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的關鍵階段。202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一2035年)》中強調“有序推進小班化教學”。推進小班化教學,既是順應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期盼的現實選擇。尤其是在學齡人口進入低谷期的背景下,小班化教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如何科學謀劃、因地制宜、穩步推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選擇:小班化教學的戰略價值
教育現代化不僅是硬件設施的迭代升級,更是教育理念與組織形態的深層變革。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學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與歸屬感,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等。小班化教學的“小班額、高質量、個性化”特征,契合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理念,是推動教育從“規?;毕颉案哔|量”轉型的重要路徑。
小班化教學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傳統的大班教學往往難以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難以把因材施教做深做實。而小班化教學通過減少班級人數,使教師有更多精力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心理發展和個性需求,從而實現精準教學和有效指導。
小班化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班環境中,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更多,師生互動更頻繁,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更容易開展。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更有助于其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小班化教學是推動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通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縮小城鄉、區域、學校之間的差距,使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特別是在農村和邊遠地區,小班化教學可以更好地整合教育資源,提升教育質量,助力鄉村振興和教育均衡發展。
因此,推進小班化教學,不僅是教育改革的內在邏輯,更是建設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選擇,還是推進“雙減”政策全面有效落地的治本之策。
系統謀劃與基層探索:推進小班化教學要雙輪驅動
小班化教學不是簡單的“縮減班額”,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政策調整、教育設施改造、教學方式變革、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重構、評價機制改革等多個方面。近些年來,我們雖然進行過一些零星的探索,但總的來說,囿于教育發展階段的局限,系統性的思考尚不夠深入,可資推廣的成功做法還不夠多。有序推進小班化教學,既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做好系統謀劃,確保改革方向明確、路徑清晰、措施有力;也需要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
要加強政策引導與制度支持。國家層面可先行出臺推進小班化教學的指導意見,明確發展方向、原則要求和支持舉措,并在現行政策框架內設置“試驗區”“創新項目”“例外事項”等,為改革探索松綁助力。相關部門和地方可聚焦制度瓶頸和實施難點,鼓勵“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等創新實踐,為區域改革培育鮮活樣本。學??煞e極開展課程整合、分層教學、項目化教學、跨學科教學等實踐,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有序轉變,形成各具特色的小班化教學格局。
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小班化教學,關鍵在于教師能力的轉型升級。小班化教學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課堂觀察能力、差異化教學能力和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應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升教師因材施教、課堂管理和個性化指導的水平;合理確定師生比,改革職稱評審制度,激發教師內生動力。
要完善教育評價體系。積極推動建立多元化、過程性、發展性的評價機制,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強國的宏偉藍圖,由一個個具體的改革舉措繪就。我們應當看到,小班化教學既是一項具體的教育改革實踐,更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轉型。在一定程度上,它承載著我們對高質量教育的追求、對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關注、對教育公平與現代化的堅定信念。在學齡人口低谷帶來的戰略機遇期,我們應以系統思維謀劃改革,以務實精神推動實踐,以開放姿態鼓勵創新,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時代特征的小班化教學之路,為孩子們創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來,為建設教育強國筑牢微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