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眼視光行業正邁入一個融合醫療、科技、時尚與服務于一體的高速發展階段,行業對專業化、高素質眼視光技術人才需求巨大。這不僅對教育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倒逼產業界和教育界加速融合,共建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為加強鏡片材料知識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普及與應用,為眼視光行業儲備更多復合型技術人才,5月28日,三井化學(中國)管理有限公司攜手本刊共同舉辦的“全國視光高校巡禮”項目走進“湖湘大地”,與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們進行了深度交流。
活動現場,三井化學(中國)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劍凱為視光專業學生帶來了《鏡片材料的演進與應用》的專題講座。他從鏡片材料的發展歷程切入,詳細介紹了三井化學旗下MR?系列材料的市場表現與功能優勢。并且著重指出了鏡片如何在確保配戴舒適度、提高視覺品質的基礎上,實現輕薄化、美觀性以及安全性的平衡。
為增強互動性,他現場還通過道具演示了“彩虹紋”現象的成因,讓學生們能夠輕松理解鏡片內應力與材料應變之間的關系,學生們積極提問,課堂氛圍熱烈。這場講座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了解行業前沿信息與鏡片材料革新的機會,也激發了他們對鏡片材料背后技術邏輯與市場趨勢的濃厚興趣,為后續學習與職業規劃打開了思路。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擁有多個實習實訓基地。學校自組建以來堅持“立足永州,服務三農”的辦學定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先后獲得多項省級和國家級榮譽。
2005年,學院在湖南省率先開設眼視光技術專業,成為省內最早設立該專業的高職院校。歷經近二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基礎課程、臨床實踐和技術實訓為核心的教學體系,并且構建了“課崗對接、校企協同”的育人機制。學院緊跟行業發展,注重“技術+服務+創新”人才模式,持續優化課程和實訓體系,培養兼具理論深度與實操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已逐漸成為中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眼視光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作為學院重點發展的合作板塊,眼視光技術專業在產教融合方面不斷拓展廣度與深度,通過引企入校、共建實訓平臺等多種合作形式,搭建了專業學習與行業崗位之間的“直通橋”。在深化教學改革的同時,學院在科研與專業建設方面也不斷發力。近五年,眼視光技術專業立項省級以上課題20余項,涵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改革、服務平臺建設等多個方向。
在與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技術學院院長胡紅宇交流時,他表示,學校的眼視光專業開辦于2005年,早期報考人數少、專業認可度低、人才培養及課程體系設置不完善,近年來,隨著眼健康需求迅速增長,推動了該專業不斷系統化發展。如今已成為一個具有鮮明特色、前景廣闊的學科,目前該專業年均招生穩定在130人左右,發展態勢良好。
同時,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組建了一支由副教授、省級骨干教師構建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學生就業渠道主要為眼科醫院、知名視光中心、連鎖企業及自主創業領域,就業質量高、發展空間廣。部分優秀畢業生還通過專升本深造,進入更大平臺。
學院醫學技術學院教學副院長黃寧江介紹道,學院始終秉持“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構建實踐導向、面向產業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積極與行業知名企業深度合作,建立了“課程共建、師資共享、資源共用”的合作機制,推動課堂從“理論灌輸”向“崗位實踐”轉變,實現“畢業即就業、上崗即上手”,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目前,學院已與愛爾眼科、廣東愛眸、大連板橋、愛博諾德等多家知名視光機構和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涵蓋實習實訓、課程開發、技術轉化等多個環節。這些合作促進了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同步,也進一步提升了專業建設水平。同時,企業通過參與育人過程,實現了技術骨干的提前儲備,形成校企共贏局面。學院將持續深化校企合作機制,強化實踐教學,進一步拓展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推動眼視光專業與信息技術、市場營銷等領域融合,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與實操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未來,三井化學將繼續通過走進高校、對話師生、傳遞前沿訊息,用行動搭建起連接產業應用與人才培養的橋梁,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貫通,持續為中國眼視光教育注入專業能量與創新靈感,助力打造更加智慧、健康的視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