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蔬菜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番茄采用無土栽培,能避免常年連作導致的土壤有害微生物積累、鹽類積聚、植物自毒作用等引起的植株長勢變弱、品質下降問題,降低土傳病蟲害發生概率,進而減少農藥的使用,提高番茄的產量和品質。同時,采用無土栽培還可以擺脫土地資源的制約,擴大農業生產空間。
一、栽培茬口和品種選擇
在溫室或大棚中,番茄無土栽培茬口分為兩種:一種是越冬茬長季節栽培,另一種是一年兩茬(早春茬和秋茬)。鞏義市冬季溫度較低,綜合考慮節能和經濟效益,建議選擇一年兩茬模式。應選擇耐低溫弱光且耐病性強的品種,如中雜11、佳粉15、卡魯索、博格特、博優、金棚8號、東風1號等。
二、育苗和定植
早春茬番茄一般是在11—12月育苗,翌年1—2月定植,4月開始采收;秋茬番茄是7月育苗,8月定植,10月開始采收。
(一)育苗
復合基質栽培育苗可以采用穴盤育苗,育苗基質多采用草炭和蛭石,把它們按 2:1 或 3:1 比例混合,穴盤采用72穴或128穴。育苗前將基質和穴盤消毒,基質放入穴盤中,清水澆透,把經浸種催芽后的種子按每穴1粒播種,覆蓋約 0.5cm 厚的基質,適量噴水,保持基質濕潤。種子出苗后,定期用山崎番茄配方或1/2劑量的日本園試配方稀釋液澆灌。
(二)定植
栽培基質可以使用常用的復合基質配方,如草炭:蛭石:鋸末 τ=1:1:1 或草炭:砂 ε=3:1. 基質在使用前要進行消毒,經濟實用的方法是太陽能消毒。在夏季晴天,把基質堆成方形堆,高 20~25cm ,堆放的同時噴水,使基質含水量不少于 80% ,然后把基質用塑料薄膜蓋好,密閉棚室10~15天即可。
待番茄幼苗達到成苗標準(3葉1心)時要及時定植,將幼苗從穴盤中帶基質取出,然后栽種到栽培袋或栽培槽里。定植前5~7天,要進行煉苗,減少營養液的澆灌量,防止幼苗徒長,提高番茄幼苗適應定植后環境的能力,培育壯苗。秋茬番茄播種后要注意遮陽,定植宜選擇在晴天上午。定植時采用寬窄行的形式,株距35~40cm ,栽培槽內行距 40~50cm ,栽培槽間行距約 130cm ,定植密度為2.4萬 ~3.3 萬株·hm-2
三、營養液管理
(一)營養液濃度管理
番茄無土栽培無論什么品種、栽培季節和栽培方式,都可以使用山崎蕃茄配方,只是根據生長期的不同,營養液的濃度有所調整。生長初期,為防止番茄植株旺長,采用0.7倍劑量;1~3花序使用標準配方;到摘心期,濃度增加到1.5倍劑量,然后逐漸增加濃度到1.8倍劑量;12花序以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達到平衡狀態,繼續使用標準配方。
(二)供液方法
番茄基質栽培一般采用開放式滴灌供液,供液以保持基質濕潤為原則,每天每株供液約1L,進入結果期每天每株供液約為2L,一般白天供液2~4次。供液時多為過量供液,允許有 8%~10% 多余的營養液流出,且每隔7天滴灌1次清水沖洗基質中積累的鹽分。
(三)溫度管理
營養液溫度容易受氣溫影響,一般保持在 15~23°C 適宜番茄生長,最低溫度為 13°C ,最高溫度為 25°C, 否則會影響植物根系的養分吸收和呼吸,從而影響其產量和品質。因此,建種植槽時可以采用泡沫塑料板等保溫性較好的材料。氣溫管理和土壤栽培一樣,實行變溫管理。
四、植株管理
當番茄植株長到 30cm 高時,用一根繩從根部開始圍繞每個果穗呈“S”形向上吊繩固定植株,防止番茄倒伏。在第一花序已經開花或幼果開始發育時進行整枝,一般采用單干整枝法,陸續將所有側枝摘除,只留主干。在番茄生長中后期,及時摘掉下邊的老葉、病葉,有利于通風透光。待主干留足果穗后,在果穗上邊2~3片功能葉的位置進行打頂摘心。
要把握好側枝打權的時機,過早會抑制營養生長,過遲則會旺長影響坐果。在側枝長到5cm時進行第一次打權,此后在每個花穗下的側枝長到2cm時摘掉。注意番茄打權適宜時間是在晴天9:00—11:00或15:00—16:00,待葉面露水干后。
為避免因棚溫偏低、光照不足和濕度偏大導致的落花落果現象,可以在果柄涂抹 10~20μl?L-1 的植物生長調節劑2,4-D或者用 20~40μl?L-1 的防落素對花架進行涂、蘸噴灑。注意棚室內溫度低時適當提高濃度,溫度高時降低濃度,且要防止濺到生長點和嫩莖嫩葉上。
為保證植株的養分供應和番茄的品質,要及時疏花疏果,大果型品種每個花序保留2~3個果實,中果型品種可保留3~4個果實。
作者簡介:王倩(1987—),女,河南鞏義人,碩士,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