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為全球貿易創新和增長帶來新空間,“海外倉”提前備貨模式在提升跨境電商服務時效和客戶滿意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跨境電商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設施載體。我國作為全球最大跨境電商貨物出口國,海外倉建設方興未艾,供給嚴重不足,中資企業參與度偏低、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凸顯。民營企業作為跨境電商運營的主力軍,普遍存在海外倉建設融資難、資金出境難雙重考驗,也面臨海外倉運營與跨境電商產業鏈條融合不充分等問題。建議從培育龍頭企業出海、產業融合互促發展、資金金融支持等方面綜合施策,打通海外倉建設堵點,支撐我國跨境電商高速發展,提升跨境電商價值增值能力。
一、海外倉提升我國跨境電商綜合競爭力成效初顯
(一)海外倉成為跨境電商發展重要設施載體
我國跨境電商等新興貿易業態展現蓬勃生機,經海關總署初步統計,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快速擴張的跨境電商對跨境物流鏈打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國際航空貨運綜合成本高、海運時間長、中歐班列輻射范圍受限均制約了跨境電商發展,海外倉綜合成本低、時效性強等綜合比較優勢明顯,已逐步成為我國跨境電商賣家重要的發貨方式之一。海外倉還兼具流通加工、分撥配送、售后服務等多種增值功能,通過跨境電商物流本地化服務,全面提升用戶體驗,可進一步增強跨境電商用戶黏性,實現與跨境電商協同發展。2018年到2023年,采用海外倉模式的中國B2C出口電商物流解決方案市場規模激增,從486億元增長至2039億元,年均增速高達33%,遠超傳統直郵模式增速,海外倉對推動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海外倉助力跨境電商實現價值增值
近年來國際航空貨運和海運價格波動激烈,對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擴張和穩定發展帶來挑戰,海外倉作為跨境電商貨物的“前置倉”和中國商品出口的海外中轉站,通過提前在海外備貨等方式,既大幅降低了綜合物流成本,又有效保證跨境電商貨物交付時效和穩定性,顯著提升了跨境電商供應鏈韌性。同時,海外倉深度本土化運營便于電商企業進行庫存管理和市場預測,有利于拓展流通加工等功能,建立本地營銷渠道、提供定制化服務、提升售后服務水平,從而獲取境外服務帶來的增值空間。海外倉的合理布局建設已成為提升我國跨境電商全球競爭力、增強物流供應鏈增值能力重要抓手。
二、跨境電商高速發展下我國海外倉供給不足日益凸顯
(一)我國海外倉建設總體落后于主要發達國家
為加快搶奪跨境電商境外增值市場,電商平臺、跨境電商以及物流供應鏈企業等廣泛投入海外倉建設和運營管理,目前已形成多元化市場格局。全球最早拓展海外電商市場的國家主要為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等,這些國家海外倉建設起步較早、規模相對較大,其中美國是擁有海外倉規模最大的國家,占全球海外倉市場份額45%以上。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海外倉建設運營方面相對成熟,不少電商賣家已布局小語種國家海外倉,戰略性進行跨境電商海外市場拓展。目前,我國企業建設跨境電商海外倉超2000個,總面積近3000萬平方米,民營企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其建設運營的海外倉占比超過90%,優勢企業主要包括菜鳥國際、縱騰集團、遞四方、萬邑通等。
(二)海外倉規模不足已成為跨境電商發展掣肘
我國電商、跨境電商、快遞業務量均躍居世界第一位,并形成了一批龍頭跨境電商、航空貨運、快遞企業,但在海外倉發展領域與全球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以美國市場為例,速賣通、希音、Temu、TiKTok等平臺在美國年銷售額已超過200億美元,每家企業的海外倉需求超過200萬平方米,由于中資企業在美國海外倉規模較小,大量在亞馬遜、eBay、沃爾瑪等平臺經營的國內電商賣家主要租賃外資海外倉。同時,為應對海運價格波動等,大量小商品和服裝等需要大規模開展提前備貨,對海外倉需求更大,我國企業海外倉布局建設不足,不利于我國跨境電商貨物更好“出海”。
三、中資企業海外倉建設存在瓶頸制約
(一)海外倉建設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信貸等問題
海外倉建設投資規模較大,對資金需求較高,目前中資企業投資建設的海外倉主要采取租賃、改造升級、運營管理模式,對于租賃的普通庫房按照跨境電商要求進行翻新和自動化升級改造,每平方米成本達5000元人民幣左右,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投資壓力更大,資金來源成為制約海外倉布局建設的首要困難。一是資金“出海”審批周期相對長,由于海外倉分布國家廣,海外倉建設運營主體多,單個海外倉建設資金規模相對較小,但涉及項目數量大,國內資金參與海外倉建設均按流程審批;二是投資海外倉國內授信規模受限,由于海外倉資產多數分布在海外,國內銀行監控難、風險處置復雜,而大部分海外倉建設運營民營企業國內可抵押資產相對較少,難以獲得較大額度銀行授信,大部分銀行對海外倉建設貸款持謹慎態度;三是貸款品種不匹配,多數海外倉企業依靠銀行信用貸款,存在周期短、利率高、規模小等問題,無法適應海外倉長周期運營。
(二)海外倉運營與跨境電商產業鏈融合不充分
通過在海外主要跨境電商市場進行海外倉規模化、網絡化布局,為各類跨境電商企業、國際貿易企業提供綜合倉配等一體化服務,可釋放海外倉綜合價值,當前我國海外倉建設運營總體難以滿足跨境電商發展需要。一是海外倉增長速度遠低于跨境電商增速,跨境電商通過營銷手段依托平臺優勢能夠在短期內實現規模增長,而海外倉建設需要進行市場調研、商務談判、辦理升級改造手續、實施改造升級等多個環節,從謀劃到投入運營周期相對較長,不能快速適配跨境電商發展需要。二是海外倉建設運營企業與跨境電商企業、出口型生產制造企業等融合發展尚不充分,特別是在海外倉選址布局、設施功能要求方面未針對龍頭跨境電商、生產制造企業進行個性化定制,在資本運作、股份合作等方面合作較少,導致海外倉相對獨立運營,未深度嵌入跨境電商、生產制造企業供應鏈,不利于跨境電商與海外倉企業協同獲取海外價值增值。
四、打通海外倉建設堵點提升跨境電商增值能力政策建議
(一)營造龍頭海外倉企業“走出去”政策環境
加強海外倉布局建設引導,結合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型生產制造企業產品全球輻射情況和出口物流模式,定期發布重點國家和地區海外倉需求,引導中資企業加大對境外主要機場、港口、消費集中地海外倉布局。培育海外倉行業龍頭企業,鼓勵海外倉企業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支持海外倉企業引進國內先進自動化立體倉儲和分揀設備,提高海外倉綜合運營效率,并在海外倉應用展示中國智能物流發展成果。對重點海外倉龍頭企業,建議在外匯管理等方面加強政策協調配套,重點優化審批流程,為國內資本廣泛參與海外倉建設提供便利,提升跨境電商龍頭企業海外發展速度,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外倉骨干企業。
(二)為海外倉建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結合本地跨境電商及國際貿易發展需要,設立海外倉專項發展基金,重點支持海外倉智能化升級改造等。鼓勵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籌備專項資金支持海外物流體系建設,提供周期合理、較低利率貸款產品,覆蓋海外倉固定資產投資運營全周期融資需要。鼓勵金融機構為海外倉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如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支持符合條件的海外倉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上市等方式融資,拓寬融資渠道。在海外倉建設資金審批方面,做到集中授信借款,各海外子公司分別用款,切實降低海外倉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資金到位效率。
(三)推動海外倉與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協同“出?!?/p>
鼓勵參與國際貿易的各類企業,包括龍頭生產制造、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技術服務以及傳統外貿企業等,通過自建、合作共建或租賃等多種方式,整合各方資源共同參與海外倉網絡建設與運營。推動共建多種形式的海外倉,鼓勵海外倉龍頭企業與當地企業通過股權合資、項目合作等方式共同建設運營海外倉,有效規避當地市場準入、外資壁壘、行業監管、法律風險等,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配送車輛等資源,實現倉配一體化、本土化運營,提高海外倉適應性和服務效率。鼓勵跨境電商與海外倉企業信息互聯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動態管理庫存,協同開展售后服務、退貨再售等服務,共同獲取跨境電商境外價值增值。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