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檔案管理的面貌,檔案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事業單位檔案資源是服務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重要資源,知識界對其檔案管理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多數側重于檔案歸集、人才培養、安全等實踐領域,但對大數據環境下事業單位檔案管理機遇與挑戰的研究稍顯不足,對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如何適應新形勢的探討有待深化。《電子檔案管理規定》要求,組織機構應當積極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電子檔案管理的水平。鑒于實踐需要,本文從事業單位檔案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出發,從檔案服務體系建設、開發利用和安全建設等方面探索創新路徑,以期為新時代事業單位檔案管理提供新的治理方向1。
1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檔案創新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1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檔案創新管理面臨的機遇
數智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主要體現在新思維、新方式、新資源、新設施、新能力等方面。一是新的管理思維應運而生。伴隨著檔案數據成為國家治理和公共服務的一部分,檔案管理方式需要從被動向主動轉,突破傳統固話思維的限制,樹立新的服務理念,以公共決策和群眾需求進行資源建設和利用能力的提高。二是新的管理方式應運而生。數字化模式實現了檔案資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檔案智能化利用得以實現,數字安全防護能力顯著提高,推動新的檔案治理體系的建立。三是新的資源定位得以明確。檔案日益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性資源,在資政襄政、服務人民群眾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凸顯。四是新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備。人工智能、區塊鏈、“互聯網 + ”等技術深度融入檔案管理,檔案數據管理系統更加完善,檔案賦能作用越來越顯著。由此可見,推動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創新,塑造新的檔案治理體系,是新時期檔案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
1.2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檔案創新管理面臨的挑戰
在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新技術環境下,事業單位檔案也需直面新的挑戰。在思維層面,如何適應《檔案法》《檔案法實施條例》《電子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樹立依法治檔理念,構建多元協同的治理結構是事業單位檔案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在管理方式方面,如何盡快實現由傳統檔案管理模式向現代化治理方式轉型,保障檔案管理的連續性和有效性,是事業單位檔案創新管理的關鍵。在資源建設方面,如何發揮檔案在單位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構建共享平臺,破解“信息孤島”成為重要課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如何引導資金向數字化投人,改變事業單位檔案管理落后的面貌,是創新管理的必由之路。在能力建設方面,如何建設復合型人才隊伍,提升檔案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是檔案管理走向現代化、法制化的迫切需求。
1.3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檔案創新管理的意義
在當今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社會環境中,有效的檔案數據管理不僅是單位運作的基礎,還是其創新能力的重要來源。一是提高檔案服務質量。檔案數據驅動科學決策,有效的數據管理能夠確保獲取準確、完整和實時的檔案數據支持,通過系統化的檔案數據收集和分析,管理者可以基于事實和數據做出決策,而非依賴直覺和經驗。二是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性的檔案數據管理能夠幫助單位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通過數據分析,單位可以識別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環節,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三是可溯源性保障。創新性管理是確保知識產權檔案真實性的關鍵舉措,運用數據溯源等技術,實現對知識產權檔案形成、存儲、利用等全流程可追溯、可還原。四是個性化服務。智能化的數據管理能夠幫助單位提供個性化的檔案服務,通過分析利用數據,單位可以了解利用者的偏好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2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檔案的服務體系建設策略
2.1做好檔案資源規范化建設
一是完善“三合一”制度。“三合一”制度是規范和指導檔案形成與收集、整理與歸檔、鑒定與銷毀等工作的一項基本檔案制度。事業單位要結合機構設置、文化背景和檔案資源狀況,高標準編制“三合一”制度,探索適合自身的檔案管理方法和制度,為建設覆蓋面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優化的檔案資源體系提供基礎保障2。二是強化檔案歸集。按照文件歸檔要求和“真實、全面、準確”的原則,對收集的材料認真分析,分類整理,確保檔案無重復、無缺損、無遺漏,做到檔案資料應收盡收、應歸盡歸。
2.2建設“人工智能+”檔案數據庫
一方面,引入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找好事業單位檔案數據庫與人工智能的結合點,基于檔案數據資源特征,搭建具有分布式和集群式的檔案數據存儲模式。另一方面,發揮智能檢索、用戶畫像和推薦功能,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通過對用戶的行為數據和偏好數據進行分析,系統構建一個詳細的用戶畫像,幫助系統更好地理解用戶需求。系統能夠持續監測用戶的行為,及時調整推薦策略,確保推薦內容的相關性和新鮮感。同時,抓好數據資源供給,引人人工智能輔助,提升檔案開放的審核效率。利用人工智能輔助鑒定優勢,在對檔案數字化成果進行文字識別的基礎上,實現對檔案進行智能劃控,加速提升檔案開放審核的工作效率。
2.3建設檔案云平臺
建設融合智能感知、OCR、語言識別以及數據挖掘技術等檔案管理云平臺,提供數據采集、匯聚、治理和集成工具,為實現檔案資源綜合應用奠定基礎。具體來說,一是做好基礎層建設。搭建軟硬件基礎環境,包括計算、存儲、安全防護、網絡資源等,有助于圖像、語音、文字內容的智能識別和檢索,提升檔案收集整理、查詢、利用的工作效率。二是做好電子文件管理。采用電子簽章、CA認證、元數據、“四性”檢測等技術手段,保證電子資料合規有效,并滿足檔案利用要求。建立檔案精準服務系統向用戶提供最全面、及時、準確的各類檔案信息,結合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創新服務。
2.4建設高素質的檔案隊伍
系統分析檔案干部隊伍現狀,制定檔案業務培訓方案,圍繞檔案的收集、歸納、整理以及后期利用和維護,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訓。充分利用網絡教育平臺、現場教學等形式進行系統學習,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通過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引導檔案工作者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明確工作主導方向和著力重點,將檔案管理工作做嚴做實。建立干部成長檔案,以能力為核心精準畫像,作為干部推薦、個人評優、職級晉升的一項重要參考,激勵干事創業、擔當作為、成長成才。
3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檔案的開發利用策略
3.1構建多維度檔案編研體系
檔案編研工作是事業單位檔案管理的傳統方向,也是檔案價值釋放的有效手段。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的編研體系,有利于檔案工作創新發展。一是做好資源摸底。根據編研涉及時間跨度大、資料數量多、工作量大的問題,統籌安排工作人員對檔案深入調查摸底,擬出查缺補漏清單,多渠道地開展收集整理,全面整合檔案編研材料,確保編研的完整性、系統性。邀請專業人員指導編研工作,為開展編研工作提供學術支持和指導。嚴格審核把關,牢牢把握檔案編研流程規范、內容保密等“質量關”,確保編研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權威性。二是主動統籌謀劃。建立專題檔案目錄,對照單位中心工作和經濟發展要求,收集整理特色檔案,充分發揮檔案在現代化轉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打造特色編研精品。整合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集中力量開展聯合調研與項目合作,充分發揮各方的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打造具有辨識度、影響力的檔案編研成果,深度展現單位形象。
3.2推動檔案管理信息化轉型
《檔案法》對“檔案信息化建設”設專章,彰顯對檔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視。面向大數據時代,推動信息化轉型升級是事業單位檔案效能提升的關鍵環節。一是構建新的檔案管理系統。建設滿足規范要求、涵蓋全流程的檔案管理系統,主要包括電子文件和電子檔案捕獲、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統計、四性檢測、全宗管理等3。系統要具備優異的跨平臺性和擴展性、單套制文件歸檔和多終端兼容等功能。二是扎實開展分類管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對敏感和重點信息的分級分類,降低數據保護和管理成本。三是推進實時共享。進一步梳理和評估檔案數據資源,明確共享開放的數據范圍。牽頭建設共享檔案平臺,打破信息孤島,通過優化平臺界面設計,增強平臺的便捷性和友好性。加強與技術領先企業的對接,積極參與共享大模型的研究與實踐,降低使用難度,讓部門和社會公眾能夠輕松地接入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形成數據的集群效應。
3.3發揮好檔案資政育人功能
緊扣中心工作和時政熱點,加強資政服務。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單位發展情況,通過資政專報的形式,發揮檔案價值。整理重大節點的檔案文獻或選輯,總結治理規律和經驗做法,為上級提供有益參考。加強檔案宣傳引導,定期推出具有理論深度和教育意義的檔案資源,以新媒體形式展示,滿足人們群眾對優質檔案文化的需求。對新視頻檔案進行格式轉換,推出老照片或者經典視頻專題,讓人民群眾在檔案影像中感知社會變遷,激發愛家鄉的情懷。
4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檔案的風險防控策略
4.1建立“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
完善的檔案管理機制是防范化解檔案風險的根本保障。一是健全安全機構。成立檔案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檔案安全工作會議,配備好安全管理人員,形成自上而下的檔案管理模式。二是健全管理制度。根據單位實際,結合國家有關規定,在檔案分級管理、開放審核、保密主責等方面做出規定,并及時更新本單位檔案工作責任制,從制度上保證檔案管理工作規范有序。三是完善資金保障。要進一步完善檔案安全投入機制,建立檔案事業與當地國民經濟統籌發展的經費增長機制,切實把檔案安全工作所需硬件、經費等納人制度化軌道,確保檔案事業投人有規可循、有章可依。要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安排專項經費,確保檔案安全工作順利開展。
4.2加快檔案數據備份管理
《電子檔案管理辦法》要求,加強電子檔案備份工作,制定電子檔案備份工作方案。數據安全管理和備份工作是事業單位檔案管理的首要任務。一是建立常態化的備份機制。明確不同崗位人員的數據操作權限,實行最小化授權原則,確保數據僅能被授權人員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完善數據備份與恢復制度,定期對重要數據進行全量備份,并將備份數據存儲在安全的異地場所,以防止數據丟失或損壞。二是建立源頭風險防范機制。實行崗位權限設置分級管理、不相容崗位分離、合理授權、及時除權等,防范和化解檔案數據運行風險。三是建立數據安全培訓機制。定期組織數據安全培訓,向管理人員普及數據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增強數據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同時,積極開展數據安全應急演練,模擬數據被泄露等突發事件,有效檢驗并提高工作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
4.3探索“區塊鏈+事業單位檔案”模式
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共享信息的數據存儲交互體系,具有去中心化、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特點,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交互、協作與一致行動。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機制。與各部門建立穩定的數據傳輸渠道,確保檔案數據得到實時、準確的采集,通過統一數據標準和接口規范,實現數據無縫對接和整合。另一方面,推動檔案數據上鏈存證,搭建區塊鏈平臺系統,對事業單位檔案上鏈,確保檔案數據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檔案數據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資源。檔案要素治理和安全保障是當今檔案事業發展的重要議題,二者共同決定了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如何為社會創造價值。事業單位檔案類型多樣、兼容性強,在創新發展過程中,既要重視對檔案資源本身的運用與理解,也要加強對檔案法規法律的貫徹執行,做到實踐與規范相結合。要重視檔案要素的價值和作用,加強新技術的應用力度,推動檔案從信息化邁向智能化。進一步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機制,實現事業單位檔案要素治理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畏.數字時代下企業知識產權檔案的管理現狀、風險防控與開發利用策略研究[J.山西檔案,2024(10):20-21.
[2]嚴馳.數字時代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理論探索與未來展望—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的解讀[J].檔案,2024(07):07-08.
[3]李靜.“人工智能+檔案”的醫院檔案智慧服務體系建設探究[J].黑龍江檔案,2023(02):27-28.
[4]陳勇.技術賦能下電子檔案數據脫敏應用研究[J].檔案管理,2022(04):15-16.
作者簡介:田艷梅(1971—),大學學歷,榆林市防汛抗旱防滅火服務中心檔案管理員、中級職稱。研究方向: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