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亟須通過數字化轉型拓展普惠金融服務、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在“技術迭代加速倒逼組織變革、客戶需求升維倒逼服務創新”的轉型陣痛中,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字化突圍路徑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數字經濟浪潮交匯的歷史方位下,中小銀行站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前沿,正經歷著從“高速擴張”向“深耕細作”的戰略轉折,亟須通過數字化轉型拓展普惠金融服務、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在“技術迭代加速倒逼組織變革、客戶需求升維倒逼服務創新”的轉型陣痛中,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字化突圍路徑。
普惠金融:貫通金融血脈與實體經濟肌理的“主渠道”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通過提供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金融需求,尤其是傳統銀行服務未能充分覆蓋的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體。近年來,我國通過頂層設計加速普惠金融發展,推動金融服務從“增量擴面”向“提質增效”轉變。
從戰略機遇維度看,普惠金融與數字化轉型雙融共促,推動形成“差異化定位、生態化服務、科技化賦能”多維融合的金融服務新模式。國有大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等國家戰略中構建“科技+場景生態”的新型服務體系,推動金融服務向下延伸,實現普惠金融與服務實體有效融合,重塑了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邏輯,為中小銀行提供了實踐路徑參考。而地方性中小銀行依托人緣、地緣優勢,狠抓地方政府政策機遇,構筑命運共同體,以“本地化數據+場景化服務+敏捷化響應”等方面探索,在服務小微經濟、社區金融等領域打造不可替代的生態位次。從轉型挑戰維度看,普惠金融的縱深發展進一步加劇銀行業“馬太效應”,形成“技術驅動型創新”與“生態協同型進化”的雙重競爭態勢。國有大行憑借“數據資產+科技底座”的雙重優勢,正在構建普惠金融的“數字生態”,這種“降維打擊”不僅改變市場競爭格局,更倒逼中小銀行啟動“數智化生存”的深層變革。
數字化轉型:中小銀行面臨的時代“必答題”
截至2024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達81.4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3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7%。這表明我國普惠金融正快速實現“增量擴面”。以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前沿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成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底層技術支撐,數字化轉型成為中小銀行發展方向之一。
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是金融科技顛覆性發展、客戶需求根本性改變和競爭格局加速重構等因素共同促成的結果。首先,金融科技的快速演進重構了銀行業的底層邏輯。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金融服務的底層架構從“流程驅動”轉向“數據驅動”,重塑了銀行業的商業模式,即從“網點為中心”轉向“場景為中心”,從“產品供給”轉向“需求驅動”。其次,隨著數字化浪潮推進,客戶的金融需求從“功能滿足”升級為“體驗優先”,向個性化、多樣化和便捷化發展,倒逼中小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以科技賦能銀行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最后,傳統金融邊界在數字時代被打破,中小銀行面臨“跨界競爭”與“同業擠壓”的雙重挑戰。這迫使中小銀行加速轉型,以抵御市場份額被侵蝕。因此,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是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的客觀需要、“因需而變”的必然結果和應對跨界競爭的必然選擇。
阻力交織: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成效欠佳
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雖已成為共識,但仍面臨“戰略—組織—產品”三重系統性挑戰,亟須從全局視角重構數字化轉型的價值邏輯與實施路徑。
技術應用與戰略價值的結構性錯位。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普遍存在戰略定位模糊、執行路徑碎片化等問題。部分銀行陷入“為數字化而數字化”的認知誤區,未從戰略高度統籌業務、數據與組織,形成“技術空轉”,嚴重影響轉型效果;其次,中小銀行在管理經驗和制度建設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戰略規劃建設方面;最后,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中小銀行通常難以持續投入足夠資源以實施長遠規劃。
部室制組織與敏捷化需求的范式沖突。中小銀行傳統“條線化”的組織架構難以適應數字化轉型的跨部門協作需求。組織架構層面,部室制管理體系中部門間壁壘分明,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作機制,數字化項目面臨協調難題;人才隊伍層面,中小銀行人才儲備和薪酬水平相對較弱,難以在短時間內培養出符合需求的金融科技人才,制約其數字化轉型的推進。
同質化競爭與生態位塌陷的惡性循環。與國有大行相比,中小銀行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撐,產品研發陷入“模仿競賽”,難以擺脫同質化競爭困局。
普惠金融趨勢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道”與“術”
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系統工程,需突破傳統“工具論”思維,明確“轉型”才是本質內核。
錨定轉型目標,依循業務戰略擘畫差異化轉型藍圖。以普惠金融戰略為指引,搭建“目標分層、路徑遞進、動態校準”的規劃框架。戰略定位維度,將區域經濟特色與自身資源優勢融合,精準錨定差異化競爭航道;路徑規劃層面,遵循“三步走”梯次推進策略,初期著力開展線上化變革以提升服務效能,中期借助智能化創新強化風控水平,遠期朝向生態化運營拓展價值邊界;動態評估環節,構建“客戶需求—技術迭代—商業回饋”的閉環檢驗樣式,保障轉型戰略具備科學性與實效性。
精筑組織流程架構,賦能服務質效與智能進階。驅動“三化”變革:一是組織扁平化重塑,打造“科技+業務”融合團隊,破除部門數據籬笆,消弭溝通梗阻;二是流程智能化重構,整合精簡業務流程并搭建一站式平臺,達成業務自動化、智能化高效運作;三是人才多元化培育,打破學科壁壘,培育既懂金融又懂數字的復合人才,夯實數字化轉型人才根基。
深耕金融科技革新應用,錨定金融產品精準適配。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探索應用新技術,提振金融服務創新活力。如借助大數據分析研判地方政策與經濟走勢,洞悉客戶金融訴求與行為特質,打造特色金融產品,實現金融產品與服務精準耦合,助推地方經濟騰飛,更可憑借差異化服務與個性化發展范式沖破同質化藩籬,邁向高質量進階之路。
數字化轉型是中小銀行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必修課”,更是踐行普惠金融使命的“必由路”。要建立健全“戰略—組織—技術—生態”四維協同機制,持續迭代“數字基因”,構建“無處不在的智能金融服務”,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生共榮。
(作者單位:浙江溫州鹿城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