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如何轉型做“新農人”
我是一名回鄉創業的“新農人”,主要從事西紅柿、黃瓜、西瓜、草莓等果蔬的種植銷售,前兩年收益還不錯。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我意識到必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我目前考慮向智慧農業轉型,請問該如何實踐?相比傳統農業,智慧農業有哪些顯著的優勢?
——陳家豪(新農人)
我認為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成為必然趨勢。對于果蔬種植而言,智慧農業轉型是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但是智慧農業前期基礎設施投入巨大,回報周期很長,需要慎重投入,并結合自身實際,以實用性為首要考慮因素。
一、轉型發展智慧農業從四個方面著手
1.引入環境監測設備,在果蔬種植區域安裝各類傳感器,如土壤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等。通過實時監測土壤、氣象等環境數據,精準掌握果蔬生長的環境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2.應用智能化水肥和植保系統,采用滴灌、微噴灌等精準灌溉技術,根據果蔬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需肥規律,精確供應水分和養分,進行植保作業,避免水資源浪費和肥料農藥過度使用。
3.建設智能溫室,實現溫室通風、遮陽、控溫等的半自動或自動化調控。通過智能控制系統,為果蔬生長創造最適宜的環境條件,延長果蔬生長周期,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
4.收集和分析種植過程中的大量數據,運用長期積累的數據預測病蟲害發生趨勢、果蔬生長狀況等。依據預測結果,提前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和管理策略,這是目前高水平智慧農業才能達到的狀態。
二、智慧農業的特色與優勢
1.智慧農業的顯著優勢是減少了果蔬種植中的人工成本,目前的科技水平能夠做到除田間管理和采摘環節外全部機械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抗風險能力。例如,我的主營產品是西紅柿、8424西瓜、紅顏草莓等,目前已經部分應用上了智慧農業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最顯著的效果是減少了大量人工,提高了生產效率。
2.與傳統農業相比,智慧農業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優化種植結構、合理施肥、科學管理等手段,保護土壤、水資源等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
3.與傳統農業依靠經驗不同,智慧農業依靠技術,成功的生產經驗可以被復制和推廣。這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的操作模式,也讓農業實現了質的飛躍,智能化程度大大提升,經營規模也越來越龐大。
4.智慧農業可以追蹤農產品的全生產過程,確保質量和安全性。通過數據管理和追溯系統,可以準確記錄種植、施肥、農藥使用等信息,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
5.智慧農業為農民提供培訓和技術支持,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現代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這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6.智慧農業推動農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轉型,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知識和技術的傳播與交流,推動農業相關領域的創新和升級。
但是智慧農業目前還在剛起步發展的階段,需要你不斷摸索試錯,不能盲目投入,一定要根據自身迫切需求謹慎決定。如果你下定決心想發展智慧農業,可以向當地農業部門咨詢,爭取一些扶持政策,減輕創業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