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邊緣,我慣常見到的植物是泡泡刺。這干旱之地特有的植物,葉子微小得令人憐惜,短小如刺,看起來根本不能被稱作葉子。它們躲在枝條上抵抗烈日和干旱,讓人常常看不出它們是活著還是已經枯死。那一年大概是撒哈拉地區的極旱之年吧,遠遠望去,泡泡刺都像干枯死去了一樣。植物學者把這種現象叫作“假死”。遇到一點點水,它們便會復活。當地人告訴我,區分泡泡刺是真死還是假死的方法,是看它們的枝條間是否有蝴蝶飛舞。
這鑒別方式讓我疑竇叢生。我一路留心,一叢叢的泡泡刺大概是真的死了,枝條間干枯寂寞,沒有蝴蝶。
在一個叫布朗的沙漠小鎮,我看到了一棵大泡泡刺。它不是慣常所見的灌木的樣子,而是高大得像一棵真正的樹,但也是枯死的模樣。我望過去,在枝條間找尋蝴蝶。定睛細看,發現了一只。再看,眼睛頓時亮了,枝條間有一群飛舞的蝴蝶。不是一只或幾只,是一片、一群,在那些如針一樣干硬的葉子間迎著陽光翩然起舞。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蝴蝶是一種貪戀花朵的昆蟲,它們決不會在一株沒有芳香也不美艷的植物上消耗自己的精力。但這群圍繞著一棵毫無姿色的泡泡刺舞蹈的蝴蝶,不僅在常識上糾正了我的淺陋之見,更讓我的心里開出了看不見的花朵,那是一棵植物活著的見證。我不想去深究這個現象背后的所謂科學道理,或許壓根兒就沒有道理,只有生命的舞蹈。
我在泡泡刺旁癡迷地看著蝴蝶翩然起舞,想象著在一場降水過后,泡泡刺就能活過來。哪怕是一點點降水,它肯定能活過來,蝴蝶做證。
(摘自《中國校園文學》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