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明確贛南地區臍橙種植園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田間種群對4種殺螨劑的抗藥性現狀和變化趨勢,采用葉碟浸漬法測定了2018年-2023年贛州、南康和尋烏3地柑橘全爪螨對阿維菌素、噠螨靈、乙螨唑和螺螨酯的抗性水平。室內生測結果表明:3個種群對噠螨靈處于高水平抗性(103~1 231倍);對阿維菌素由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均上升為高水平抗性(104~297倍);對乙螨唑和螺螨酯處于敏感性下降至中等水平抗性階段。贛州、南康和尋烏3地柑橘全爪螨種群對阿維菌素和噠螨靈已達高水平抗性,建議生產上暫停或減少這2個藥劑的使用;對乙螨唑和螺螨酯較為敏感,可將這2種藥劑作為防治的首選藥劑,并注意與其他殺螨劑交替輪換使用,延緩柑橘全爪螨抗藥性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柑橘全爪螨; 殺螨劑; 贛南臍橙; 田間種群; 抗藥性監測
中圖分類號:
S 481.4
文獻標識碼: B
DOI: 10.16688/j.zwbh.2024442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Panonychus citri to four acaricides in Gannan navel oranges orchards
GUO Qingyun1,2*, LI Wei1, AN Jing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 2. National NavelOrang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emporal trends of acaricide resistance of Panonychus citri field populations in Gannan navel orange orchards, resistance levels to abamectin, pyridaben, etoxazole, and spirodiclofen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leafdip method from 2018 to 2023 in Ganzhou, Nankang, and Xunwu. Bio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populations exhibited high resistance to pyridaben (103-1 231fold) and had developed from low to moderate to high resistance to abamectin (104-297fold). In contrast, resistance to etoxazole and spirodiclofen remained at low to moderate levels or showed decreased sensitivity. Given the high resistance to abamectin and pyridaben, their application should be suspended or minimized in these regions. Etoxazole and spirodiclofen, to which populations remained relatively sensitive, are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alternatives. Rotational use with different acaricides is advised to delay further resistance development.
Key words
Panonychus citri; acaricides; Gannan navel orange; field populations; resistance monitoring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屬葉螨科Tetranychidae全爪螨屬Panonychus,是我國柑橘產區的主要害螨,該螨具有繁殖能力強,世代交替明顯等特點,一年可發生多代,其代數隨發生地溫度高低而變化,在江西省每年春秋季為蟲口高峰期,為害呈逐年加重趨勢[12]。柑橘全爪螨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柑橘葉片、嫩枝、花和果實的汁液,導致被害葉片和果實呈現灰白色,影響光合作用,造成落葉、枯梢和落果,削弱樹勢,嚴重影響柑橘類水果的產量和品質[13],對柑橘產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柑橘全爪螨的防治目前以多種方法并舉(化學、物理和生物防治等)的綜合防控為指導,其中,化學藥劑具有成本低、簡單易用和防效顯著等優點,仍是柑橘全爪螨田間防治的主要方法[35]。由于化學殺螨劑大量、持續、不科學使用等人為因素以及柑橘全爪螨生長周期短,世代多等特點,使得柑橘全爪螨對各類殺螨劑的抗性迅速發展,并且已產生了交互抗性[211]。韓旸等監測發現廣西地區的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阿維菌素和乙螨唑呈現高水平抗性(105.6~572.0),對蟲螨腈和丁醚脲呈現中等至高水平抗性(39.2~238.6倍),對噠螨靈和螺螨酯產生了中等水平抗性(44.8~96.2)[34]。陳婷玉對四川、廣西、云南柑橘產區監測發現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阿維菌素呈現中等至高抗水平(16~163倍),對乙螨唑均處于極高抗性水平(gt;502倍)[5]。Pan等發現桂林、南寧和玉溪地區柑橘全爪螨種群對噠螨靈產生了極高水平抗性(gt;4 000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67]。羅秋娟報道贛州種群對阿維菌素和噠螨靈均處于極高水平的抗性階段(gt;1 000倍)[8]。柑橘全爪螨抗藥性的產生導致相關殺螨劑的使用效果受到嚴重影響,不利于該害蟲的可持續控制。
持續監測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的抗藥性對于掌握其抗性發生規律,指導柑橘害螨合理有效的化學防控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監測贛南地區3個典型的臍橙果園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在2018年、2021年、2023年對生產中常用的4種殺螨劑(阿維菌素、噠螨靈、乙螨唑和螺螨酯)的抗性發展動態,明確其抗藥性水平,可為該地區柑橘全爪螨的可持續性科學防控提供理論依據,對指導不同柑橘種植區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施用殺螨劑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螨源
供試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分別為2018年、2021年和2023年11月-12月采集。尋烏種群采自贛州市尋烏縣澄江鎮團豐村苦瓜坑臍橙種植園(115°41′E,25°02′N)16年以上樹齡臍橙樹;贛州種群采自贛南師范大學柑橘種質資源圃(114°53′E,25°47′N)8年以上樹齡臍橙樹;南康種群采自南康市浮石鄉江口村臍橙種植園(114°43′E,25°34′N)10年以上樹齡的臍橙樹。相對敏感種群采自贛南師范大學校園內5年以上未接觸任何農藥的柑橘樹,后在室內飼養,期間未接觸任何化學農藥,飼養條件為溫度(25±1)℃,相對濕度70%~80%,光周期L∥D=14 h∥10 h。
1.2 供試藥劑
1.8%阿維菌素乳油,河北野田農用化學有限公司;20%噠螨靈乳油,柳州市惠農化工有限公司;130 g/L乙螨唑懸浮劑,挪威伊克斯公司;240 g/L螺螨酯懸浮劑,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
1.3 生物測定
生物測定采用葉碟浸漬法[46]。設置6個濃度梯度,每個濃度3次重復。供試藥劑對柑橘全爪螨相對敏感種群的生測濃度為阿維菌素0.05~0.8 mg/L,噠螨靈為0.025~0.4 mg/L,乙螨唑10~200 mg/L,螺螨酯為10~300 mg/L。2018年、2021年和2023年南康、尋烏和贛州地區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4種殺螨劑的生物測定濃度見表1。
采集新鮮未接觸過任何殺螨劑的柑橘葉片,用雙蒸水將葉片充分洗凈、晾干,用打孔器打取直徑4 cm的葉碟,葉碟下依次放置相同大小的濾紙和脫脂棉,然后一同放入直徑9 cm的培養皿,加入雙蒸水,水面稍低于葉片。用毛筆挑取25~35頭雌成螨至每片葉碟中,待螨在葉碟上固定后,用鑷子輕輕夾住葉碟浸入藥液中5 s,然后用濾紙將殘留在葉面及螨體周圍的液體吸干,在培養皿中加入適量的水以保持濕潤,放入光照培養箱,溫度25℃,相對濕度75%,光周期L∥D=14 h∥10 h,以雙蒸水處理為對照。24 h后,檢查死亡率,用毛筆末端輕觸螨體,若螨能夠行動或足仍能活動則界定為存活,否則為死亡。
1.4 數據分析
各殺螨劑生物測定數據采用SPSS 18.0進行數據分析,計算殺螨劑的毒力回歸方程斜率及其標準誤、致死中濃度LC50、卡方值(χ2)和自由度(df)。抗性倍數(resistance ratio,RR)的計算公式為:RR=田間種群的LC50/相對敏感種群的LC50。按照抗性倍數對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的抗性水平進行分級:RRlt;3.0為敏感,3.0≤RR≤5.0敏感性下降,5.0lt;RR≤10.0為低水平抗性,10.0lt;RR≤100.0為中等水平抗性,RRgt;100.0為高水平抗性[4]。
2 結果與分析
2.1 柑橘全爪螨對4種殺螨劑的敏感性基線
為評價柑橘全爪螨對商品殺螨劑的敏感性,采用葉碟浸漬法建立了柑橘全爪螨敏感種群雌成螨對供試藥劑的相對敏感性基線。柑橘全爪螨相對敏感種群對阿維菌素、噠螨靈、乙螨唑和螺螨酯的LC50分別為0.31、0.12、45.95 mg/L和59.97 mg/L,敏感種群對螺螨酯和乙螨唑的敏感性較差,對噠螨靈和阿維菌素相對敏感(表2)。
2.2 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阿維菌素的抗性
2018年-2023年監測了贛南地區3個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雌成螨對阿維菌素的抗性,結果見表3。2018年間南康(39倍)和尋烏(27倍)種群對阿維菌素產生了中等水平抗性,贛州種群(8倍)呈現低水平抗性。2021年,3個柑橘全爪螨種群均對阿維菌素產生了高水平的抗性(104~297倍),抗性水平迅速上升。2023年,3個監測點柑橘全爪螨種群對阿維菌素仍維持高水平抗性(109~172倍),其中南康種群抗性水平有所上升,從2021年的104倍上升到147倍,尋烏種群和贛州種群的抗性水平較2021年有所下降。2018年-2023年,3個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阿維菌素的抗性水平整體表現為上升趨勢,在不同年份稍有波動。
2.3 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噠螨靈的抗性
2018年-2023年贛南地區臍橙種植園3個柑橘全爪螨種群對噠螨靈的抗性監測結果見表4。2018年3個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噠螨靈處于高水平抗性(155~625倍),其中贛州種群的抗性水平最高。2021年,3個種群仍保持高水平抗性(103~1 231倍),其中贛州種群抗性水平快速上升,由2018年的625倍上升到1 231倍,呈現極高水平抗性,尋烏種群的抗性水平略有下降。2023年,南康種群(136倍)和贛州種群(396倍)對噠螨靈仍處于高水平抗性,但抗性倍數較前幾年有所下降,尋烏種群(40倍)下降為中等水平抗性。2018年-2023年,南康種群和贛州種群對噠螨靈的抗性水平呈現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尋烏種群的抗性水平呈現整體下降趨勢。
2.4 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乙螨唑的抗性
2018年-2023年贛南地區3個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乙螨唑的抗藥性監測結果見表5。2018年,僅南康種群對乙螨唑呈現低水平抗性(14倍),尋烏種群和贛州種群均處于敏感性下降階段。在2021年和2023年,南康種群對乙螨唑的抗性逐年下降(9倍、7倍);尋烏種群抗性上升較快,迅速上升為中等水平抗性(35倍、30倍);贛州種群對乙螨唑逐漸進化為低水平抗性(7倍、8倍)。總體來看,3個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乙螨唑整體抗性水平波動不大,抗性較低。
2.5 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螺螨酯的抗性
2018年-2023年,南康種群對螺螨酯均處于敏感性下降階段,抗性倍數介于4~5倍之間。2018年尋烏種群(7倍)對螺螨酯表現為低水平抗性,在2021年和2023年逐漸進化為中等水平抗性(15~48倍),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2018年贛州種群(2倍)對螺螨酯表現為敏感,在2021和2023年間逐漸進化為低水平抗性(6~10倍)(表6)。3個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對螺螨酯整體表現較為敏感,抗性水平較低。
3 結論與討論
柑橘全爪螨由于其活動范圍小、受藥機會多等特點,加上在實際生產中單一化學殺螨劑的長期高頻率不合理使用,造成其抗性迅速發展[211]。開展田間種群抗性監測是確保害蟲抗性治理有效進行的首要環節,可以科學指導現有殺螨劑的合理使用,延緩柑橘全爪螨抗藥性發展,提高化學防控的時效性。
本研究以相對敏感基線為標準,在2018年-2023年對贛南地區臍橙種植園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抗藥性水平進行監測,發現該螨對噠螨靈已產生高水平至極高水平的抗性;對阿維菌素的抗性發展較快,由中等水平抗性快速進化為高水平抗性;對乙螨唑和螺螨酯抗性水平較低,仍處于敏感性下降至中等水平抗性階段。因此,田間防治該螨時,應嚴格限制或停止使用噠螨靈和阿維菌素,交替輪換使用乙螨唑和螺螨酯等其他殺螨劑,以延緩柑橘全爪螨抗藥性的產生和發展。
阿維菌素是一種廣譜大環內酯類殺蟲劑,因其殺螨活性強,高效低殘留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害螨防治中[3,58]。2018年-2023年3個柑橘全爪螨田間種均對阿維菌素呈現高水平抗性,其中尋烏種群抗性水平最高(297倍),這可能與贛南臍橙果園長期單一使用阿維菌素防治害蟲有關。羅秋娟報道2021年柑橘全爪螨云南玉溪種群(8 089倍)、江西贛州種群(1 330倍)、廣西南寧種群(2 195倍)在田間均對阿維菌素產生了極高水平抗性[8];同樣桂北地區田間種群也對阿維菌素呈現高水平抗性(gt;100倍)[3]。這可能由于我國南部柑橘產區全年積溫較高,柑橘全爪螨代數多,蟲口密度大,用藥頻繁,造成該螨對阿維菌素的抗性水平較高,因此,在田間管理中需要及時加強監測該害螨對阿維菌素的抗性發展動態。
噠螨靈對葉螨的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均有效,是臍橙果園防治害螨的常用藥劑,因長期大量使用,田間抗性進化較快[3,78]。我們監測發現贛南地區臍橙果園3個柑橘全爪螨種群對噠螨靈產生了高水平至極高水平抗性(103~1 231倍),且抗性進化較快,這種現象在其他柑橘種植區也被發現,如Pan等報道2014年-2021年在云南、四川、廣西和江西地區的柑橘全爪螨種群對噠螨靈已達極高抗水平,其中玉溪、安岳、南寧和贛州種群的抗性倍數均超過了1 000倍[7],羅秋娟報道2021年贛州種群對噠螨靈處于極高水平抗性階段(3 299倍)[8]。柑橘全爪螨對噠螨靈極高抗性水平的發生,與田間單一頻繁用藥有關,也可能與其他殺螨劑的使用相關,已有研究報道噠螨靈與丁氟螨酯、螺螨酯、唑螨酯和吡螨胺等多種殺螨劑可產生交互抗性[1214],田間生產中多種殺螨劑的混用促進了害螨對噠螨靈抗性的快速發展。
乙螨唑屬于二苯基噁唑啉衍生物類殺螨劑,對已產生抗藥性的害螨有很好的觸殺效果[3,8]。贛南地區3個柑橘全爪螨種群對乙螨唑表現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說明柑橘全爪螨對乙螨唑的抗性發展較為緩慢,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螺螨酯作為一類新型季酮酸類殺螨劑被廣泛應用于害螨防治[3,5,9,15]。本研究發現3個種群對螺螨酯處于敏感至中等水平的抗性。在其他地區也報道柑橘全爪螨種群對螺螨酯處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階段[3,15],而陳婷玉發現南寧柑橘全爪螨種群卵對螺螨酯呈現63 010倍的極高抗性[5]。不同地區抗藥性水平的差異可能與該殺蟲劑的特性、用藥習慣、使用頻率及劑量、防治時期等因素有關,根據抗性水平發展情況合理使用螺螨酯或輪換用藥可減緩害蟲的抗性進化。
贛南地區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的抗性監測可明確該害螨防治中常用藥劑的抗性水平,制定科學的用藥方案,指導合理輪換用藥,為該地區害螨抗性治理提供參考。對于已經產生抗性的殺螨劑,應該采取停用或輪換用藥的措施,以減輕該類藥劑的選擇壓力,逐漸恢復柑橘全爪螨的敏感性。同時應避免單一類型殺螨劑的長期連續使用,注意不同作用機理殺螨劑之間的輪換或替換,延緩抗性發展。在生產應用中,除化學防治以外,還應結合生物或物理防治方法,如利用捕食螨防治或利用色板誘殺害螨,保護天敵,維持果園生態平衡對于控制柑橘全爪螨的為害也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呂佩珂, 蘇慧蘭. 中國果樹病蟲原色圖譜, 常綠果樹害蟲[M]. 2版.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530531.
[2] 劉永華, 蔣紅波, 袁明龍, 等. 柑橘全爪螨對4種殺螨劑的抗性監測及增效作用[J]. 果樹學報, 2010, 27(4): 570574.
[3] 韓旸, 倪歡, 陽廷密, 等. 桂北地區柑桔全爪螨對6種藥劑的抗藥性測定[J]. 中國南方果樹, 2022, 51(6): 3842.
[4] 韓旸, 劉天傲, 雷翠云, 等. 廣西地區柑橘全爪螨對蟲螨腈和丁醚脲的抗藥性監測[J]. 植物保護, 2024, 50(5): 278283.
[5] 陳婷玉. 柑橘全爪螨田間種群抗性監測及其潛在靶標和代謝抗性機制分析[D]. 重慶: 西南大學, 2023.
[6] PAN Deng, DOU Wei, YUAN Guorui, et al. Monitoring the resistance of the citrus red mite (Acari: Tetranychidae) to four acaricides in different citrus orchards in China [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20, 113(2): 918923.
[7] PAN Deng, XIA Menghao, LUO Qiujuan, et al. Resistance of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Acari: Tetranychidae) to pyridaben in China: monitoring and fitness costs [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23, 79(3): 9961004.
[8] 羅秋娟. 柑桔全爪螨抗藥性和敏感基因資源調查[D]. 重慶: 西南大學, 2023.
[9] HU Jinfeng, WANG Changfang, WANG Jun, et al. Monitoring of resistance to spirodiclofen and five other acaricides in Panonychus citri collected from Chinese citrus orchards [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0, 66(9): 10251030.
[10]張昆, 丁天波, 楊爵銘, 等. 柑橘全爪螨兩個田間種群抗性監測及羧酸酯酶生化特性研究[J]. 應用昆蟲學報, 2013, 50(2): 362367.
[11]CHENG Luyan, HOU Dongyuan, SUN Qinzhe, et al.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field resistance to spirodiclofen in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J/OL]. Insects, 2022, 13(11):1011. DOI: 10.3390/INSECTS13111011.
[12]FENG Kaiyang, OU Shiyuan, ZHANG Ping, et al. The cytochrome P450 CYP389C16 contributes to the crossresistance between cyflumetofen and pyridaben in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20, 76: 665675.
[13]SUGIMOTO N, OSAKABE M. Crossresistance between cyenopyrafen and pyridaben in the two spotted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Acari: Tetranychidae) [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4, 70(7): 10901096.
[14]YU J, SEO D, KIM E, et al. Inheritance and cross resistance of bifenazate resistance in twospotted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J]. Korean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05, 44(2): 151156.
[15]侯棟元. 柑橘全爪螨田間抗藥性測定及其對螺螨酯抗性機理探究[D]. 重慶: 西南大學, 2020.
(責任編輯:田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