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越來越覺得給胡二棍兒做點兒啥才好,才對。
胡二棍兒的大名已經被人們忘了。他瘦,如棍兒。二棍兒的喻義是,他就是自己的影子,像根棍子。
胡二棍兒確實也夠瘦了。有人說他不止能被一陣小風刮走,更像一片云彩落下都能把他砸倒。
對于自己的瘦,胡二棍兒從來不否認。別人這樣說時,他總是微微一笑。
胡二棍兒喜歡轉悠,轉悠來,轉悠去。東地、西灣、南溝、北山,隨心走。比較別人的這種轉悠,他不算閑逛。胡二棍兒眼里有活兒,發現一段路不平,他就鋪墊一下路,間或把一塊擋路的石頭挪開。看見小孩子們在冰面上玩,他就吆喝一聲。山坡草地上,有些孩子們點火燒荒。胡二棍兒怕燃著了山林,也吆喝幾聲,滅了火,再目送孩子們離開。
對于他的行為,有人問,這礙你啥事兒了?
他就笑一笑,憨憨的。
還有一些事,胡二棍兒也操心參與。誰家老人去世,誰家孩子結婚,誰家修房,誰家蓋屋,誰家牲口又添了犢子,他都去,不用叫。他還會奉上禮金,按照親疏遠近的規矩。有些人家覺得他一個人不容易,不收他的禮。他會臉紅脖子粗地說:“多少是我的心意!我也是咱莊上的一口人,不就是瘦點兒嗎。”
人家聽了哈哈笑,就收下了。再遇上這樣的事,他還去,各家各戶都不再說啥,但總覺得對他有所虧欠。他一個人,沒有太多的理由讓大家回禮。
村上還有個人和他一樣,也是光棍兒一個。兩個人在河邊遇到了,那人這樣問他:“胡二棍兒,你別這樣好不好?啥事都去幫忙,啥事兒都去現眼,襯得你那么好?!”
胡二棍兒一笑,不語。
與那人相比,胡二棍兒走在路上,跟他打招呼的人多。他要是背著東西,總有人替他先捎回去,哪怕是一棵白菜。逢年過節,胡二棍兒的小院多了幾分熱鬧。他的小院不大,碎磚墻,低平房,可是外地讀書的、回娘家的、打工的,只要回來總要到他這里來看看,坐一會兒。來人不空手,留下一些吃的喝的,哪怕說會兒話,撂下一盒半盒香煙,帶嘴兒不帶嘴兒的,都有。
人們說,依著輩分,各稱各叫:二爺好,二叔好,二哥好,二棍兒好。
一年又一年,胡二棍兒越來越老,笑容越來越密。老隊長說他笑起來能夾著蚊子。
這樣說的時候,人們都大笑起來,胡二棍兒也笑。
老隊長說,二棍兒哥,我還是想勸你一句話:你把院子修修吧,翻蓋一下,亮亮堂堂的。不然,與四邊的環境不配,影響咱們莊的整體美觀。
胡二棍兒嘴張了好幾下,他私下給老支書說過他的心思。老支書當著這么多人說出來,他也沒有再堅持。因為駐村的第一書記也來找過他幾次了,怕他的房子住著危險,已經為他申請了一筆扶助資金。
胡二棍兒的院子熱鬧起來了,新房動工了。人們都來幫忙,很快,胡二棍兒就住進了新房。
在這一過程中,胡二棍兒的笑容更多了起來。
看著胡二棍兒的笑,老支書突然有了一個念頭。他召開了村委會擴大會議,跟大家商量一件事。這件事大家一致同意。
大家陸續來到胡二棍兒的院子,夸新房好,向他賀喜。
說著,一百元的、二百元的、五百元的,大家把禮金放到桌上。還有提面的,各家各戶都來了人。
恭喜二爺!
恭喜二叔!
恭喜二哥!
恭喜二棍兒!
哈哈哈……
嘿嘿嘿……
胡二棍兒笑著還禮,謝謝!是黨的政策好!
站在院子里的他,笑開了,牙齒白亮白亮的。
關于這些禮金,老支書安排人為他認認真真地記下了。一筆一筆,算下來,好幾萬元!
對于這些錢呢,胡二棍兒表示不要。他說村里老少爺兒們沒少照顧我吃喝的,沒少為我操心。再者說為我蓋房,國家掏了不少錢。所以這些錢,得還給各戶。
推來推去,老支書說,二棍兒哥,這是你將來的養老錢。這樣,村委會給你辦個存折,幫你管好,中吧?
胡二棍兒同意了。
半個月后,胡二棍兒找到老支書,憨憨地一笑,他說了自己的想法:為村小學設立一個獎學金,叫二棍兒獎學金。老支書同意了。
胡二棍兒新宅院的大門上掛著一塊匾,紅底黃字:二棍兒托管教室。一些孩子放學回來,會在這里寫作業、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