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信息技術實現跨越式進步,全球化浪潮不斷加劇,這時候企業間的市場競爭壓力也隨之加大。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成了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關注的核心。跨境電商作為貿易途徑之一,在嘗試和實踐過程中,要著重處理成本問題,這樣才能讓企業輕裝出海。
中小企業做跨境電商的意義
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影響,一方面在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中話語權較弱,另一方面又因 “船小好掉頭”,在藍海及冷門領域獨具優勢。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貿易往來愈發頻繁,這既為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市場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新的盈利增長空間。中小企業借助互聯網發展起來的跨境電商,能擺脫傳統國內貿易的競爭模式,并在互聯網平臺的助力下將產品推向海外,從而降低了參與國際市場的門檻。
做跨境電商,對中小企業來說,有幾點重要意義。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可將產品銷往全球消費者手中,這有助于直接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水平。同時,跨境電商打破了地域限制,能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從而能更精準地調整產品結構和定位產品價格。此外,全球供應鏈形成后,也為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不少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商,都實現了訂單量和利潤率的正向增長。
中小企業做跨境電商面臨的幾個挑戰
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時,也必然面臨挑戰。比如,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夠穩定,就是一項大挑戰。尤其是跨境電商監管趨嚴,相關規定還很復雜。其中,海關進出口手續和稅收是關鍵,由于各國政策不一樣,可能會帶來報關、消費稅、進口稅等一系列問題,考驗著中小企業跨境電商業務的穩定性;跨境電商里的產品和服務知識產權保護也很棘手,由于各國法律有差異,會加大中小企業維權難度,進而增加業務成本。另外,跨境交易中會產生數據流動,像交易數據和客戶個人信息等,這些數據跨境流動時有泄漏風險,最后都會變成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
同時,部分國家為保護本土產業,會對進口商品設限,甚至發起關稅戰,這就給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筑起了貿易壁壘。高關稅導致成本增加,讓企業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比如,一些國家制定了較高的進口商品技術標準、檢驗標準和認證標準,中小企業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達到標準線,從而減少了實際的收益。同時,中小企業進入跨境電商市場確實不容易,有些國家特意提高外國企業的政策、資金、市場、產品準入門檻,對同類企業區別對待,這就加大了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風險。在市場被壟斷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公平的參與權。
物流和支付體系也會給跨境電商帶來阻礙,經常出現不暢通或不透明的情況。物流方面,要涉及海關清關、跨境運輸和末端配送等問題,費時費力成本還很高。這主要受制于中小企業的規模,無法在與大物流企業的服務議價中占據有利位置;在支付方面,跨國貨幣支付渠道不暢,中小企業能選的支付方式不多,渠道少而且效率低,支付風險還會帶來高額的風險成本。
中小企業做跨境電商的低成本策略
研究各國政策 借勢尋求國際合作支持
中小企業想降低跨境電商成本,得先在法律法規和政策上多下功夫研究,借助國家和行業的力量,通過合作來優化成本。比如,要研究各國跨境電商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打造合適的政策環境。作為政府而言,應從跨境電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完善法律法規,明確中小企業在跨境電商領域的權利和義務。在此基礎上,加大政策扶持,針對參與跨境電商的中小企業,在財稅、注冊認證、進出口關稅等環節推出優惠方案,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增強競爭力。
同時,要重視開展國際合作,聯合各國中小企業,推動跨境電商貿易常態化。比如,借助我國“一帶一路”政策,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商貿往來,讓中小企業主動參與其中,積累跨境電商經驗。在國際合作中,著力優化政策制定、共同抵御風險,不斷降低中小企業參與跨境電商貿易的壁壘。
此外,中小企業還要著力培養和引進人才,通過定期培訓和資質認證體系,引進并自主培養優秀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為跨境電商的國際化發展做好準備。
借助科技之力 破除跨境貿易壁壘并降低產品綜合成本
政府可以在尋求國際合作的同時,引導中小企業借助科技力量升級產品質量,搭建圍繞產品的信息化網絡,盡可能降低跨境產品服務的時間成本和運營成本。比如,在技術層面出臺補貼和創新獎勵政策,通過專項資金扶持,讓中小企業能更投入地開展產品研發,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和產品推廣方面構建信息化矩陣方面,中小企業要加快跨境產品的數字化建設與轉型的步伐。針對中小企業跨境電商,要從提升運營效益出發,改進網絡條件,推動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推廣等環節實現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建立跨境電商信息共享平臺,讓中小企業能共享政策、市場、產品等方面的信息,促進跨境運營經驗的相互交流。
此外,還要大力借助產業力量降低產品綜合成本。比如,為中小企業搭建與院校機構之間的協同通道,依靠產學研結合,及時吸納跨境電商技術成果,實現行業和企業個體的雙重提升。
優化跨境產品供應及支付
中小企業參與跨境電商,若想破解物流、供應及支付等環節的難題,需依托互聯網,著力構建產品服務商供應鏈的多元化體系,尋找多樣的供應商。
其中,中小企業要建立覆蓋國內外的產品服務供應商體系,避免因單一采購某家供應商而導致成本上升,比如可能出現的供應中斷、價格大幅波動等情況。通過配備備份供應商,能保障價格和物流的穩定。
在跨境電商物流方面,要優選服務商并進行動態跟蹤監控。比如,為降低物流損耗成本,可實時監控貨物運輸狀態,確保物流運作可靠。中小企業與物流服務商建立互惠合作,優化物流配送方案,既能降低物流成本,也能提高配送效率。
此外,還要優化支付體系,尋求多元化支付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信用卡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在內的多種支付方式,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支付習慣和需求。同時,也要采用安全加密技術和風險控制手段,保護客戶的支付信息與資金安全。中小企業可與支付機構合作,共同開發支付解決方案,提升支付體驗和安全性。
中小企業跨境電商要實現成本優化,就得直面政策、市場、產品、服務等鏈條上的挑戰,借助國家政策支持,依托信息技術,著力壓縮各環節的成本支出,讓中小企業在跨境出海中真正獲得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