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5年,齊桓公任命管仲為丞相,讓其全面掌管齊國的軍事和政務大權。
有一次,管仲盤點國庫,發現進賬四萬兩千金(非黃金,而是黃銅),心情大好,對齊桓公說:“今年國庫收入不錯,何不將這些錢賞給將士們?”
自擔任丞相后,管仲的能力眾人皆知,齊桓公對他也信賴有加,便點頭答應下來。
幾天后,管仲召集所有將士,組織了一場大練兵。他先擊了一通鼓,問道:“兩軍交戰,誰能首先攻入敵陣,打垮敵兵?”
將士們聽得一頭霧水,無人回答。管仲又擊了一通鼓,重問一遍,依舊沒人響應。直到第三遍時,一個士兵才問道:“請問是多大的敵陣?”管仲回答:“一千人。”士兵馬上表示:“我能。”于是,管仲記下這個士兵的名字,賞給他一百金。
接著,管仲又問:“兩軍交戰,誰能擒獲敵方軍官?”這次沒到三鼓便有士兵問:“請問多大敵陣的軍官?”管仲答:“一千人。”士兵立即表示:“我能。”管仲又記下對方的名字,賜給他一百金。
如此一來,將士們的豪氣一下被激發出來,紛紛承諾自己殺敵的數量。不一會兒,四萬兩千金就被管仲分發完畢。
此時,一直看熱鬧的齊桓公沉不住氣了,畢竟那筆錢不是小數目。他擔心地問管仲:“您的做法我怎么看不明白?難道就這樣把錢發完了?”
管仲笑著回答:“您不用擔心。這些將士在外做了承諾,相當于為鄉里爭得了榮譽,鄉長會夸獎他們,他們的父母也會受到尊重,他們打起仗就會英勇無比。雖然您發出去四萬兩千金,但收獲的遠不止這些!”
隨即,管仲又囑咐高級將領:“對于下級軍官一定要以禮相待,他們出征時,要送其父母四石酒、四鼎肉;父母不在的,就送其妻子和孩子三石酒、三鼎肉。”
這套政策僅推行半年后,人心便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將士們在戰場上英勇無比,老百姓也對齊桓公的仁德齊聲夸贊。直到這時,齊桓公才明白管仲的良苦用心,對他的足智多謀更是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