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建模與仿真的完備協議測試驗證技術

2025-08-20 00:00:00肖鵬聶嘉浩吳博楊豐玉鄭巍
中國測試 2025年7期
關鍵詞:測試用例端口原子

中圖分類號:TB9;TP31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5124(2025)07-0154-10

Abstract: To address the shortcomings of complex protocol testing in formal modeling and test completeness assessment,a modelingand simulation-based technique is proposed to implement protocol testing verification technology.The formal model specification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test behavior paradigm of the protocol test object model; the test model is used as the core component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test cases through model-driven approach;the model simulation is used to realize the dynamic view of the test process and the weak real-time verification ofthe test results; finally,the basic test scenario model is used to realize the completeness assessment of the protocol test. The technology provides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a complete solution for model-driven protocol test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esting method using this technology can shorten test time by 30% ,reduce test design error rate by 50% ,and improve coverage rate by 70% in the first round of test coverag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cript-driven testing method. Keywords: protocol test; completeness assessmen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odel-driven

0 引言

消息協議是實現各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重要載體。一旦消息協議存在一致性或互操作問題,關鍵信息將無法及時得到處理,從而影響各平臺/系統的協同工作效能。協議測試驗證活動是保障消息協議標準正確及有效的關鍵環節,它能顯著減少消息協議中缺陷,降低系統發生通訊錯誤的風險,保障消息通訊安全并降低系統維護成本。

隨著新一代信息系統中功能與接口的急劇增多,系統之間的通訊行為規則變得更為復雜[1],豐富的協議種類和多樣的信息交互方式,使傳統協議測試方法在面對復雜協議規則處理時更易出錯且要消耗大量資源,消息協議測試規范性設計、測試用例的維護與管理、協議測試質量的定量評價等工作變得尤為棘手。

建模和仿真(modelingand simulation,Mamp;S)技術是復雜系統研制工作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廣泛應用在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odel-basedsystems engineering,MBSE)[2]。吳新泉[3]提出一種基于系統建模語言(system modelinglanguage,SysML)和離散事件系統(discrete event system,DEVS)規范的系統模型仿真代碼自動生成方法。Luo[4使用DEVS對數據鏈通信進行模擬和仿真實驗。王霄漢[5]借助DEVS中原子模型的事件轉移機制對智能體的學習交互過程進行建模和仿真。可以看出,Mamp;S有效增加了設計模型的有效性和置信度。

對系統設計模型進行測試,采用基于模型驅動的自動化測試方法,通過快速生成大量測試用例,有效提高基于模型的系統測試效率。黃雙芹開發了一套自動解析后臺表單并進行自動化測試的系統。ROCHA M[7] 將UML時序轉化為拓展的有限狀態機(extended finite statemachines,EFSM) 來生成測試用例。羊鈴霞[8]基于UML模型生成測試用例自動生成方法。MOHD-SHAFIEML[]提出一種基于EFSM的測試用例數據自動生成方法。然而,當前已有的基于模型驅動的自動化測試架構側重強調測試用例的自動生成,對測試用例集的完備性的考慮不夠完善。

在協議測試領域中,陳升來[10提出一種針對Link16數據鏈協議一致性測試方法,基于因果圖設計測試用例,以確保測試用例的全面性。趙露露[1]基于Mamp;S方法構建Link16數據鏈互操作性測試模型。田萬勇[12]提出了一種基于Mamp;S的消息協議一致性測試模型,用于Link16消息標準的語法、語義層面的一致性測試。基于Mamp;S的協議測試方法提高數據鏈消息協議測試自動化程度和通用性,但是普遍存在模型的形式化程度不高。同時,驗證過程缺乏對模型測試流程仿真和數據流的動態記錄。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對數據充分性以及模型驅動的協議測試完備性方面考慮不足。

表1為基于模型驅動的自動化測試方法和基于Mamp;S的協議測試方法的相關研究的描述。可以看出,現有協議測試方法在形式化建模方面存在形式化程度不高、模型可復用性不足等問題,在測試完備性方面,在設計、建模、仿真、驗收、評估的完整流程中缺少系統化理論支撐和完善解決方案。因此,本文以測試模型作為核心組件,增加測試狀態的形式化原子模型,實現多條件的協議測試驗證行為,設計結構模型、交互模型與實例模型三層模型結構,實現協議測試建模的松耦合,提高模型的可理解性與可復用性,使用模型驅動技術保證模型設計與執行用例的一致性與準確性,利用模型仿真技術實現測試過程的動態視圖顯示與結果驗證,基于模型實現協議測試的完備性評估,顯著提升復雜協議規則測試能力和測試效率。相比傳統的協議測試方法,本文的主要貢獻如下:

表1基于模型驅動的自動化測試方法和基于Mamp;S協議測試方法的相關研究的描述

1)設計一套形式化模型規范對協議測試的建模過程進行約束,建立協議標準對象的行為范式保證協議測試流程描述的精確性與無二義性;

2)建立協議測試完備性評估方法,提出消息協議重要度等級與協議充分性準則,并基于測試流程模型實現基于覆蓋的完備性分析。

1基于Mamp;S的協議測試驗證框架

基于建模與仿真的協議測試驗證技術框架包含四個部分:形式化建模、模型驅動測試用例生成、仿真測試驗證與完備性評估,如圖1所示。

"

形式化建模是Mamp;S的基礎,其核心是通過模型描述協議測試的動態行為。這種描述具有明確性和無二義,符合形式化方法,以此構建的測試模型能夠通過模型驅動技術支撐后續測試工作的開展。

實現模型的松耦合和層級關系,構建消息協議標準模型描述協議結構,構建交互環境模型描述協議使用和流向,構建協議規則處理模型描述協議收發處理行為。協議規則處理模型是實例模型,包含具體測試信息,其模型行為需要受到形式化建模規范的約束,因此,該模型本身具備形式化特征。

模型驅動測試用例以協議規則處理模型為基礎,在測試路徑生成策略的應用下構建測試路徑集,通過模型驅動關鍵數據提取從形式化模型中獲取測試數據并生成XML測試用例。XML測試用例包含完整測試信息卻不具備執行能力,需要采用XSLT模板轉換技術生成可執行測試腳本。

仿真測試驗證模塊控制協議測試的執行流程,其中測試驅動單元負責加載并執行測試用例。在測試節點與被測對象之間產生測試交互數據時,由仿真面板將數據映射到仿真視圖和模型視圖,實現測試數據的弱實時測試驗證,同時,將測試用例的覆蓋信息和測試結果保存到數據庫中。

完備性評估模塊負責建立完善的測試有效性評價方法,實現測試用例集的完備性評估。在確定測試完備性要求前,需要對消息協議以及協議測試場景的重要度定級,依據不同的級別給定測試完備性要求,以此作為評價的依據。

2 形式化建模

2.1 形式化模型規范

形式化模型規范是利用嚴謹的數學方法來表達對象的行為邏輯與約束,建立起對象模型的行為范式。該規范包含原子模型規范和耦合模型規范,原子模型是描述軟件測試過程中信息輸人、輸出的最小單元實體,具有獨立功能結構、行為和接口。耦合模型用于描述多個原子模型的時序關聯,若干個原子模型通過耦合規范集成為耦合模型,并作為更上層模型的子模型元素,最終通過關系的耦合形成模型的層次結構。

2.1.1 原子模型規范

1)原子模型結構。原子模型M的結構定義由七元組描述[13]: M=(IN,OUT,S,time,δintermabδextemalf)

① IN 是外部輸入集;

② OUT是輸出集合;

③S 是模型狀態集。

④ time是時鐘運行函數,time(s)表示在沒有外部輸入到達時,模型狀態保持為 s 的時鐘數, s∈S time(s)=+∞ 的模型狀態稱為靜止。在無外部輸入情況下,模型將保持靜止(不工作)。 time(s)=0 的模型狀態稱為瞬時,表示在該狀態下時鐘不運行。

⑤ δinternal 是內部轉移函數。如無外部輸入激發,系統經過 time(s) 時間后,狀態 s 將轉移到δinternal(s)的狀態。

⑥ δextemal 是外部轉移函數,若有一外部輸人in∈N 激發,模型在狀態 s 已停留時間為 t, 則它立即轉移到 δexternal(s,t,in) ,并將 t 重置為0。

⑦f 是輸出函數,輸出函數在模型狀態發生轉移時執行,在狀態 s 發生轉移時產生輸出f(s)。

2)原子模型類型。測試基本行為由發送消息和信息接收構成,最后通過組合原子模型的關系構成功能,定義三種類原子模型:

“發送信息\"原子模型:在等候時間結束時發送一條消息。

“信息接收\"原子模型:以等候時間內等待一條消息,收到消息時進行測試預言,確定通過/不通過狀態。

“測試狀態\"原子模型:不接收和發送任何消息,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獲取從耦合模型\"開始\"到最后一個非本原子模型的狀態,并通過狀態邏輯設置,完成功能的測試預言,是耦合模型的結束節點。

3)原子模型端口。包含控制關系和數據關系。控制關系描述模型的進入與退出條件,包含兩個端□:開始端口和通過端口;數據關系描述模型的輸入與輸出數據,包含兩個端口:信息輸入端口和信息輸出端口。

4)原子模型行為。描述模型在仿真或執行過程中基于事件的行為反應,顯示原子模型在當前測試執行狀態下的行為,模型表示及狀態機描述如圖2表示。

圖2原子模型表示與狀態機

外部“信號\"用于表明模型的初始狀態,如果初始為休眠信號,模型將以“激活狀態\"啟動。在不同的\"狀態\"下,根據\"端口\"類型和值,產生狀態遷移或進行端口及數據的輸出。“狀態\"在處理狀態事件結束后,將會產生內部遷移 δintemal(s) ,如發送原子模型在\"發送狀態\"下從輸出端口輸出數據,并從通過端口輸出Pass值結束后,狀態遷移到\"休眠狀態”。

“測試狀態\"原子模型從“休眠狀態”啟動,它的輸入端為此原子模型\"開始\"包含所有“信息接受\"原子模型的\"通過\"端口信息。在驗證狀態下,模型根據測試邏輯計算當前測試狀態是Pass還是Fail;并根據設置斷言邏輯決定是否產生中斷信號。中斷信號產生包含\"正常執行\"和\"錯誤退出\"兩個模式。在“正常執行\"模式下,“測試狀態\"原子模型之前所有原子模型都必須全部執行完畢,并產生中斷信號。在\"錯誤退出\"模式下,“測試狀態\"原子模型的測試邏輯為Fail時產生中斷信號。

2.1.2 耦合模型規范

耦合模型通過多個原子模型通過耦合規則構成負責描述原子操作組合而成具體功能的層次模型

1)耦合模型結構。耦合模型C的結構定義由五元組描述[13]: C=(IN,OUT,N,M,R) (204號

① IN是外部輸入集;

② OUT是輸出集合;

③N 是耦合模型中模型名稱集;

④M 是耦合模型中的模型集, Mi(i∈N) 是原子模型或耦合模型;

⑤R 是模型之間的輸出轉移關系, R(i,j) 表示存在模型 Mi 到模型 Mj 的輸出轉移關系。

2)耦合規則。耦合模型由原子模型構成,而耦合模型能夠與其他原子模型構成更為復雜的耦合模型,一個典型的耦合模型如圖3所示。

圖3耦合模型結構

耦合模型內部通過原子模型之間的耦合關聯,形成耦合模型的邏輯行為。耦合關系以連線的方式進行確定。為了能夠正確地完成耦合模型構建,需要定義規則對模型關聯進行約束。約束規則如下:

① 原子模型的通過端口只能連接其他原子模型的開始端口或耦合模型的通過端口;

② “信息發送\"原子模型的信息輸出端口自動連接耦合模型的信息輸出端口;

③ “信息接收\"原子模型信息輸入端口自動連接耦合模型的信息輸入端口;

④ “測試狀態\"原子模型的開始端口自動連接之前的其他“信息接收”原子模型通過端口;

⑤ 耦合模型可以包含多個“信息發送\"原子模型、“信息接收”原子模型,有且只有一個“測試狀態”原子模型,在一個耦合模型中至少要使用一個“信息發送\"原子模型或信息接收\"原子模型;

⑥ 耦合模型必須以“測試狀態\"原子模型結尾。

2.1.3 模型的無二義性

形式化模型規范包含原子模型規范和耦合模型規范,并提供了一種形式化的方式來描述模型對象。本文提出了信息發送、信息接收測試狀態三種原子模型。圖2描寫了三種原子模型的狀態機,可以看出,原子模型的初態,任意時刻下的狀態,以及不同狀態下的遷移條件均是確定,符合確定有限狀態自動機的描述,因此原子模型的行為具備無二義性。

其次,耦合模型規范約束了多個原子模型在耦合過程中的端口連接行為,確保測試建模過程中的原子模型的外部端口關聯的正確性與有序性。耦合模型中各個信息發送原子模型和信息接收原子模型只能按照一定的時序關系鏈接,一個耦合模型有且只有一個測試狀態原子模型,可以充分保證了耦合模型內部的原子模型在任意時刻的執行和輸出時唯一性和無二義性。通過原子模型本身的無二義性與模型耦合的無二義性,從而確保整個測試模型的無二義性。

2.2 協議測試建模

形式化模型規范建立抽象模型行為約束,具體模型的建立通過協議測試建模過程完成。協議測試建模包含三層模型:協議標準模型、協議交互模型與協議規則處理模型。

協議標準模型負責對協議結構進行建模,為協議交互建模提供協議模板。該模型包括消息協議基本定義和協議結構元素,如圖4所示。協議結構模型描述了消息本身的基本屬性與元素信息。元素列表包含消息中所有的數據字段,消息元素以面向字節和面向比特的方式進行封裝,定義消息元素基本信息與位段起始位、結束位,初值等信息。

圖4消息協議標準模型結構

協議標準單獨建模能夠實現協議模型的松耦合,提高模型復用率且保證協議定義在測試流程中的一致性,減少協議測試的設計負擔。

協議交互模型明確不同實體對象存在的消息交互的流向,同時對應用中協議類型進行了限定。協議交互模型由節點和帶方向的連線構成,通過建立節點和連線的方式可以對測試平臺和被測對象之間存在的協議交互關系進行建模。節點描述協議應用對象實體,連線描述協議交互的流向。通過在連線模型上加載消息協議標準模型實現協議交互關系的定義與描述。

消息協議交互模型可定義為 IM= (Models,Links),其中:Models表示使用消息協議的節點模型集合。Models {TestPlatform,ObjectNodes},其中 :TestPlatform表示測試平臺系統,ObjectNodes表示使用協議的應用對象集合。Links表示測試平臺與協議對象之間的協議交互關系,其中包含定義的協議標準模型集。

協議規則處理模型是從用戶的角度描述協議在應用中的行為,包含通訊中協議的發送、接收、時序和條件,建模過程受形式化模型規范約束。如圖5所示,協議規則處理模型包含三個模型層次,基礎模型設計層、高層模型設計層、模型應用層

圖5協議規則處理模型的層次關系

基礎模型設計層描述基礎模型的規范,測試原子模型和耦合模型描述測試流程中各模型行為和模型耦合關聯的規范,為高層模型提供一套抽象的邏輯行為規范,該規范通過具體的協議載體進行對象化和實例化。

高層模型設計層關注協議的規則抽象,在協議規則處理模型中建立測試原子模型,從協議交互模型中導入協議標準模型實現原子模型的對象化。

模型應用層關注協議具體收發數據,通過給測試原子模型裝載的協議對象中具體字段進行賦值,實現原子模型的實例化。協議測試的重點是關注協議在使用中進行信息交互時的數據一致性與互操作的正確性,從而確定是否正確實現協議功能。協議標準模型是信息載體,只有將測試原子模型中的對象(協議標準)進一步實例化,體現協議在真實應用場景中數據特征,協議規則處理模型才具備測試的目的性。

3模型驅動測試用例生成

協議規則處理模型通過形式化模型規范約束,是一個形式化模型,可通過模型驅動技術實現測試用例的自動化生成。

測試用例為了驗證場景中一個具體功能,對應在協議規則處理模型中一條從開始節點到結束節點的測試路徑。

協議規則處理模型用一個四元組描述 ΔTM= (S,s0,sn,T) ,其中 S 是協議測試的操作步驟集, T 是操作的遷移集,遷移信息 t∈T 具有src、tgt、prob三個屬性,分別描述遷移的源操作、目的操作和遷移概率。 S 和 T 元素是定義測試路徑的關鍵元素。一條測試路徑 P 是由操作和遷移特征組成序列,操作和遷移特征之間存在時序順序關系,并且是由一個操作一個遷移特征交替連接。則測試路徑 P 將從“初始\"狀態 s0 開始到\"終止\"狀態 sn 結束,這條路徑是由\"初始\"到\"終止\"的一條可能路徑。測試路徑 P 的形式化描述如下[14]:

其中:0≤i≤n,s∈S,t∈T,tisrc=Si,Si.tgt=Si+10

測試路徑的選擇存在多樣性,從而能實現多種意圖的測試用例集。在協議測試中需要綜合考慮實際情況,采用不同測試路徑生成策略。如:

1)指定測試路徑生成策略:由測試人員根據需求手動選擇一條連通的測試路徑;

2)隨機生成策略:由系統隨機選取測試路徑;

3)基于剖面的生成策略:系統依據遷移概率選擇遷移目的操作,生成測試路徑;

4)基于測試覆蓋的生成策略:依據深度優先遍歷算法自動生成協議測試處理模型的全部測試路徑。

測試人員可以采用多種生成策略組合進一步保證測試覆蓋符合章節5的充分性準則。

測試路徑集通過對測試路徑中關鍵測試信息獲取,并將測試數據寫人到XML格式測試腳本,實現模型數據到腳本數據的轉換。測試用例XML文件包含了測試的關鍵數據信息,有利于測試用例集的管理,但不具備執行能力。采用可擴展樣式表語言轉換XSLT(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transformations)將XML測試腳本轉換為C語言可執行程序,通過C語言編譯器生成可執行的測試腳本,工作原理如圖6所示。XSTL本質是一個形式化模型的翻譯器,根據設計的模板將形式化模型的特征數據進行提取,并將其翻譯成編譯器所能夠解讀的特定的文件。

圖6測試腳本轉換原理

4仿真測試驗證

仿真驗證是將仿真架構和測試驗證技術深度融合并進行應用,在測試過程通過仿真界面提供測試過程的可視化與弱實時結果驗證。測試流程仿真并非實物對象仿真,通過協議規則處理模型在測試執行過程中動態運行和交互的仿真觀測,確保測試設計的正確性和一致性。測試流程仿真包含兩個部分:模型視圖和控件視圖。如圖7所示。

圖7仿真測試驗證過程

模型視圖提供測試用例在測試執行過程中測試原子模型的動態執行的狀態機遷移過程。雖然協議規則處理模型在設計測試場景上具有優勢,但是在模型狀態機變遷顯示上受到模型層級的影響,不能有效呈現測試過程。通過將測試用例對應的測試路徑轉換為泳道圖模型,明確協議測試時序與的流向,能清晰描述測試流程的時序邏輯與約束條件,同時避免分層模型所導致的信息隱藏。

控件視圖采用測試面板顯示,通過仿真控件搭建虛擬測試面板。仿真控件通過綁定測試交互過程中的特定數據,實現測試焦點數據的可視化觀測

測試數據在測試過程中將通過的測試預言進行邏輯判斷,判斷測試步驟通過/不通過,并將驗證結果同步映射到仿真測試面板。仿真測試面板能夠在復雜的消息流程測試中精確顯示關鍵消息數據的測試狀態,實現測試過程的可視化和關鍵信息的識別和分析,增強測試過程仿真的交互性,保障協議測試過程的高效可靠驗證。

5 協議測試完備性評估

目前協議測試的完備性評估采用功能覆蓋方法,通過人工分解協議測試需求,確定需要測試的協議處理功能。隨著協議規則日益錯綜復雜,測試需求易出現分解不充分,協議交互行為遺漏等問題。

本文以協議模型與規則處理模型的圖結構為覆蓋基礎,建立協議測試的完備性評估方法。協議規則處理模型是測試需求的形式化對象,以模型作為覆蓋評估對象能夠清晰且準確地掌握協議測試的充分性水平。

首先需要對于數據通訊中的消息協議劃分重要度等級。不同的協議其重要度存在差異,重要等級更高的消息協議,需要設計更加嚴格的覆蓋標準。根據消息協議失效危害分析,對消息規則/協議的使用頻率以及消息錯誤產生的危害影響進行矩陣分析,可評估消息協議的重要度等級,并建立不同重要等級的協議充分性要求,如下表2所示。

協議測試的覆蓋類型分為圖(規則)覆蓋和協議覆蓋,其定義如下:

1)圖(規則)覆蓋:測試流程作為有向圖,從圖模型的角度評估圖節點與遷移的覆蓋,包含兩個覆蓋準則。

① 圖覆蓋:測試流程中所有的功能節點至少被覆蓋一次,所有的遷移至少被覆蓋一次。

表2消息協議重要度等級與協議充分性要求關系

② 節點覆蓋:測試流程中所有功能的節點至少被覆蓋一次。

2)協議覆蓋:從協議項和協議元素項評估消息協議的有效,協議級包含協議項覆蓋,元素項覆蓋考慮協議中具體數據元素的應用情況,包含以下兩個覆蓋準則。

① 協議項覆蓋:測試交互環境模型中所有發送接收協議至少被使用一次。

② 協議元素覆蓋:協議中所有元素字段,在發送/接收協議中至少被使用/驗證過一次。

圖覆蓋描述了多個協議的應用規則,圖的覆蓋可以有效評價一個完整協議規則包含的交互行為。消息協議覆蓋是對消息協議的使用情況進行細粒度的覆蓋分析,評估消息協議在測試中的覆蓋情況。

以覆蓋準則作為測試完備性要求,從測試數據集中獲得測試用例的覆蓋信息,統計測試用例集中包含的測試用例的狀態(“未執行”“通過\"和“不通過”)和覆蓋率情況。可以系統分析測試用例集的覆蓋指標,實現協議測試的完備性評估。最后,通過測試的完備性結果與測試的目標進行比較,評價協議測試的有效情況。

6實驗

為驗證本文提出技術的有效性,基于此技術研發了協議測試系統MSPTV,選擇某數據鏈消息通訊中負責定位與識別的協議規則進行驗證。該類協議功能用PPLI消息實現端機和平臺位置、狀態等數據的交換。實驗以A級的協議完備要求作為評估標準,測試物理環境采用一臺裝有測試系統的工控機作為測試節點,采用兩臺端機作為協議測試的通訊節點,基于以太網搭建測試網絡。實驗設計5個協議收發規則場景和38個協議測試用例進行測試驗證。圖8為實驗中使用MSPTV執行某個測試

圖8MSPTV測試執行仿真面板

用例時的仿真面板界面。

將傳統基于腳本的測試方法作為比較對象,通過python語言編制用于解析腳本文件并進行socket網絡通訊的工具。分別從測試時間消耗、測試用例出錯情況及測試完備性三方面分析兩類測試方法的綜合效果。

兩種方法的測試耗時情況如表3所示。從中可以看到采用腳本的測試方法雖然不需要建模的步驟,但在使用腳本進行測試設計時的時間消耗較長,且總測試時長要顯著高于本文方法。本文方法在建模中消耗的時間較多,卻在后續的測試過程中可以通過模型驅動技術進行自動化,因此需要的總測試時長更少,減少約 32% 。體現出以模型作為測試數據載體的高效率。

表3測試用例的時間消耗

通過分析兩種方法在執行測試用例與時間關系(圖9)可以看出,測試腳本方法的測試用例與時間消耗總體呈現線性關系,MSPTV時間消耗主要集中要測試開始階段,在測試模型構建完畢后,測試用例設計、生成與執行的效率會顯著提高,體現出基于模型的測試方法具備較高的模型復用率和良好。

測試用例如果自身存在錯誤情況將直接影響測試工作本身質量,同時增加用例修改維護的資源消耗。因此,在設計測試用例時,測試用例本身存在錯誤率越低,測試質量越高且資源消耗越少。比較兩種方法在測試用例設計中存在錯誤的測試用例數(不含后續修復),如表4所示。實驗數據表明,基于腳本的測試方法出錯率和用例的修復時長要顯著高于MSPTV。原因在于基于模型的方法能夠保證測試信息的一致性,且模型結構進行復雜協議交互規則設計時更易理解。

圖9執行測試用例與時間關系
表4測試用例出錯統計

測試完備性評估是評價測試活動是否充分有效的重要指標,表5展示了第一輪測試過程的測試覆蓋情況。統計兩類方法在相同的測試用例數量對圖級覆蓋和協議級覆蓋指標。在第一輪測試用例設計中,腳本測試方法對圖級覆蓋和協議級覆蓋程度要明顯低于MSPTV方法,特別是在覆蓋難度更大的遷移覆蓋和協議元素覆蓋指標,數據差異更為明顯。雖然覆蓋率可以通過后續增補測試用例達到更高的數值,但是第一輪的覆蓋率越高,意味MS測試方法能夠使用較少測試用例達到測試的要求。

表5測試完備性評估表

%

7結束語

隨著通訊需求的增多、協議種類、應用范圍的擴大,人們對保障協議測試的質量與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建模與仿真提出完備協議測試驗證技術,將建模與仿真技術應用在協議測試領域解決復雜協議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測試問題,通過形式化建模和模型驅動技術系統提高了復雜協議交互規則場景設計的規范性和自動化程度。通過實驗證明,本文提出的技術在提升測試效率的同時也顯著提升測試質量和測試評估有效性,對推進MBSE方法在測試領域中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對測試模型提形式化建模方法,但是仍需要通過手動方式從需求文檔中提取協議測試需求并構建協議測試場景,在協議功能需求到協議測試模型的自動化轉換方面仍有不足。如何基于條件規則實現協議處理需求的設計與描述,并基于半形式化自然語言的協議需求到測試模型的自動化生成將是本研究后續的焦點。

參考文獻

[1]周翔,王兆偉,李曉波,等.數據鏈中消息標準的標準化研究 [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7,12(2):149-154. ZHOU X,WANG Z W,LI X B,et al.Researchon standardization of message standards in data chains [J]. Journal of theChinese Academy ofElectronic Sciences,2017, 12(2): 149-154.

[2]張鵬翼,黃百喬,鞠鴻彬.MBSE:系統工程的發展方向[J]. 科技導報,2020,38(21):21-26. ZHANGPY,HUANG BQ, JUHB.MBS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SystemsEngineering[J].Scienceand TechnologyReview,2020,38(21):21-26.

[3]吳新泉,葉玲,高鑫等.基于DEVS的 SysML 混合模型仿真 代碼自動生成方法[J].指揮信息系統與技術,2023,14(1): 81-87. WU X Q, YEL, GAO X, et al . Automatic generation method ofsimulation code for SysML hybrid model basedon DEVS[J].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y, 2023,14(1): 81-87.

[4]LUO Z, ZHAO L,TIAN W, et al. Data link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DEVS[C]//Proceedings of the 2019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Machine Learning.2019: 35-40.

[5]王霄漢,張霖,賴李媛君,等.基于DEVS原子模型的智能體 離散仿真構建方法[J].系統仿真學報,2022,34(2):191- 200. WANG XH,ZHANGL,LAILYJ,et al.Methodfor constructing discrete simulation of intelligent agents based on DEVS atomic model[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22, 34(2):191-200.

[6]黃雙芹,劉英博,黃向生.模型驅動開發工具的自動化測試 僅九J」.異子,ZU1,4o(1j.J00-J/ HUANG SQ,LIUYB,HUANGXS.Research onautomated testing technology for model driven development tools[J]. Computer Science, 2021, 48(S1): 568-571.

[7]ROCHA M, SIMAO A, SOUSA T. Model-based test case generation from UML sequence diagrams using 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s[J]. Software Quality Journal, 2021,29: 597-627.

[8]羊鈴霞,陳元松,件林博,等.基于模型驅動的Web應用自 動化測試平臺設計與應用[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22, 30(5): 30-36. YANG L X,CHEN Y S,WU L B,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odel driven web application automation testing platform[J]. Comput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2022, 30(5): 30-36.

[9]MOHD-SHAFIEM L, KADIRWMNW, KHATIBSYARBINI M, et al. An EFSM-Based test data generation approach in model-based testing[J]. CMCComputersMaterialsamp;Continua,2022,71(3):4337-4354.

[10] 陳升來.Link16數據鏈協議一致性測試方法研究[J].信息 化研究,2014,40(2):38-41. CHEN S L. Research on consistency testing method for Link 16 data link protocol[J]. Informationization Research,2014, 40(2): 38-41.

[11] 趙露露,王蘇樂,田萬勇.基于建模與仿真的數據鏈互操作 性動態測試[C]//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2019第七屆中國指 揮控制大會論文,2019:5. ZHAO L L, WANG S L, TIAN W Y. Dynamic testing of data linkinteroperability based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Chinese Command and Control Society Proceedings of the 7th China Conference on Command and Control,2019:5.

[12] 田萬勇,趙露露,杜利剛,等.基于建模與仿真的Link-16 協 議一致性測試[J].現代導航,2021,12(4):284-288. TIANWY,ZHAOLL,DULG,et al.Link-16 protocol consistency testing based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J]. Modern Navigation,2021, 12(4): 284-288.

[13]邱曉剛,段偉.DEVS研究進展及其對建模與仿真學科建立 的作用[J].系統仿真學報,2009,21(21):6697-6704. QIU X G, DUAN W. Progress in DEVS research and its role inestablishing the discipline ofmodelingand simulation[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2009,21(21): 6697-6704.

[14]張帆,靳曉妍.基于視頻圖像的嵌入式水位監測方法[J].中 國測試,2022,48(2): 140-145. ZHANGF,JINX Y.Embedded water level monitoring method based on video image[J]. China Measurementamp; Test,2022,48(2): 140-145.

(編輯:劉楊)

猜你喜歡
測試用例端口原子
分子內原子的“協同舞蹈”現象成功捕獲
科學導報(2025年57期)2025-08-26 00:00:00
港口船岸連接通信協議相關標準仿真驗證研究
基于域控制器的網關及車身控制功能開發
汽車電器(2025年7期)2025-08-10 00:00:00
單原子熱振動顯微圖像首次拍到
科學導報(2025年52期)2025-08-09 00:00:00
嘗試用化學式來表示物質吧
融合Zabbix和SNMPv3的網絡流量監控方法
海藻酸鈉中空纖維馬達的設計、運動調控及染料降解應用
基于RPA+AI的多目標自動化軟件測試系統設計
粘接(2025年7期)2025-07-24 00:00:00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貴州省馬鈴薯智慧農業可視化預測系統設計
鄉村科技(2025年11期)2025-07-22 00:00:00
通用原子公司為美國及盟國軍艦提供無人機發射系統
無人機(2025年1期)2025-07-21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中文字幕资源站|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久久综合干|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98超碰在线观看| 91偷拍一区|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免费看片a|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激情综合激情| 午夜日b视频|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91蝌蚪窝|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在线a视频|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欧美另类一区| 91亚洲精选|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青青草久久伊人|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福利片91| 色视频久久|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国产人人射|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91丝袜在线观看| 91九色最新地址|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