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連接“520”情感消費與年中消費季的關鍵節點,今年的“618”購物節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其不僅承載著夏季應季煥新的消費需求,更成為“國補”政策紅利釋放的核心陣地,點燃了上半年消費市場的活力引擎。在此背景下,本文將深入分析當前消費市場特征,揭示今年“618”的消費新趨勢,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有價值的市場參考。
今年的“618”已從國內消費狂歡升級為中國商品出海的新機遇。以阿里國際站的“美國專場”為例,其精準把握了中美貿易政策調整帶來的“90天黃金窗口期”,為外貿企業創造了“關稅下調,加速出貨”的絕佳時機。
值得關注的是,“618”出海熱潮正在推動中國制造實現數字化轉型和價值鏈升級。隨著跨境電商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優化調整,中國商品將進一步打開全球市場,其中B2B貿易將成為連接國際需求與中國供給的核心渠道。總的來說,國內消費者未來可通過跨境平臺更便捷地獲得融合海外設計與中國工藝的“全球眼鏡好貨”;對企業而言,把握“618”等關鍵節點拓展全球市場,或將成為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戰略路徑。
“618”期間,各大電商平臺集體簡化促銷規則:淘寶天貓大規模取消了“滿200減20”等跨店滿減玩法,轉而采用更直接的“官方立減”或“商品直降”;抖音電商主打“一件立減”“官方補貼”和“特價秒殺”等直觀促銷形式;京東則通過“百億補貼”疊加“國家補貼”,并將優惠券置于顯眼位置一鍵領取。
與往年的復雜滿減湊單和優惠券計算相比,今年的平臺規則變得更加“傻瓜式”簡化,從而推動市場競爭回歸商品本質——價格競爭力和服務品質成為核心,而非依賴復雜的營銷套路。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可以告別“做數學題”的購物煩惱,享受更純粹、愉悅的消費體驗。
今年“618”顯著區別于過往單純追逐“絕對低價”的競爭邏輯,各平臺集體轉向品質保障、極速物流與售后體驗的立體化升級。以拼多多為例,雖然仍主打“平價”策略,但對商家的定價要求已從硬性規定“全網最低價”轉變為更靈活的“同款同價”或“店鋪優惠價”。
“極端低價”策略的逐步退燒,標志著電商行業正從過去野蠻生長、以價格戰為主導的發展階段,邁向一個更加注重品質、服務和用戶體驗的精細化運營時代。換言之,消費者不再僅被低價左右選擇,而是能夠更快地收到高品質的眼鏡產品,并享受專業的售后服務。電商平臺正通過提升全鏈條服務品質,推動行業從價格導向型向價值導向型的健康轉型。
“極致性價比”并非簡單地追求低價,而是消費者在經歷了盲目消費后,更加注重商品本身的價值,綜合考量價格、品牌、質量、物流和服務,追求“價值優化”的理性消費。據《“618”消費洞察報告(2024)》顯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消費者更加審慎地評估每一筆支出,消費體驗、商品質量、售后服務已成為決策關鍵指標。
與此同時,消費者也變得更加“懂行”:他們會深入了解眼鏡片的阿貝數、防藍光效果、耐磨層技術,還會對比不同品牌鏡架的工藝材質和輕量化設計。隨著視力健康重要性的提升,消費者不再被表面的折扣數字迷惑,而是追求綜合購物體驗的最優解。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人們的消費需求已經從單純滿足基本功能,轉變為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和自我表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物時會主動搜索帶有“定制”“設計感”等標簽的商品,推動了小眾設計師品牌和獨立工作室的產品銷量快速增長。
面對這一變革,眼鏡行業需采取差異化策略:企業應當思考如何在標準化產品中融入個性化元素,或通過孵化子品牌來滿足特定群體的需求;而中小商家和創業者則需深耕細分市場,精準捕捉特定人群的痛點,打造兼具獨特賣點和品牌故事的產品。隨著消費者選擇權的進一步擴大,“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消費將成為主流,人們不再被動接受市場提供的標準化商品,而是找到屬于自己的眼鏡產品,使其成為彰顯個人風格與態度的時尚符號。
今年“618”大促中,“即時零售”模式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加速滲透態勢。它徹底改變了傳統電商次日達、隔日達的物流模式,以“線上購物、線下1小時甚至半小時達”的速度,精準滿足了消費者對“快”的極致追求。以隱形眼鏡品類為例,其憑借剛需特性在即時零售領域展現出顯著優勢。海昌、博士倫、庫博等品牌紛紛加大布局力度:一方面與零售店、專賣店、藥店建立深度合作網絡,另一方面推出“買一送一”“第二副半價”等專屬促銷活動,有效刺激了即時消費需求。
未來,即時零售將進一步細化服務顆粒度,如實現更精準的預約送達、更個性化的商品推薦等。對于商家而言,加強O2O布局,提升門店的數字化運營能力和履約效率,是抓住即時零售紅利的關鍵。
近年來,國家對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的持續投入,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穩步增長,為下沉市場消費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縮小了信息差距,使下沉市場的消費者能夠更便捷地獲取商品信息和享受線上服務。
隨著一二線市場競爭加劇,品牌和平臺紛紛將目光投向下沉市場,主要看中其龐大人口基數和尚未被充分挖掘的消費需求。在眼鏡消費領域,下沉市場對眼鏡的品質和功能需求同樣旺盛,但此前因信息不對稱和渠道匱乏,難以獲取優質產品和服務。如今,電商平臺的下沉讓高品質眼鏡以更實惠的價格直達鄉鎮消費者。接下來,品牌和電商平臺需更加注重因地制宜,開發符合下沉市場需求的眼鏡產品,并創新營銷方式,如社群營銷、線上線下結合等。同時,物流和支付等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也將為下沉市場的消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綜合來看,今年的“618”正在勾勒出電商行業的新面貌:以消費者為主導,以價值追求為核心,以技術賦能為支撐,并加速向全球化、精細化與可持續化邁進。這一變革不僅重新定義了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也為商家與消費者創造了更高效的連接場景、更精準的需求匹配,以及更具長期價值的共贏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