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深化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強省,發揮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的示范引領作用,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單位面向全省開展2024年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優秀案例征集工作。經自主申報、地市和部門推薦、專家評審及公示,確定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數字化、數字普惠化5個領域共282個案例為2024年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優秀案例。本期,本刊聚焦數字普惠化領域,展示相關優秀案例,供互學互鑒。
當前,浙江正從“數字賦能”向“數字普惠”深化,以數字技術為紐帶,通過創新應用場景,推動普惠服務向小微企業、農村地區和弱勢群體延伸,讓數字紅利真正觸手可及
近年來,浙江以數字經濟為引擎,跑出普惠發展加速度。作為全國首個“共同富裕示范區”,“浙”里正上演著數字紅利普惠新場景:老人通過AI設備實現24小時安全看護,山區學生借助云端實驗室“觸摸”前沿科技,小微企業憑信用數據秒獲貸款……這背后,是浙江將“數字普惠化”納入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的政策決心。
目前,浙江已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共享”的數字普惠生態體系,彰顯數字紅利從“盆景”變“風景”。
筑基賦能:數字沃土厚植普惠根基
數字基建彌合數字鴻溝。浙江積極推動5G和千兆光網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村村通5G、村村通寬帶”的全面覆蓋,互聯網普及率達87.8%,杭州、寧波等城市成為全國首批“千兆城市”。依托杭州、溫州國家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先行先試建設,加快探索數場、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元件等技術落地應用路徑。截至2024年底,全省智能算力規模突破80 EFlops,目前正加快推進平湖潤澤、阿里長三角智能計算基地、電信嘉興算力中心3個萬卡算力中心建設。數字基建的完善為強化城鄉、區域協同,保障醫療、教育、金融等普惠場景落地提供了強大支撐。
公共服務拓展普惠邊界。在養老領域,浙江創新打造“浙里康養”數字化平臺,全省推廣老年人精準畫像、“一人一床一碼”等場景,累計訪問5000多萬人次,智能結算完成29億元津貼補助。在醫療健康領域,“健康大腦”平臺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00%實時互聯互通,上線“數字健康人·安診兒”“出生一件事聯辦”等50多項應用,年服務量超8000萬人次。在農業農村領域,通過“浙農碼”整合360余項涉農服務,累計賦碼用碼量超7億次,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人才培育激活普惠動能。浙江構建了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如高等教育領域,全省高校積極創設數字經濟特色學院,相關專業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高職生規模超8.5萬人,并通過教改項目、科技競賽等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同時持續強化學科建設,新增數字經濟相關碩博點28個。技能人才培育同步發力,技工院校數字經濟專業在校生達4.8萬人,全年培訓數字技能人才29.5萬人次。全面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行動,2024年共計培養3200人,參訓人數、職業類別、開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應用落地:多元場景惠及民生萬象
數字醫療打通就醫“最后一公里”
浙江通過數字化手段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緩解基層就醫壓力。溫州醫科大學的“智能醫療器械+眼健康大數據管理平臺”降低學校視力普查門檻,提供視力篩查、過程監控、風險預警等服務,已推廣至26個省份,總訪問量近4億人次。衢州市衢江區打造全省首個“行走”的醫院,通過AI技術、移動診療車、遠程會診等多種手段,達成“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數字教育均衡城鄉資源
浙江積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跨區域共享。中國計量大學的數字孿生實踐教育平臺通過虛擬實驗室,讓偏遠地區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實驗操作,共享高端實驗資源。杭州市富陽區“成長寶”應用構建教師數據畫像,均衡配置區域師資,實現網絡研修日常化,并逐步對鄉村學校結對幫扶。借助數字技術力量打破時空壁壘,讓教育更公平。
數字養老智能守護“夕陽紅”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養老服務痛點,浙江以數字化手段破題。螢石網絡打造智慧居家養老系統,集成AI攝像機、跌倒檢測雷達等設備,實現24小時居家看護與健康管理。熙康云醫院的“浙里護理”平臺入駐近590家醫療機構、5.3萬名護士,能夠提供上門護理、遠程問診等服務,充分響應患者的護理需求。數字技術讓“夕陽紅”們的養老生活更可及、更溫情。
數字鄉村繪就共富新圖景
浙江以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推動農業升級與鄉村治理現代化。湖州市德清縣的“鄉村數智生活館”引入智能化設備,實現村民“一站式”辦理政務、電商等需求,并形成“運營商+服務商+村集體+農戶”的“四方共建共享共富”模式。數尚科技的綠色農田項目通過環境監控、精準調節等技術,實現人力投入減少50%,農作物產量提高18%。通過重塑鄉村生產生活方式,數字技術正成為共同富裕的加速器。
數字金融破解小微融資難題
浙江依托數據共享與信用體系建設,創新普惠金融服務。寧波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平臺覆蓋140多萬家市場主體,推動全市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貸覆蓋率提高至36.6%,戶均授信額提升40%,貸款成本降低50%以上。溫州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累計為近10萬戶企業提供近9000億元融資授信,平均授信時長為4.7天,較傳統融資方式加快5個工作日。普惠金融讓融資不再難、不再貴,助力小微企業穩健成長。
未來藍圖:智治協同擘畫普惠新篇
智能技術融合縱深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將與普惠場景深度融合,推動服務從“泛在覆蓋”向“精準適配”升級。人工智能與大模型技術的發展將加快金融、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高質量發展,降低人們使用數字化服務的門檻。
數據開放共享進程加快。隨著“數據二十條”的深入實施,數據確權、定價、交易等基礎制度將逐步完善,推動形成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未來,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機制有望在普惠金融、醫療、民生等領域實現突破,提供更豐富的數據供給,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普惠治理體系協同升級。數字普惠化發展將變革治理理念和方式,推動政府治理從“單點突破”轉向“生態共建”,協同治理、敏捷治理等新型治理模式將得到更廣泛應用。依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跨區域數據共享、服務互通,形成開放共贏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當前,浙江正從“數字賦能”向“數字普惠”深化,以數字技術為紐帶,通過創新應用場景,推動普惠服務向小微企業、農村地區和弱勢群體延伸,讓數字紅利真正觸手可及。
(作者單位: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