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青島88購物嘉年華期間,“中國寶貝”第四站聚焦于青島這項具有500年傳承歷史的非遺技藝——花饃。活動以年輕人的喜好為切入點,讓“中國人自己的面包”煥發新生。
2025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持續深化。在2025青島88購物嘉年華期間,“中國寶貝”第四站聚焦于青島這項具有500年傳承歷史的非遺技藝——花饃。活動以年輕人的喜好為切入點,讓“中國人自己的面包”煥發新生。
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內現存饅頭制作相關企業7.22萬家,其中山東省現存1.36萬家,青島市現存2323家。另據淘寶天貓平臺數據,淘寶平臺主營花饃的商家總計約1020家,該品類全年預計交易規模約5億元。其中,行業頭部企業約10家,半數以上來自膠東地區。
淘寶·中國寶貝是淘寶推出的非遺游園會系列項目,前期已經在泉州、揚州、成都舉行。本次第四站“饃法游園會”將沉淀五百年的非遺瑰寶花饃技藝推至聚光燈下。這場融合了傳統與潮流的非遺盛宴集結了20余家淘寶特色商家,為游客打造了一場深度沉浸的非遺體驗。
我們是中國花饃品類第一
饅頭,是一種用發酵的面蒸成的食品,中國的傳統面食之一。花式各異的饅頭被稱為花饃。
8月8日,“中國寶貝”青島站現場以“超饃”為核心創意,打造淘寶名饃發布會,將非遺花饃擬人化,讓它們登上專屬T臺。四大主題陣營攜40余款創意花饃輪番亮相,涵蓋傳統造型、西點美學、地域風情和網絡熱梗。其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意作品,如“Labubu花饃”“山東扒雞花饃”“青島啤酒花饃”等,觀眾在欣賞“超饃”走秀中重新理解非遺之“形”,感知民俗之“趣”。
隨著非遺保護與創新表達的不斷推進,花饃逐漸發展成“可以吃的藝術”。“我們的產品一年銷量超過10萬,在淘寶上是中國花饃類目的top1(第一名),已被納入首批青島老字號,并獲得‘中國地域特產優質食品’稱號。”參加“中國寶貝”青島站的青島美聯升食品有限公司的旗艦店負責人陳坤表示,在膠東半島的民俗譜系中,花饃不僅是承載吉祥寓意的面塑藝術,更是貫穿人生重要儀式的鮮活文化象征。嬰兒周歲時的“虎頭饃”鎮邪納吉,百歲宴的“壽桃饃”層疊九重,生日時的“生肖饃”隨年輪更替,形成“以饃載道”的獨特傳承。在膠東的許多區域,仍保留著新娘陪嫁“龍鳳饃”的古老習俗,面塑紋樣中蘊含著祈福納祥的美好寓意。
“我們花饃中的紅色用的是甜菜根;藍色用的是蝶豆花;黑色用的是墨魚汁;黃色用的是南瓜。所有的顏色都是純天然可食用材料提取的,原材料中,還有牛奶、雞蛋、果蔬粉、面粉和嶗山山泉水。”陳坤介紹,曾有定居其他城市的青島老鄉試圖將大饅頭引進當地,但多次嘗試未果。據他們分析,成功復制的難點可能在于傳統工藝的掌握以及水質等原料因素。
“我們一直在用現代語言講述饅頭故事。”花饃的代表商家“蓋蓋食品專營店”從事膠東花餑餑制作銷售十余年,創始人蓋蓋秉承著“傳承面藝、傳遞健康”的經營理念,創作出多款經典的花餑餑,深受消費者喜歡。此次活動期間,他們請來了網紅“揉面大魔王”現場進行揉面技巧展示。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的商家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添加了很多的創新元素。例如將花饃外形變成Labubu等卡通IP,迎合年輕群體的審美。此外,還增添了抹茶、紫薯等新口味,增加了味道的選擇性。
淘寶手藝人展示“非遺”之美
除花饃外,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了20余家商家參與,涵蓋食品、陶藝、漆器、版畫、健康等多個領域,全方位呈現各地非遺的豐富內涵與精湛技藝,為游客打造了一場深度沉浸的非遺體驗。
“知嘛健康”對傳統中式食物進行年輕化改造,把中醫藥資源融入現代生活養生智慧。淘寶手工藝人“齊家柿染”將非遺專利柿漆畫帶到現場,“維內官方店”對非遺草編紋樣進行創新,用玉米皮做成非遺手工草編包,帶動了全村甚至是整個縣的草編產業發展。青島商家“時光印記非遺館”推出了活字印刷非遺體驗套裝、活字印刷項鏈等多類型產品,為傳統膠泥活字印刷注入新動力。
在現場,還有不少山東本地的商家前來參展。淘寶手工藝商家“神彩軒陶藝”以手工捏制、細膩生動的陶土娃娃聞名,作品充滿童趣與藝術感。青島本地商家“螺鈿傳說”,專精螺鈿漆器首飾盒。其工藝將貝殼精磨細嵌于漆器表面,兼具貝類的絢麗光澤與漆器的古樸質感。還有青島設計師原創文創品牌,在產品設計中巧妙融入本地海產、貝殼等元素,打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在現場深受游客青睞。此外,還有許多潮玩、文創店鋪參與活動,吸引眾多現場年輕人前去購買。
當淘寶手藝人于市集中與年輕消費者面對面交流,這場“饃法游園會”已不僅是非遺的展示平臺,更成為傳統文化與年輕消費市場深度對話的契機。在淘寶“中國寶貝”的助力下,非遺技藝正以更年輕、更潮流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