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的字樣清晰綻放在城市輪廓之上,星雨從流光溢彩的玻璃許愿瓶中涌出,一朵巨型的重慶市花山茶花層疊舒展……2025年7月26日,華燈初上時,“魅力重慶”無人機燈光秀又一次綻放在長江和嘉陵江交匯的山城上空。
璀璨的夜景燈光與無人機的魅力光影交相輝映,這是山城市民特有的一種“幸福常態”。這有賴于“城市照明智能監控系統”操控著30公里堤岸線上所有的燈光,讓萬家燈火與無數感應終端配合無間。
在重慶,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不僅扮靚了城市風景,更適用于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融入這座超大城市的發展脈搏。
7月22日舉行的數字重慶建設推進會,吹響新的奮進號角: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與數字重慶雙向賦能,加快形成現代化人民城市發展、服務、治理基本能力。
AI與數字重慶的雙向奔赴,正帶來一場全方位的變革,讓重慶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子越走越寬廣。
在大與小之間,夯實城市數據底座
能為市民提供主動、精準、高效服務的城市,一定是會思考、可進化、能感知、有溫度的智慧城市。重慶作為擁有3000多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面對復雜的治理需求,智能化就是助其成長的方向。重慶將數據要素作為核心驅動力,通過AI技術激活數據價值,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這條道路上,我們能看到重慶大大小小的改變。
小,在重慶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哪怕一小片樓棟外墻墻磚脫落,也有無人機迅速抓拍預警。事件處理的速度,就是治理的精度。
大,重慶在全國范圍率先形成首個“一體建設、三級貫通”的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數據之網的寬度,就是發展的廣度。
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帶來的發展動能。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變著各行各業,重慶的“城市大腦”在不斷歸集海量數據中,變得越來越聰明和強大。
今年3月,重慶市城市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數字重慶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重慶市人工智能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行動計劃(2025—2027年)》,從制度層面為人工智能與數字重慶雙向賦能定了調。
計劃的重中之重,就是構建應用創新基礎底座和加快AI賦能重點領域應用場景建設。
當前,重慶正加快打造全市統一的數字重慶人工智能底座,一體打通算力、數據、模型、智能體等關鍵要素。今年4月以來,重慶推動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賦能支撐質效不斷增強,三級治理中心主軸功能持續凸顯,六大應用系統發展服務治理能力和“141”基層智治體系執行實戰能力明顯提升,國企、高校、醫院、金融機構、科研機構五大領域企事業單位基本能力建設全上跑道,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超大城市數字化大場景,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實現新突破。
會議指出,未來3個月,重慶將錨定目標、聚焦實戰扭住關鍵,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扎實推動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全面形成。要強化AI賦能“1361”各系統基本能力全面躍升,推進高質量數據集和重點領域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取得新突破,迭代完善五大領域企事業單位數據資源體系,加快打造AI+綜合場景標志性成果,持續提升三級治理中心活躍度及實戰能力,顯著增強“9+2”中心城區一體化工作體系能力,提速構建數字重慶人工智能體系,著力促進智能體建設取得實戰成果,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全力打造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金名片”。
在增與降之間,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今年6月,一場備受關注的足球比賽點燃山城,5萬多名觀眾的吶喊聲響徹重慶龍興足球場。
集聚大量人氣的同時,也給足球場所在區域帶來不小交通壓力——周邊車輛一度超2.7萬輛,無論是人數還是車輛數均達到歷史峰值。
在這樣極易發生交通擁堵甚至事故的情況下,當天的交通事故警情卻下降近20%,散場時間較以往縮短30分鐘。一增一降,靠的就是重慶市公安局開發運行的“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統”。
不僅在龍興,這套系統自推出以來,推動重慶中心城區高峰時段路網平均車速提升了5.5%。
“比如,以往人們只要在這里等紅燈就是60秒,現在引入智能平臺之后,交通信號燈會自動調整到更適合當下人流量和車流量的狀態?!敝貞c市公安局渝北區分局交巡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
“實時監測、動態調整,智慧方案、自動啟動”的運行原理,都得益于背后龐大的“智慧大腦”。
這套交通智能管理方案,整合了長達6800公里的城市道路網絡,納入了3400個交通路口,覆蓋了2900組信號燈。海量數據形成數字中樞,通過AI應用靈活管理每一個路口的通行。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科技發展,城市交通管理不斷向智能化、精細化轉型。針對自駕者,有“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智管”應用;應對公共交通管理,重慶自主研發了“公共交通一體化運營管控平臺”,實現了數據一體共享、運行一體監管、服務一體保障、安全一體防控、應急一體聯動。
數據顯示,重慶地面公交高峰期平均候車時長縮短至8.3分鐘,軌道交通最小發車時間優化至2分30秒,百萬公里事故頻率降低58.7%……這些數字就是群眾在出行中能直觀感受到的便利與安心。
不僅是出行,在渝北,“智慧健康養老平臺”實現了獨居老年人居家安全監測服務全覆蓋,渝北區為獨居老人在家中安裝紅外人體探測器、門磁、煙霧報警器等智能化設備,切實解決3400余戶獨居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在重慶市合川區,得益于“中招體考服務保障”綜合場景,“刷臉”進場、AI監考、算力測評,“黑科技”讓中考體育考試結果更精準、上傳更快捷……
讓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數字重慶建設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張與弛之間,優化城市精細服務
7月27日,在重慶市北碚區北泉夜市,食客們三三兩兩地閑逛著。一個個攤位里飄出飯菜香,蛋炒飯、苕皮豆干、烤翅烤腸……各種小吃夜宵一應俱全。
“不知為什么,小攤炒的飯格外香!”家住附近的吳萱最近常來北泉夜市“打牙祭”,“但是以前這邊環境不好,地面很臟,遍布著各種餐飲垃圾、油污?!?/p>
北泉夜市興起于一年前。一年來游攤數量翻了一番,一度達到近百家。
北泉夜市生意蒸蒸日上,垃圾油污遍地的治理難題也擺上桌面。
情況自今年1月起得到轉變?!暗孛嬗杏臀郏執幹?!”隨著一架無人機飛過,一條AI生成的消息也被上傳至“便民集市特色服務應用”,并同步到北碚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隨后便派單至城市管理執法隊。相關人員第一時間前往現場核查,并聯系攤區保潔進行處置,街區很快恢復干凈。
數據統計,北碚區有超2000個流動攤販,這些小攤既是經濟也是民生。為在環境秩序的“張”與民生經濟的“弛”之間尋求平衡,北碚區以AI賦能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創設出“便民集市服務(攤管家)綜合場景”,既為攤主提供攤位設置、信息發布等多項服務,又強化對攤位的規范管理。
就拿北泉夜市來說,今年1月,北碚區城市管理局在此設置了感知資源,調用450余個感知設備,通過AI算法實時識別超時段經營、超范圍經營、暴露垃圾等6類違規行為,構建了“服務—預警—處置—響應—分析”全鏈條管理體系。
如今,“攤管家”讓小攤主們安心,也讓周邊居民舒心,市民滿意率達99%,環境污染處理率達100%。
放眼全市,AI技術正成為破解超大城市治理困境的“金鑰匙”,通過智能感知、風險預警和精準處置,讓城市治理變“智理”:
重慶市大渡口區在全市率先推出了“油氣存儲安全監管一件事”應用,整合32類實時數據,接入溫度、壓力等8類2800多個感知設備,配置AI智能識別預警設備及算法,實現了對油氣儲存企業安全運行的實時動態監控。
重慶市沙坪壩區投用了“知天·沙坪壩區防汛決策指揮系統”,提前2到3天就能獲取和發布嘉陵江漲水預警,根據上游雨量信息,提前預判漲水風險。而淹沒到哪里、需要轉移多少人,也從以往的粗略估計,轉變為現在的3D模擬精準分析。
……
城市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應對超大城市復雜挑戰的關鍵。重慶運用AI技術,搭建了32個綜合場景,解決大客流安全風險、極端氣候應對、“一老一小”等綜合性復雜難題,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判的轉變,推動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本固枝榮,人工智能與數字重慶雙向賦能已積蓄強勁勢能。在這場數字浪潮中,重慶將以AI為筆,以民生為大,繪就一幅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