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農村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火災防控工作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農村地區的火災風險日益增加,火災防控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分析農村地區火災的特點和成因,探討了新形勢下農村地區火災防控策略,以期為農村地區火災防控工作提供參考。
一、農村地區火災的特點與成因
(一)農村地區火災的特點
農村地區火災具有突發性強、蔓延速度快、撲救難度大等特點。由于農村地區建筑多為磚木結構,消防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一旦發生火災,往往難以控制。例如,農村地區的房屋多為老舊建筑,建筑材料易燃,火災發生后容易迅速蔓延。此外,農村地區道路狹窄,消防車輛難以迅速到達火災現場,進一步增加了撲救難度。農村地區火災的這些特點使得火災防控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首先,農村地區的建筑布局較為分散,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組織撲救。例如,部分農村地區的房屋分布在山坡或河谷地帶,消防車輛難以通行,導致火災撲救效率低下。其次,農村地區的消防水源不足,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取水撲救。例如,部分農村地區缺乏消防水池或消防栓,火災發生后只能依靠有限的自然水源進行撲救,進一步增加了撲救難度[1]。最后,農村地區的消防設備匱乏,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控制火勢。例如,部分農村地區缺乏滅火器、消防泵等基本消防設備,火災發生后只能依靠居民自行撲救,效果有限。總之,農村地區火災的特點使得火災防控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需要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二)農村地區火災的成因
農村地區火災的誘因較為復雜,常見原因包括用火不慎、電氣線路老化、易燃物堆放不當等。例如,農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瀕繁使用明火取暖、做飯,缺乏安全意識,極易引發火災。同時,部分地區電氣設施年久失修、線路裸露、超負荷運行等問題突出,也加劇了火災發生的風險。由于農村建筑密集、消防設施不足、火源管理混亂,火災隱患普遍存在。此外,居民防火知識欠缺,一旦遇到電氣短路或火源蔓延,常難以及時應對,極易造成火勢擴大和損失加重。
(三)農村地區火災防控的現狀
目前,農村地區火災防控工作存在問題,如消防基礎設施薄弱、居民消防安全意識不足、消防管理體系不完善等[2]。此外,農村地區居民消防安全意識普遍較低,缺乏必要的火災預防和應急知識。消防管理體系不完善也是農村地區火災防控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許多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消防隊伍和有效的消防管理機制,使得農村地區火災防控工作難以有效開展。首先,農村地區的消防基礎設施薄弱,火災防控能力不足。例如,個別農村地區缺乏消防水池、消防栓等基本消防設施,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取水撲救。其次,農村地區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較低,火災隱患較大。例如,個別農村地區居民缺乏必要的火災預防和應急知識,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應對。最后,農村地區的消防管理體系不完善,火災防控工作難以有效開展。例如,部分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消防隊伍和有效的消防管理機制,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組織撲救。
二、農村地區火災防控的挑戰與對策
(一)消防基礎設施薄弱的挑戰與對策
農村地區消防基礎設施薄弱是火災防控工作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部分農村地區缺乏消防水池、消防栓等基本消防設施,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取水撲救。例如,一些偏遠山區的村莊甚至沒有固定的消防水源,火災發生后只能依靠有限的自然水源進行撲救,導致火勢難以控制[3]。此外,農村地區的消防設備匱乏,滅火器、消防泵等基本設備配備不足,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控制火勢。針對這一問題,應加大對農村地區消防基礎設施的投入,確保每個村莊都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例如,可以在村莊內設置消防水池或消防栓,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取水。同時,還應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如滅火器、消防泵等,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夠及時撲救。
(二)居民消防安全意識薄弱的挑戰與對策
農村地區居民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是火災防控工作面臨的另一大挑戰。部分農村地區居民缺乏必要的火災預防和應急知識,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應對。例如,一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明火取暖、做飯時,缺乏必要的防火措施,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火災。此外,農村地區居民對電氣線路老化和易燃物堆放不當等問題缺乏足夠重視,火災隱患較多。針對這一問題,應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的火災預防和應急知識水平。例如,可以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舉辦消防安全講座等方式,向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同時,還應組織居民進行消防演練,提高他們的火災應急能力。
(三)消防管理體系不完善的挑戰與對策
農村地區消防管理體系不完善是火災防控工作面臨的重要挑戰。部分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消防隊伍和有效的消防管理機制,火災發生后難以迅速組織撲救。例如,個別村莊沒有專門的消防管理人員,火災防控工作主要由村干部兼職負責,導致火災防控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此外,農村地區的消防監督檢查機制不健全,火災隱患難以及時發現和整改。針對這一問題,應建立健全農村地區的消防管理機制,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職責。例如,可以建立村級消防管理小組,負責本村的火災防控工作。同時,還應加強消防隊伍建設,確保農村地區有專業的消防力量。例如,可以組建村級志愿消防隊,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此外,還應加強消防監督檢查,確保各項火災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四)火災防控資金不足的挑戰與對策
農村地區火災防控資金不足是制約火災防控工作的重要因素。部分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有限,難以投入足夠的資金用于消防基礎設施和消防隊伍建設。例如,一些地區的村莊甚至沒有基本的消防設備,火災發生后只能依靠居民自行撲救,效果有限[4。此外,農村地區的消防宣傳教育和技術培訓也因資金不足而難以有效開展。針對這一問題,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火災防控的財政投入,確保各項火災防控措施能夠順利實施。
三、農村地區火災防控的實施路徑
(一)政府主導與政策支持
農村地區火災防控工作的有序推進,離不開政府的有力主導和政策的堅實支撐。應將農村火災防控納人地方發展規劃,制定詳細且具前瞻性的消防事業發展規劃。例如,結合不同農村區域的經濟水平、人口密度以及建筑分布等情況,出臺定制化的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明確規定在一定時期內每個行政村需配備的消防器材種類與數量以及消防水源的建設標準和維護要求。同時,要加大財政傾斜力度,設立農村火災防控專項基金。該基金不僅用于購置消防車、滅火器、消防水帶等基礎滅火救援裝備,還可用于建設農村消防水池、消防管網等基礎設施。對于火災風險高的山區農村,應優先保障資金投人,確保這些地區具備基本的滅火救援硬件條件。此外,需構建嚴格的監督考核體系,定期對相關部門的火災防控工作進行檢查與評估??己酥笜撕w滅火救援預案的制定與演練效果、消防設施的完好率、火災事故的發生概率及處置效率等,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予以獎勵,對落實不力的進行問責,以此督促各方切實履行火災防控職責,全面提升農村地區的滅火救援能力與火災防控水平。
(二)社會參與與多方合作
廣泛的社會參與和緊密的多方合作是農村火災防控的關鍵助力。企業可通過捐贈專業滅火救援設備,如干粉滅火器、滅火防護服等,提升農村消防裝備水平;資助建設小型消防站點,為火災撲救建立前沿陣地[5]。社會組織可招募志愿者,組成農村消防宣傳與應急救援輔助隊伍。志愿者定期走村人戶,開展消防知識宣講,包括火災預防常識、初期火災撲救方法以及正確的逃生技巧等;在火災發生時,協助消防部門進行現場秩序維護、人員疏散引導等工作。村民要增強自我防范意識,積極參與村里組織的消防演練,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主動排查自家及周邊的火災隱患。消防、公安、應急管理等部門需建立高效聯動機制。在日常工作中,聯合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排查農村老舊房屋、鄉鎮企業廠房等重點場所的火災隱患?;馂陌l生時,消防部門負責現場滅火救援行動,公安部門維持周邊治安秩序、疏導交通,應急管理部門協調各方資源,確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同時,農村地區可與鄰近城市建立幫扶合作關系。城市消防力量可定期前往農村進行滅火救援技能培訓,分享先進的火災撲救戰術和應急處置經驗。農村在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時,能迅速獲得城市消防力量的增援,實現城鄉消防資源的優勢互補,共同提升農村火災防控與滅火救援的整體效能。
(三)科技創新與信息化應用
科技創新和信息化手段為農村火災防控與滅火救援注人強大動力。一方面,大力推動先進消防科技成果在農村的應用。通過在農村家庭、公共場所安裝智能煙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設備,能夠實時監測環境中的煙霧濃度和溫度變化,一旦數據超出正常范圍,系統立即向村民和消防部門發送警報信息,為火災撲救爭取寶貴時間??梢苿酉浪谝矘O具實用性,其具備遠程控制功能,在火災現場,消防人員能在安全距離外操作水炮,精準打擊火源,有效提高滅火效率。另一方面,強化信息化建設在農村火災防控中的深度應用。搭建農村火災防控綜合信息平臺,整合地理信息系統(GIS)、衛星遙感技術等,實現對農村消防設施分布、火災隱患區域、消防水源位置等信息的實時動態管理。借助該平臺,消防部門能在接到報警后,迅速規劃最佳救援路線,調配周邊的滅火救援資源。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農村火災發生的歷史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火災發生的規律、季節特點以及常見致災因素,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滅火救援預案和火災防控策略,顯著提升農村火災防控與滅火救援工作的科學性和精準度。
(四)長效機制與持續改進
要構建一套完善且穩定的農村火災防控長效機制。在制度層面,明確各部門和組織在火災防控中的職責分工,制定詳細的工作流程和標準操作規范。例如,村委會需定期組織村民開展消防演練,每月進行一次全村火災隱患排查,并將相關工作記錄存檔。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將火災發生概率、滅火救援響應時間、群眾滿意度等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對在火災防控工作中表現優秀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失職瀆職導致火災事故擴大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肅問責。同時,注重對火災防控與滅火救援工作經驗教訓的總結。每次火災事故發生后,及時組織復盤分析,從火災原因調查、滅火救援行動過程、人員疏散效果等方面深人剖析,提煉成功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地改進滅火救援預案和火災防控措施。定期舉辦農村火災防控工作經驗交流會議,邀請各地消防專家、基層消防工作者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分享先進的火災防控理念、實用的滅火救援技術以及有效的管理模式,促進地區間的相互學習與借鑒。此外,鼓勵科研機構針對農村火災特點開展專項研究,探索更適合農村環境的火災預防、撲救和應急管理方法,為農村火災防控與滅火救援工作的持續優化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結語
新形勢下農村地區火災防控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從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識、完善消防管理體系等方面入手,構建全方位的火災防控體系。通過政府主導和政策支持、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多方合作、科技創新和信息化應用、長效機制和持續改進,可以有效地提升農村地區火災防控的整體水平。本文旨在為農村地區火災防控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周仕興,沈應佳,李青山.廣西:“五級網格化”做好森林火災防控[N].光明日報,2023-10-29(002).
[2]馮苓,姚強.習水:增強鄉鎮救援力量延伸火災防控能力[N].貴州法治報, 2023-10-16(005)
[3]羅志潭.淺析當前農村火災防控工作的困局與對策[J].今日消防,2019,4(12): 32+34
[4]李賢亮.農村地區火災防控及消防應急疏散導向燈帶使用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17):20-21.
[5]肖方.強化責任擔當抓好貫徹落實堅決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J」.中國消防,2022(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