無錫市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與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信用評估系統,實現金融產品審核與服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通過此類創新不僅可以降低運營成本,還可以便利群眾,實現機構與人民群眾的共贏。
(三)風險防范與監管機制建設
在無錫市普惠金融的深化進程中,風險防范與監管機制建設是確保金融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由政府高效監管的市場不僅能夠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更能夠促進優秀金融機構的良性發展。無錫市政府及金融監管機構需要通過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管體系,有效降低金融風險,保障普惠金融的健康發展。例如,無錫市可以向其他金融體制更加完備的地區學習,引入先進的金融科技手段,對金融活動進行實時監測與預警,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的風險防控,降低地區金融欺詐案件發生率,從而有效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結束語
普惠金融作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關鍵抓手,不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戰略基石。作為長三角經濟重鎮,無錫市通過政策引導、科技賦能與產品創新,在普惠金融覆蓋廣度、服務深度及提高數字化水平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區域經濟包容性增長注入動能。
展望未來,無錫市應持續優化政策環境,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科技與普惠場景深度融合,構建精準適配小微經濟、鄉村振興的金融服務生態。同時,需強化風險防控與監管創新,平衡普惠擴面與金融穩定,確保改革紅利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方能將普惠金融打造為共同富裕的“金融橋梁”,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無錫樣本,書寫金融為民、金融向實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 周天蕓.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居民獲得感的影響研究[J].求索,2023(4):83-95.
[3] 方天龍,曾靖.數字普惠金融賦能農業經濟發展韌性的實證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24,28(5):20-26.
[4] 焦瑾璞.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性[J].中國金融,2010(10):12-13.
[5] 曹雅麗.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實體經濟成為重要命題[N].中國工業報,2024-09-02(012).
[6] 李歆.以普惠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沃土”[N].江西日報,2024-09-18(009).
[7] 王勇,曹偉俊.數字普惠金融在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中的作用機制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4,18(6):9-14.
[8]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測度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編制與空間特征[J].經濟學(季刊),2020,19(4):1401-1418.
[9] 劉虹.非凡十年譜新篇 無錫普惠金融再出發[N].無錫日報,2024-03-21(A07).
[10] 無錫市首筆“小微貸”業務正式落地[EB/OL].(2022-07-22)[2025-02-12].https://cz.wuxi.gov.cn/doc/2022/07/22/3716530.shtml.
[11] 劉虹消費場景流行云閃付 無錫日報
[12] 王小花.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優化的法治進路[J].秦智,2024(9):1-3.
[13] 楊慶祥,毛中根.支持農業強國建設 提升金融服務“三農”能力和水平[N].人民日報,2024-02-0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