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15-096-3-ZL
1、引言
羽毛球運動作為一項高速度、高對抗性的競技項目,技戰術分析對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策略制定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視頻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比賽錄像的技戰術分析已成為研究高水平運動員的重要手段。安賽龍(ViktorAxelsen)作為當今世界羽壇頂尖男單選手,其技戰術特征具有代表性。他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獲得季軍后迅速崛起,于2020年奪得全英公開賽冠軍,并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摘得男單金牌,成為世界羽壇的領軍人物之一。安賽龍的技術體系融合了歐洲力量型打法與亞洲細膩的控網技術,其發球以反手發網前球為主,落點集中在1號和5號區;接發球階段則強調挑球和搓放結合;后場進攻以殺球和劈吊為主,戰術組合靈活多變。此外,他在比賽中的三因素戰術組合模式(如1—3拍、2一4拍的銜接),以及后三拍的技術運用(如挑擋殺組合)均展現出極高的戰術執行力和得分效率。然而,目前國內對安賽龍技戰術的研究多基于傳統統計方法,缺乏基于視頻技術的精細化分析,尤其是對其技戰術組合的動態關聯性研究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視頻解析技術,結合數據挖掘方法,深入剖析安賽龍的技戰術特征,為中國男單選手的訓練和比賽提供科學參考,同時為羽毛球技戰術理論研究拓展新的視角。
丹麥選手安賽龍自從在東京奧運會戰勝國羽名將諶龍后,成為丹麥歷史上第二位羽毛球男單奧運冠軍,并在2021年年底正式登頂羽毛球男單世界第一。安賽龍在2022年全年的比賽中,戰績為51勝3負,勝率高達 94.4% ;在2023年,他的戰績是52勝8負,勝率依舊高達 86.7% 。在2022—2023年這兩年中,安賽龍的勝率非常高。可見,安賽龍作為一個十分強勁的對手,對國羽男單運動員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本文對安賽龍2023年參加的9場20局重要比賽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并基于視頻技術對安賽龍的技戰術特征進行總結,為國羽男單組提供參考。
2、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羽毛球男單運動員安賽龍的技戰術特征為研究對象,以安賽龍2023年參加的9場20局重要比賽的賽事錄像作為觀察對象。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多種方式搜索羽毛球相關信息,包括在中國知網、萬方、維普、中國羽毛球協會官網、世界羽聯官網等網站進行查詢,并檢索有關“羽毛球男單”“技戰術分析”“主要對手”等關鍵詞,將這些信息歸納整理,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2)錄像觀察法。
在本研究中,視頻技術作為核心分析手段,主要用于采集、解析和量化安賽龍的技戰術特征。首先,通過高清攝像機或專業比賽錄像收集安賽龍近年來重要國際賽事(如奧運會、世錦賽、全英公開賽等)的比賽視頻,確保數據來源的權威性和代表性。隨后,借助專業視頻分析軟件(如Dartfish、Kinovea或SportsCode)對比賽錄像進行逐幀解析,標記關鍵技戰術動作(如發球落點、接發球方式、殺球線路、步法移動等),并建立結構化數據庫。視頻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精確捕捉運動員的技術細節(如擊球瞬間的拍面角度、擊球點高度等),還能通過時空標記功能分析戰術組合的動態關聯性(如前后拍銜接時間、移動速度與擊球效果的關系等)。此外,結合計算機視覺算法(如目標跟蹤、動作識別等)可自動提取部分技術指標(如殺球速度、場上覆蓋范圍等),提高分析效率。最后,通過視頻回放與數據可視化(如熱力圖、軌跡圖等)直觀呈現安賽龍的戰術偏好(如后場進攻區域分布)和比賽節奏特征,從而系統揭示其技戰術體系的內在規律。這種基于視頻錄像的量化分析彌補了傳統觀察方法的主觀局限性,為高水平羽毛球運動員的技戰術研究提供了客觀、可復現的科學依據。
本文運用體育大學與淡竹體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羽毛球比賽數據采集與評價系統,對安賽龍在2023年的9場20局比賽進行觀察統計和數據分析,記錄了安賽龍及其對手的前、中、后場的技術使用情況,包括左右不同場區的擊球技術、線路,以及最后一拍的得失分類型等,以確保數據真實有效。
(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1將安賽龍的比賽數據進行記錄、匯總,并進行統計分析。為了統計分析的方便及表格的美觀,少部分使用次數較少、占比低的技術數據未放入表中。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得失分類型統計與分析
(1)安賽龍主動得分情況。
在安賽龍的得分結構中,包括制勝分、造成對手受迫性失分、對手非受迫性失分(對手主動失誤)三種類型。要有效分析安賽龍如何進行有效得分,應主要分析其制勝分和如何造成對方受迫性失分兩種類型,分析依靠對方主動失誤而得分的意義相對較小。
制勝分是運動員通過創造機會、以球路壓迫對手,使對方無法碰觸到羽毛球而直接獲得的計分。而受迫性失誤,即比賽球員在受到對手球路壓迫時,出現身體重心不穩、接球位置不到位或揮拍速度無法跟上球速等情況,從而造成回球出界或落網失分。
① 安賽龍制勝分統計與分析
安賽龍的后場制勝分最多,尤其是在左后場,顯著高于其他場區,局均數為2.75個,占總制勝分的 31.8% ,這與安賽龍的打法風格有關。安賽龍身材高大、步伐移動相對較快、防守面積大,得分點更傾向于利用自身特點在后場下壓獲取優勢。當對手回球至左后場時,安賽龍能迅速轉體到位,并利用自身身體素質和力量,打出高質量的進攻,從而得分。其次為右后場,制勝分占總制勝分的 16.2% ,局均數為1.4個,這反映出安賽龍在后場具有較強的進攻性,可以通過下壓有效得分。
安賽龍殺球得分最多,占總制勝分的 54.3% ,局均數高達4.7個。可見,安賽龍在后場通過創造下壓機會能獲取較大優勢。安賽龍的殺球速度快、力量大、落點深,能直接擊破對手的防線而得分。因此,在對安賽龍的備戰中,應盡力限制安賽龍在后場的進攻機會,通過網前技術減少起高球,或是在推球的時候將球的飛行弧度推高,防止安賽龍突擊抓推球。通過技術和戰術的變化,給安賽龍的后場下壓制造困難,限制其發揮。
② 安賽龍造成對方受迫性失分的統計與分析
從前、中、后場來看,安賽龍造成對方受迫性失分的主要區域集中在后場區域,占41個。后場區域作為主要的進攻區域,有較多的下壓機會,可以給對手造成威脅。從具體的場區來看,安賽龍造成對方受迫性失分的區域集中于左后場和右后場,分別占比 37.7% 和 24.6% ,其中左后場局均失分數達1.15個。可見,安賽龍在左后場的出球威脅性尤其突出。在與安賽龍的對戰中,回球應盡量避開其左后場頭頂區域,減少自身的防守壓力。
安賽龍造成對方受迫性失分主要使用的技術為殺球,共計40次,占造成對方受迫性失分總數的 65.6% ,局均數達2個。殺球速度快、飛行時間短,可以給對手造成較大的沖擊。安賽龍具有的身高優勢使其可以在更高點進行下壓,以縮短對方的準備時間,使對方回動不到位,大大增加對方的防守壓力。安賽龍的殺球可以有效地造成對方受迫性失誤,而其他技術造成對方受迫性失分相對較少。
(2)安賽龍被動失分情況。
在安賽龍失分結構中,包括受迫性失分、對手制勝分、非受迫性失分(安賽龍主動失誤)三種類型。要分析怎樣可以使安賽龍失分,應主要分析對方如何造成安賽龍受迫性失分和如何形成制勝分。同樣,分析安賽龍的主動失誤的研究意義不大。
① 安賽龍對手制勝分統計與分析
從總體的前、中、后場區來看,安賽龍對手的制勝分主要集中于后場和前場,分別為49個和42個;其對手在前場有更多的制勝分占比,后場不是最主要的得分場區。其對手為了限制安賽龍進攻,更多的是在網前進行爭奪從而得分。比如,推球是在網前較高的擊球點上,用推擊的方法往對方底線擊出弧線較平、速度較快的球,可以快速地調動對方;或通過搓放技術可以加強控網,為后場進攻作準備。另外,對手后場制勝分占比相對較少,表明安賽龍的防守能力較強,比較難運用殺球進行突破得分。在后場區域中,左后場制勝分顯著高于右后場和中后場,局均數達到了1.55個;而在前場區域,左前場和右前場占比相對均衡,局均數分別為1.1個和0.7個。因此,可在左后場、左前場和右前場區域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尋求突破。
殺球作為最有威脅的技術之一,是有效的得分手段。在安賽龍對手的制勝分技術使用情況中,殺球也自然成為制勝分最多的使用技術,占比達到了 46.1% ,局均數達2.65個;而安賽龍殺球制勝分局均數為4.7個,雙方殺球的威脅性有一定差距。但其對手網前撲、推制勝分占比高于安賽龍。可通過網前的搓放限制安賽龍的后場下壓,此時安賽龍為發揮自身后場的優勢,會回放網前以創造機會,使對手起球。因此,可以抓安賽龍的回放網前球,運用撲、推技術直接得分或獲取主動權;或使用勾球,其線路較長,可以調動安賽龍,使安賽龍在跑動過程中發生左右轉體,有效打破安賽龍的連貫性。
② 對方造成安賽龍受迫性失分的統計與分析
整體來看,對手造成安賽龍受迫性失分總數較少,總體局均數為1.95個,但造成安賽龍受迫性失分的區域統計與安賽龍的數據相比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從整體的場區分布來看,其主要集中于前場和后場,分別為20個和14個。可見,安賽龍對手會更加注重網前,對安賽龍的前場回球造成了較大壓力。從具體區域來看,造成其受迫性失分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左前場、右后場和左后場。因此,想要造成安賽龍受迫性失分,可嘗試通過其前場進行突破。
殺球作為造成安賽龍受迫性失分最多的技術,依舊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得分占比為 30.8% ,局均數為0.6個。但其對手的搓放、撲、推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別為 17.9% 、15.4%、10.3% 。可見,安賽龍的對手通過網前高質量的搓放或者抓回放網前,能給安賽龍帶來一定的壓迫性,致使其出現失誤而得分。為了在與安賽龍的對戰中獲取主動權,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網前技術訓練,提高搓放質量,以及抓回放網前意識;或推兩邊底線,快速調動安賽龍,逼迫安賽龍在擊球時只能選擇過渡的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他的攻擊性,削弱了進攻的威脅。
3.2、后場殺球技術統計與分析
殺球是一種高效的進攻技術,主要特點包括力量大、速度快和落地快。從前文的分析總結中可知,安賽龍的殺球極具威脅,可以有效得分,而安賽龍對手也能通過殺球對其造成較大威脅。因此,分析安賽龍及其對手的殺球數據、總結殺球特征十分重要。
(1)殺球技術總體使用情況分析。
在比賽中,安賽龍充分展示了其殺球技術的威力與效率。安賽龍殺球的局均數為28.95個,而其對手的殺球局均數為24.8個,安賽龍每一局比賽平均比對手多4個殺球。
安賽龍殺球直接得分的效率高達 16.23% ,凸顯了其殺球的威脅性;與安賽龍的殺球得分效率相比,他的對手得分率僅為10.69% 。這顯示出在殺球進攻這一關鍵技術上,安賽龍具有明顯優勢。他的殺球不僅力量大、速度快,而且角度變化較為豐富,往往能夠直接得分或造成對手受迫性失誤。
(2)不同場區殺球技術線路分析。
從整體來看,安賽龍及其對手在頭頂區域殺球總數明顯高于正手區域。這說明在頭頂區域,高水平運動員可能會更加傾向于殺球下壓。從正反手場區來看,安賽龍及其對手都是殺直線最多,因為直線線路短、速度快。安賽龍在正手區,殺直線的局均數為8個,而其對手為4.4個,即安賽龍在正手區域的下壓能力更強,且直線線路占比明顯高于其對手。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安賽龍及其對手在正反手區域的殺追身球上存在明顯差異;而在頭頂區域,雙方都會出現一定數量的殺追身球,這可能與殺球時的轉體與重心調整有關。安賽龍下壓變化會更多,后場總體趨勢都是以下壓為主,且多選擇直線線路,因為直線線路短、速度快,可以造成更大的威脅。
4、結論
安賽龍在后場區域的制勝分最多,尤其在左后場,且殺球得分最多,其次為撲球;安賽龍造成對方受迫性失分集中在后場區域,技術主要為殺球。安賽龍對手制勝分主要集中于后場和前場。與安賽龍相比,其對手在前場有更多的制勝分占比;殺球是其對手制勝分最多的技戰術,且其對手網前撲、推制勝分占比高于安賽龍。安賽龍對手造成安賽龍受迫性失分總數較少,主要集中于前場和后場;殺球是造成安賽龍受迫性失分最多的技戰術,但其對手的搓放、撲、推在造成安賽龍受迫性失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安賽龍的殺球表現較為出色,殺球總數和局均數均高于其對手,且殺球直接得分的效率較高。安賽龍及其對手在頭頂區域殺球總數明顯高于正手區域;不論是在正手區域還是在頭頂區域,安賽龍及其對手都是殺直線最多;安賽龍在正手區域會比其對手更加傾向于殺直線。
參考文獻:
[1]盛怡,沈贏.我國羽毛球女單運動員王適嫻的技戰術分析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3,29(3).
[2]陳斌,盛怡.世界優秀羽毛球男單選手制勝技術特點統計與分析[].福建體育科技,2016,35(2).
[3]尹昭龍.世界優秀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李宗偉前場技術分析[].運動,2017(11).
[4]姜曉宏,張力.羽毛球選項課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驗[]遼寧體育科技,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