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守候在某個角落的古木,生長了多年,積累下厚實的苔蘚光陰。
我所在的城有許多古木,它們櫛風沐雨,承接霖露,遠近高低,葉片閃爍,參差生長在不同的光影空間里。一千兩百年樹齡的銀杏、八百年的樸樹、六百年的紫藤、三百年的黃楊、兩百年的蠟梅……都是這座城的草木家當。
一座城有多少草木家當,取決于這里的環境、氣候,以及人與草木忘情共處,相依相偎。人對草木的態度,是對待自己的態度,也是生活方式。
那些守候在某個角落的古木,生長了多年,積累下厚實的苔蘚光陰。一千兩百年的古銀杏,站在幾棵七八百歲的大樹中間,它們宛如巨人站立交錯,撐起一片綠蔭,冬天朔風吹起,樹下堆積起厚厚的一層金黃樹葉,踩在上面,柔軟而簌簌作響。千年的樹,流轉過千年光陰,俯看過千年間從樹下走過的各種各樣的人,那些走過的人,有男有女,有胖有瘦,富貴與貧窮……演繹不同的光景人生。
樹木也生死相依。許多年前,我在一處園子見過數十棵郁郁蔥蔥的松樹,站立成一片,構成一個林子。大多數松樹挺且直,唯有其中的一棵,不知被哪年的大風所吹歪,倒伏生長。有人將倒伏的樹搭到旁邊的另一棵松樹上,就這樣,兩棵樹相互扶持,依在一起生長了許多年。有一天,人們發現那棵站著的松樹枯萎了,針狀的葉子已然枯黃,卻依然屹立不倒。而那棵倒伏的樹,渾然不知,一如既往。就這樣,兩棵樹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一棵樹、兩棵樹、三棵樹、數十萬棵樹……落地生根,接通了地氣、水氣,旺盛生長。一座城因此有了靈氣,有了氤氳,有了光澤,有了幸福,有了記憶,有了過往……草木家當,那些草木的故事是活著的,可以感知、觸摸的城市歷史。
有個朋友曾暢想在樹上開民宿。人在忙得累時,想到樹上休息。后來覺得這事想法浪漫,難度太大,還是放棄了。朋友在50歲后喜歡上草木,早晨跑到樹林里吼兩嗓子,然后深呼吸,吐故納新。那天,朋友興奮地打電話給我,說在老公園的小山上發現幾棵幾近絕跡的青桐樹,“你不知道啊,青桐樹先前在我們小城醫院的老洋房旁站著幾棵,當年還曾摘過樹上的梧桐子。后來,老建筑沒有了,青桐樹也沒有了?!?/p>
我對城市草木也有著天生的好感。那年,在無患子樹下撿了好多無患子果,剝去果肉外皮,用無患子核做了幾串手鏈,漆黑的無患子,在日常光線下閃爍著溫潤光澤。
一座城的草木家當,藏在民間,就像古董寶貝在民間一樣。感知一座城,先感知這座城的草木。在城市草木課上,我認識了青桐、黃楊、櫸樹、楝樹,以及蒼老的千年柏,認識了一座城池地上枝葉的交織糾纏與地下根系的盤根錯節。
城春草木深,在草木氣勢盛大的季節,我會把自己當作一棵樹,沉浸其中,盡情感受一座城的草木家當,面對古樹新綠、幼樹爆芽,向它們投去深深的注目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