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自古以來就是被譽為“菜中珍品”的山珍,其美味廣受贊譽。而甜龍竹,作為云南獨有的大型叢生竹種,其筍肉質鮮嫩、清甜無比、無澀無渣,堪稱食用筍中的上乘之選,甚至被譽為可與水果媲美的生吃佳品。
2017年,從事竹筍行業的廖品明,第一次來普洱市考察,就被此地的氣候和甜龍竹深深吸引。他當即做出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他自己,更改變了當地甜龍竹行業的命運。
驚艷:初嘗甜龍筍
2017年,廖品明在朋友羅姍姍的邀約下,來到普洱思茅區考察甜龍筍種植情況。羅姍姍把一個剝去外皮的甜龍筍遞給他,說:“這是唯一不含草酸的竹筍品種,您可以直接生吃?!闭f完,羅姍姍把另一根剝好皮的甜龍筍放到自己嘴里,一邊吃還一邊示意廖品明趕緊嘗一嘗。
廖品明第一次吃生筍,將信將疑地咬了一小口,瞬間被一股淡淡的帶著泥土的自然芳香包裹了味蕾。甜龍筍肉質細膩,質地脆嫩,脆里帶甜,甜里透鮮,更像一種別有風味的水果。
廖品明被甜龍筍的味道征服了,他在商場打拼多年,名下已有多家公司。他的公司大多和農產品有關,農業難做,不僅市場競爭激烈,而且成本高,市場波動大。但農村出身的廖品明更明白農民的艱辛,他希望為農業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第一次收到羅姍姍的邀請,廖品明并沒有答應。竹筍作為一種健康食材,種植面積也在逐年增加,產量過剩。但羅姍姍向廖品明打包票:“你一定會被我們這里的甜龍筍驚艷到?!?/p>
時年30歲的羅姍姍,出生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的曼歇壩村。小時候,父母種植了十幾畝甜龍竹,每到竹筍采收季,羅姍姍只要不上學,就會和父母一起去山上采收竹筍,然后拉到鎮上去出售。
當地的竹筍種植戶太多,而前來收購的人又很少,竹筍價格被壓得很低,往往是農民辛辛苦苦勞動一年,只能換回微薄的收入。所以,村民只能紛紛外出謀生,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很多山地都荒廢在那里無人耕種。
羅姍姍大學畢業后,留在西安工作。一次回家探親時,羅姍姍看到搖著頭說:“可惜啊,咱家鄉這么好的竹筍竟然賣不上價格……”
這一刻,羅姍姍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她要辭職回鄉,挖掘甜龍竹更多的價值,把好產品送出大山,推廣到世界各地,來改變家鄉的面貌。
隨后,羅姍姍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辭職回到家鄉,又排除萬難,找來了投資合伙人廖品明。
村民守著這么好的農產品,貧窮的生活狀態卻不能改變,這讓廖品明很心酸。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覺得,自己既然有這個能力,那就一定要盡己所能。如果自己的到來,改變了南屏鎮甚至整個思茅區的經濟現狀,何樂而不為呢?
此后的幾個月,廖品明一直致力于對普洱市甜龍竹筍的深入調研,他最終決定,放棄在寧德市剛成立的農產品貿易公司,來到普洱市發展甜龍竹筍產業。正是他的這個決定,改變了整個普洱市的甜龍竹行業,也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2018年,廖品明成立了云竹(普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竹農業)。隨后,由羅姍姍牽頭,在思茅區南屏鎮曼歇壩村流轉了25畝土地,開始試種甜龍竹。與此同時,云竹農業成功注冊了“曼歇甜筍”商標,并投資300萬元人民幣,建成了甜龍筍加工廠,包括冷庫及清水筍生產線。
打造:筍界愛馬仕
萬事開頭難,云竹農業最初成立時,當地農戶并不相信廖品明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
“怎么不會?我要以高出市場5倍的價格來收購優質竹筍,只要他們肯用心按公司的要求來管理和種植,我就說到做到?!弊畛趼牭疆數卮迕竦念檻]和抱怨,廖品明想也沒想就向大家做出保證。
附近的種植戶都排著隊前來云竹農業,高高興興地出售自己的甜龍筍??墒牵捎诋敃r市場沒有完全打開,深加工設備沒有完善,甜龍筍的保質期短且深加工種類不多,云竹農業創立第一年,就虧損了80多萬元。
朋友們都替廖品明感到不值,就連羅姍姍都勸他沒必要這么做。但廖品明覺得值,因為他發現自己打了包票后,當地人種植竹筍的熱情更高。以前,大家總覺得竹筍就是季節性的農產品,根本不會有什么大收益,所以平時就任其發展,更不會關注生態化種植,對竹筍的深加工產業更是嗤之以鼻??墒?,自從在廖品明這里嘗到甜頭后,村民就改變了態度,有農戶找到廖品明,希望和他簽訂合約。
為了保證甜龍筍的品質,2019年,云竹農業在曼歇壩村成立了甜龍竹筍種植合作社。參與合作社的農戶可以自行種植,但必須由云竹農業統一管理,統一監督,統一收購。云竹農業還免費為合作社建設了引水管網、水泥生產道路以及水肥一體化噴滴灌溉系統。
創立云竹農業之前,廖品明就打出了“打造普洱筍界愛馬仕”的口號,立志要把“曼歇甜筍”這個牌子推向世界各地。
為了讓種植戶種出優質的甜龍筍,廖品明會在百忙之中來到種植基地,親自示范,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科學種植和管理甜龍筍。
甜龍筍面臨一個很重要的難題:不能長時間保鮮,且在加工時會有諸多浪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廖品明多次拜訪被人們稱為“農民院士”的朱有勇,并與其合作,招聘了竹筍種植業的技術骨干,成立了一個科研團隊。
最終,該科研團隊花費5年時間,把“曼歇甜筍”的保鮮時間從最初的10天延長到現在的80天左右。但這并沒有達到廖品明的目的,至今,科研團隊仍然在繼續試驗,力求讓“曼歇甜筍”的保鮮時間更長。
如何讓“曼歇甜筍”走進尋常百姓的心里,從而把普洱甜筍推向世界各地,廖品明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他明白,要想讓人們認可它,就需要讓大家看到它的優良品質,嘗到它的鮮。
除了日常的線下銷售,廖品明還開設了電商和網絡直播。同時,為了進一步推廣“曼歇甜筍”,短短幾年時間,他在全國各地舉辦了50余場“廚師論壇”,參加多次美食節、烹飪比賽等線下活動。
廚師用甜龍筍做出的經典菜系,專家品嘗過后,都一致給出了好評。有超市和飯店的老板品嘗后,當即與云竹農業簽訂了長期合約,2019年,“曼歇甜筍”得到了綠色食品認證商標。憑借“曼歇甜筍”優良的品質,成功打開了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的市場。
這些都給了廖品明更大的信心,2022年,云竹農業再度投資2000萬元,在思茅區倚象鎮建了一個300畝的標準化甜龍竹種植示范教育基地,布置了30個田間地頭前置智能冷庫,作為甜龍竹產業發展的“第一車間”。
與此同時,云竹農業還打造了一個甜龍筍交易中心,并在該鎮的大寨村建成了一個潔凈度十萬級的深加工中心。這也標志著普洱甜龍竹產業鏈已逐步形成,該產業將通過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精深加工,發掘它更大的價值。
在大寨村的加工中心,云竹農業不僅生產加工了鮮切筍、速凍筍、水煮筍等,還研制出鹵筍、干巴筍等休閑調味即食產品,提高了甜龍筍的整體價值,滿足了市場全年筍品類的需求供應。甜龍筍產品基本實現了“全竹皆可用、所見皆可賣”。
騰飛:竹筍出國門
廖品明的到來,帶動了當地人種植甜龍筍的積極性,曼歇壩村村民李偉龍,之前一直在外務工,隨著父母年齡漸長而不得已回鄉,來到云竹農業工作。雖然每個月也有幾千元的收入,但接觸過甜龍竹后,他毅然決定自己創業。
李偉龍和妻子租下了50畝山林,種起了竹子。他們的種植方式很奇特,茶竹混種,把竹子截短,不遮擋茶葉的陽光,又保證了竹筍的產量。
夫妻二人勤勞能干,又嚴格按照云竹農業合作社的要求全部生態化種植。不僅甜龍筍的品質優良,種出來的茶葉也別有一番風味,他們還增加了采茶、采筍的項目。前來參觀的游客,可以一邊品嘗帶有筍香的茶葉,一邊享受采摘的樂趣。
還有一位叫丁克林的村民,也很有創意,他租下了30畝地,一邊種甜龍筍,一邊做起了民宿。在他們的民宿里,游人可以參與甜龍筍的采摘體驗。
只要有空閑時間,丁克林總會為民宿的客人做美味的火烤甜筍。這可是只有在當地才能吃到的特色美味,鮮筍不洗不剝去筍衣,直接拿火烤制,不多時,甜香便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在整個思茅區,像李偉龍和丁克林這樣靠發展甜龍筍產業富裕起來的人多不勝數。為了滿足市場的更多需求,同時擴大生產銷路,廖品明一邊開始擴大種植規模和深加工產業的品類,一邊尋求海外市場。
2023年,廖品明在政府的幫助下,幾經周折把“曼歇甜筍”出口到新加坡;2024年,“曼歇甜筍”又相繼出口到韓國、日本、迪拜……
隨著思茅區甜龍筍種植規模越來越大,當地人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南屏鎮和倚象鎮——廖品明的創業根據地,村民提起廖品明,就會紛紛豎起大拇指。但廖品明清楚,要想讓普洱市真正靠甜龍竹發展起來,除了做好甜龍筍,還要保護好其他瀕危竹種。
為此,廖品明與當地政府合作,在倚象鎮流轉了300畝土地作為瀕危竹種種植基地,開始打造“竹資源保育示范基地”。計劃把它培育成一個景觀園,供游人觀賞學習,也讓當地多出一個旅游產業,增加收入。
目前,在相關專業人士的培育保護下,該種植基地已經有了30余類瀕危竹種。雖然“竹資源保育示范基地”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但隨著該基地知名度提高,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來,逐漸成了普洱知名的景點。
“竹資源保育示范基地”附近的村子里,民宿和農家樂也如雨后春筍般多起來。廖品明的到來,同時也吸引來了更多的投資者,南屏鎮早已成了思茅區數一數二的富裕鎮。
如今,在廖品明團隊的大力推廣和技術指導下,甜龍筍種植基地遍布普洱市九縣一區,種植面積也從最初的零星分布,迅速擴大到12萬畝。僅思茅區的種植面積就有4.5萬畝,占全市甜龍竹種植面積的40%。甜龍竹產筍周期也從過去的3個月延長至10個月,種植戶的收入更多了。
2023年,云竹農業收購了300多噸鮮竹筍,2024年,收購了500噸左右。除了高價收購種植戶的甜龍筍,云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還解決了500人的就業問題,種植基地更是讓附近5000人受益。
為了把“普洱甜龍竹筍”打造成筍中“愛馬仕”,廖品明扎根普洱市思茅區8年,憑借像竹子一樣堅韌不拔的毅力,致力于甜龍筍產業鏈的發展。提起在普洱的創業經歷,廖品明自豪地說:“我早已把自己當成了普洱人,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