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首先是一種氣候現象,它的降臨可以豐產,可以成災,“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詩經·小雅·甫田》)與“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后土何時干?”(《秋雨嘆三首·其三》),正是兩種情形的反應。
先民們因雨喜,因雨悲,無數次關乎雨的情感經驗為文學所保留、延伸、超越,繼而涸染在文學史上,化作一枚枚無法抹去的雨痕。
雨落下了,一些故事在雨中登場,為雨所引介;一些故事在雨中繼續,為雨所改變;一些故事在雨中落幕,為雨所定論。文學中沒有隨機的雨,而這些作為表現方式的雨,可以成為我們進入作品、把握作品的一處抓手。
雨落下的三千種方式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一場雨下在馬孔多,“拉丁美洲的歷史是一系列代價高昂然而徒勞的奮斗的集合,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集合”,大雨沖刷了屠殺的痕跡,混淆了線性的時間。如果說馬孔多是某種精神狀態,那么在持續的雨季中,它同時“罹患”夢游癥與健忘癥,
雨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問題就出在攪亂一切的連綿大雨上,如果三天不上一次油連最干燥的機械也會從齒輪間綻放出花朵,而錦緞中的金銀線長了銹,潮濕的衣服上則生出橙紅色的水藻。環境如此濕潤,仿佛魚兒可以從門窗游進游出,在各個房間的空氣中暢泳。
奧雷里亞諾第二帶著自己的衣箱回到家里,心中確信不僅是烏爾蘇拉,馬孔多所有的居民都在等待雨停后死去。一路上,他看見他們坐在廳堂里,眼神迷茫,抱手胸前,感受著渾然一體、未經分割的時光在流逝。既然除了看雨再無事可做,那么將時光分為年月、將日子分為鐘點都終歸是徒勞。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雨》是一系列發生在雨中的南洋故事的合集,甚至許多篇目直接以“《雨》作品X號”命名,選段出自《后死(Belakangmati)》一篇。黃錦樹的童年迄青少年時期,是以馬來西亞雨水充沛的熱帶膠林為背景的,所有的人、事、物浸泡在雨水里,于是每當聽見雨聲,都會重返記憶、夢境、生命的原點。
你看到房里有個巨大的沙漏,金色的沙子緩緩流瀉,如雨聲一沒錯,那讓你想起平生聽過的無數次雨聲,那些有幸進入回憶深處的,所有的雨聲。甚至,雨的寒意與濕意,那皮膚緊縮的感受。你甚至看到其中一張桌子上有個肥胖的細頸瓶子,里頭煙云繚繞。
瓶底有一小片土地,浮于薄薄的藍色的水上。你看到小小的綠色叢林,沙灘、墓園、防風林;破敗的小屋,檐下廊里喝咖啡與看書的人,都只有螞蟻大小。…當你微微蹲下,就可以透過敞開的窗看進那小屋。看到那里頭的沙漏、船骸、瓶子,與及專注地看著瓶里的世界的螞蟻般的你自己。如果你看得更仔細,你會看到那個你也在看著一個瓶子里頭的你看著另一個你看著另一個瓶子里頭的你看著那無限縮小的你看著一—而耳畔只剩下雨聲。這世界所有的雨聲。有的夢變成一朵朵云。有的云變成了夢。
黃錦樹《雨》
小提示:
如下文字是小說開頭一段,結尾復現過一次。不直面環境下的雨,而是以日記側寫雨,正如九莉對青春和戀情的態度,一切都在喪失,只好以一種恐怖的心情等待雨停。很多事情會在雨停時顯現它們蒼白、不堪的真相,萬幸在雨中還有眼下的小團圓。
雨是“老生常談”的隱喻,然而好的作家可以寫就雨的萬千面孔,無一不新。希望你在名家的筆法里能找到雨落下的第三千零一種方式。
九莉快三十歲的時候在筆記簿上寫道:“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張愛玲《小團圓》
雨的味道
四川省成都市鐵中府河學校六(4)班林雨彤指導老師李格
童年記憶中,雨是甜的。
小時候,我常和外婆在雨中漫步。傘梢下,我倆并排走看,傘下回蕩看愉快的交談聲。傘外滴滴答答,萬物凄冷;傘內隔絕風雨,自成一個世界。外婆不停地問我學校的情況,我拉著她溫暖的手,時不時回答一句。傘的世界好像總是不公平的,仿佛認定持傘者是堅韌的一方,于是喜歡向身側傾斜。我未能注意到她早已淋濕的側肩。那時,我只關注腳下一個又一個水坑,胡亂踩踏,泥漿和水滴飛濺,濺出一片欣悅,濺出我的童年。空氣中彌漫著甘甜的味道,我斷定,這便是雨的味道。雨紛紛揚揚地飄著,和著淅淅瀝瀝的雨聲,雨甘甜的味道,便是我童年的味道。
可惜,時光不由人定,她倒下了。那天的雨,比以往都大,傾盆而下,如驚濤駭浪,重重拍在窗戶上。灰色籠罩整個房屋,屋子里越來越沉,越來越沉,沉得可怕。四周墻壁向我傾壓而來,煩躁、焦慮蜂擁而至。我深吸一口氣,雨一改往日甘甜變得苦澀。她眉頭緊皺,不見笑容,靜靜地躺在床上,臉上的蒼白更甚于身上那件白色病服。
滴答滴答的雨,是她生命的倒計時。可雨的節奏是舒緩的,無論如何迅速落下,總有機會停留在大地的懷抱。她的生命卻一落而下,無可停留。她走了,雨的味道苦澀得讓人麻木。它是離別的味道,也是童年結束的味道。
多年以后,又是下雨天,我在傘梢下漫無目的地走著,苦澀的雨如同我的哀愁。我似乎又看見傘下的她,又是傾斜的傘,又是溫柔的問話,無數回憶在我身旁環繞。剎那間,我明白了,時光會將我們分開,但分不開愛。那甘甜的雨便是她的愛,永遠舒緩著,流淌著,流淌于我心間。恍惚間,我為那甘甜落淚了。
醒來,枕邊一片濕。窗外的雨輕輕敲打著窗戶,是甘甜的,她一定是來看我了。
雨味千般,苦澀的是雨,甘甜的是她。
名家點評
這篇文章以\"雨\"的意象串聯童年記憶與親情牽絆,展現出超過六年級學生平均水平的寫作表現力,已接近青少年文學風格,說明小作者有較好的閱讀積累和寫作訓練,情感感知力也強于同齡人。文章運用象征手法,將雨的\"甘甜”與\"苦澀”對應情感體驗和記憶基調,結構上雙線交織,敘事虛實相生,展現出較強的謀篇布局能力。在細節刻畫上,傾斜的雨傘、泥濘中的嬉戲等場景描寫生動細膩,展現出小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力和文字駕馭力。
這篇作品在展現小作者寫作潛力的同時,也有可提高之處,如能在抒情和哲思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真實可感的生活細節和兒童特有的質樸視角,人物會更加豐滿鮮活,文章也會更加真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