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體系的重要構成,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的就是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學生,能迅速理解以文字為載體表達的內容,更高效從書本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寫作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能更準確地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也能借寫作來實現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有效交流。語文以語言和文章為核心載體的學科特性就賦予了語文教學在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表達能力方面的實踐優勢。因閱讀載體“文章\"和寫作的產物“作文”是同一類文本,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關聯,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也能產生相互的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落實讀寫結合的閱讀與寫作教學。
一、學習任務群與讀寫結合教學的適配性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的六大學習任務群,可被劃分為三個層次,其中,同屬于發展型的學習任務群就是讀寫任務群,分別指向實用性文本的閱讀和表達、文學性文本的閱讀和表達。無論是從內容架構還是實踐指向上看,學習任務群與讀寫結合教學都有著一定的適配性,主要體現在學習任務能串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探究、學習任務能驅動學生自主展開讀寫探究,以及學習任務能定位學生讀寫的探究方向上。
(一)學習任務能串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探究
從本質上看,學習任務群是學習任務的集合,教師可以用學習任務整合教學內容,也可以用學習任務來概括教學目標,還能用學習任務來串聯學生的探究。新課標在對語文學習任務群進行分類時就突出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三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都將閱讀與表達串聯到了一起,所以在新課標中既定學習任務群的統領下,教師就能利用學習任務來串聯起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探究和在寫作方面的探究。
(二)學習任務能驅動學生自主展開讀寫探究
自主學習建立在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和積極參與上,以探究為主要方式的學習活動更是如此,要保證學生能在探究中有所收獲或有所提升,就要保證學生主動且積極地參與探究,而這種主動性與積極性一是由興趣催生,二是由外部的要求催生。學習任務就可以被看作是對學生的一種要求,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也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
(三)學習任務群能定位學生讀寫的探究方向
受經驗、閱歷、認知的局限,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常會出現找不準方向或過程中偏主體的問題,而學習本身是一種有目的和計劃的活動,不按計劃走和不朝目的走的學習雖然也能為學生積累一定的知識、經驗和認知,但無法達到既定教學目標,也難以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還會浪費時間。從這一角度出發,學習任務群與讀寫結合教學的適配性就有了新的體現,即學習任務群能定位學生讀寫的探究方向。
二、學習任務群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開展策略
學習任務群下的教學需以學習任務為驅動,以驅動學生主動探究為基礎,通過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的感知與體驗的方式來開展和推進。就讀寫結合教學而言,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不能背離具體學習任務群的要求,合理的資源選擇、合理的任務設計與科學的實踐架構就是讀寫結合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和保障,對學生的素養發展、思維建構和能力提升也有著重要的意義。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下的讀寫結合教學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就應當從結合文本內容創設情境、立足文本語言組織鑒賞、基于文本主題引導探究和仿照文本結構開展仿寫出發,在情境中引導學生完成文本解構,在鑒賞中引導學生完成語言感知,在探究中引導學生完成視野擴展,最后在仿寫中引導學生完成技巧積累
(一)結合文本內容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引導文本解構
讀寫結合的教學可以劃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是“讀\"的環節,在學習任務群下,教師需先引導學生解構文本,提煉、概括優秀作者寫出優秀文章的原因,而結合文本內容創設的情境,就能為學生的文本解構提供必要的助力。所以,在學習任務群下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創設情境,引導文本解構。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文《慈母情深》的教學為例,該文選自作者梁曉聲的小說《母親》,課文內容寫的是“我\"因為想買一本長篇小說而到母親工作的地方找母親要錢的故事,母親在得知“我”的來意后,沒有多話的掏出一元五角的“巨款\"給“我”,而“我\"拿到錢后卻突然覺得自己應該要“長大”了,所以把錢花在了給母親買水果罐頭上。母親知道后卻數落了“我”一頓,并又為“我\"湊足了一元五角的買書錢。故事篇幅不長,但一個深切的愛著兒女的慈母形象卻躍然紙上,作者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讓人難以小看的母親形象。因此,教師就可以結合文本內容中對母愛的表現來創設指向情境,以情境為載體,用學習任務來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及所表達情感的解構,以教會學生如何在寫作文學性文本時塑造人物與傳遞情感。
(二)立足文本語言組織鑒賞,在鑒賞中引導語言感知
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對語言的組織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普遍存在著語言太平鋪直敘,沒有給讀者預留遐想空間的問題。文學創作雖然不要求語言有多華麗,但完全沒有修飾或沒有設計的語言難免缺少美感,也難免缺少文學性。所以在學習任務群下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教師還要立足文本語言來組織鑒賞,以引導語言感知。
就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紅樓春趣》的教學為例,該篇課文節選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而《紅樓夢》能被列入四大名著的原因除了故事嚴謹宏大,還有就是語言典雅華美又精準簡練,書中用到了很多方言和俚語,也用到了多種類型的修辭手法,還融合了大量的詩詞曲賦,不管是富含哲理的表達還是生活化的表達,都有著很強的探究價值。所以,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下,圍繞該篇課文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教師就需要在某一個環節更多地關注作者對語言的組織,用學習任務來引導學生對故事中某一個句子或某一個段落的分析鑒賞,比如“一語未了,只聽窗外竹子上一聲響,恰似窗屜子倒了一般,眾人嚇了一跳”,這一句中就用到比喻和夸張地修辭手法營造出了緊張的氣氛,能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基于文本主題引導探究,在探究中引導視野擴展
評估一篇文章是否優秀,標準有很多,如內容的設計、結構的安排和語言的組織自不用多說,除此以外就是主題的選擇,以及在選定主題后寫作方向的選擇,新穎的主題更容易讓人眼前一亮,而站在非常規視角下對常規主題的寫作也可能產生奇效。所以在學習任務群下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教師也要基于文本主題引導探究,以拓寬學生的寫作視野。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文《金色的魚鉤》的教學為例,《金色的魚鉤》寫的是炊事班的\"老班長\"用釣來的魚給戰士們加餐的故事,文章標題中“金色的魚鉤\"指的就是老班長用縫衣針做成的釣魚鉤,老班長帶著戰士們找有水塘的地方露營,又用自己做的魚鉤給戰士們釣魚吃,用釣來的魚支撐著戰士們挨過了一天又一天,但就在接近草地邊的水塘邊,老班長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這個故事以“金色的魚鉤\"為題,講的不是這個魚鉤有多么神奇,而是制作這個魚鉤的人用這個魚鉤做的事有多么偉大,作者用“金色的魚鉤\"引出了一個舍已為人的革命戰士形象,也解釋了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雖然主題常規,但內容卻不常規。所以在圍繞該篇課文展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用學習任務來引導學生對課文深層主題內涵的探索,借作者跳出常規視角的敘事來擴展學生視野。
(四)仿照文本結構開展仿寫,在仿寫中引導技巧積累
讀寫結合教學的開展建立在“在閱讀中思考如何寫\"和\"在閱讀的同時寫\"之上,在讀寫結合的閱讀與寫作教學視域下,教師既需要引導學生解構文本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也需要引導學生仿寫句段,以教會學生一些特殊表達方式的應用方法。所以在學習任務群下的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還要仿照文本結構來開展仿寫,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寫作技巧。
就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課文《臘八粥》的教學為例,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文章,作者用八幾在臘八那天等著喝臘八粥的故事引出了臘八喝粥的習俗,八兒視角下“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全過程更是體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文中無論是神態描寫、行為描寫還是語言描寫,都別有一番深意和韻味。文中一些寫得優美、生動的句段也值得學生仿寫。所以在學習任務群下的讀寫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從文章中提取一些句段用作仿寫的示例,就像“他曾見過跌進黃燜雞鍋子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花生仁脫了它的紅外套,這是不消說的事\"這兩句都有擬人的意思,讀起來生動又有趣,還能將想要表達的意思清楚表達出來,那么教師就可以用這兩個句子做例句,要求學生仿寫類似的運用了擬人手法的句子。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習任務群是適配語文教學的課標新概念,語文新課標中針對語言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跨學科教學的需要,提出了圍繞“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六個學習任務群設計與開展教學的要求,也將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指向了由學習任務引導、以學習任務為驅動的自主探究。學習任務能串聯教學活動,也能驅動學生的主動探究,還能為學生的探究明確定位方向。依托學習任務,教師就能實現語文閱讀和寫作的高效教學,學生也能在學習任務驅動的自主探究中完成知識、認知與經驗的基礎積累,而這就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與綜合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章琴香.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小學語文讀寫共生的教學路徑[J].天津教育,2024(21):156-158.
[2]張金玲.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探究[J].學苑教育,2024(17):37-39.
(本文系2023年度市“十五\"教育科學規劃“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讀寫一體化的教學策略與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LZ[2023]GH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