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月季白粉病菌重寄生菌活性篩選及生物學特性

2025-08-23 00:00:00湯燕萍李明嬌嚴夢玲李靖
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 2025年8期
關鍵詞:白粉病病菌菌絲

月季(RosachinensisJacq),屬于薔薇科(Ro-saceae)薔薇屬(Rosa)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享有“花中皇后”的美稱[1]。因月季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適應性強,易養(yǎng)護等特點,使得月季在園林綠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隨著月季的種植區(qū)域逐漸擴大,導致常見的月季病如白粉病[3]、黑斑病[4]、灰霉病[5]、銹病[]及枝枯病[等疾病頻繁爆發(fā),其中,由專性活體寄生真菌一薔薇叉絲單囊殼菌(Podosphaerapannosa)所引起的月季白粉?。≒owderymildew),已成為全球月季切花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一大障礙[8-10],全球各地,無論是露天還是溫室內栽培的月季,都容易受到白粉病菌的侵襲[11-12],這嚴重威脅到月季的生產(chǎn)與資源的保存[13]。月季白粉病主要危害其嫩梢、葉和花蕾,嫩葉染病后多向上卷,發(fā)病部位產(chǎn)生大量白粉,危害嚴重時,植株生長不良,開花受到抑制,影響觀賞效果[14]。重寄生現(xiàn)象是指一種真菌寄生于另一種真菌,即病原菌被其他微生物寄生并吸取其營養(yǎng)供自身生長繁殖,被寄生的真菌則稱為寄主真菌(mycohost),寄生真菌被稱為重寄生菌(My-coparasite)[15-16]。重寄生現(xiàn)象在自然界中廣泛發(fā)生,利用其能夠抑制之殺死病原菌的特性,成為植物真菌病害防治的重要防治機制之—[17]。

在生物農(nóng)藥、抗菌素及天然藥物的快速開發(fā)背景下,活性篩選被視為微生物資源開發(fā)的首要步驟,并對真菌的抑菌活性進行深入研究,使其具有深遠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應用意義。經(jīng)過篩選,確定出具有廣泛抑菌能力的菌株,并將這些菌株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制成實際生產(chǎn)中的生物菌劑,生物菌劑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常見的植物疾病,而且對于環(huán)境的污染和傷害也相對較小。生物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篩選和利用微生物制劑是防治月季白粉病的有效手段。目前關于月季白粉病的防治研究中,宗新穎等[18]發(fā)現(xiàn)400g/L 的氯氟醚菌唑懸浮劑,在每公頃使用90~150g 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月季白粉病,防治率達到 74.09%~78.96% ,且不會對月季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王麗花等[19]發(fā)現(xiàn)600倍10億孢子/g枯草芽孢桿菌Y1336對月季白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Matysiak[2o]研究發(fā)現(xiàn)在紅光LED下生長的月季可以提高對月季白粉病的抗性。

本研究對月季白粉病菌中的重寄生菌進行抑菌活性篩選及生物學特性研究,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該病害的發(fā)生機制,為月季白粉病的生物防治及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菌株:由西南林業(yè)大學提供并保藏于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共13株,從云南省昆明市郊區(qū)溫室大棚月季白粉病葉中分離的重寄生菌,菌株編號及其歸屬見表1。

表113株重寄生菌菌株歸屬

Table 1 Attribution of the 13 mycoparasitic strains

供試病原菌:辣椒炭疽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sp.vasin-fectum),均由西南林業(yè)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提供。

供試培養(yǎng)基:PDA培養(yǎng)基:其中包括馬鈴薯200Πg ,葡萄糖 20g ,瓊脂 20g ,無菌水 1000mL 調至自然 ΔpH 。

1.2 菌株的活化

供試菌株和植物病原菌的活化過程:取出凍存在一 80°C 的菌株,將其置于 的水浴鍋中解凍 5min ,在確保無菌的條件下,從凍存管中取

出菌塊,并將這些菌塊轉接到PDA培養(yǎng)基平板中央[21],在 25°C 恒溫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每個菌株設置3個重復。

1.3 安全性測定

將供試菌株培養(yǎng)7d后打取直徑 5mm 的菌塊,采用刺傷接種在滅菌的健康月季葉片上,以接種無菌的培養(yǎng)基為對照(CK),接種后的葉片置于培養(yǎng)皿中,用潤濕的棉花包裹葉柄部,保持培養(yǎng)皿內濕潤但無積水,在 25°C 保濕培養(yǎng),定期觀察葉片發(fā)病情況,及時記錄并拍照。

1.4 抗菌譜

在室溫下將供試菌株與植物病原菌菌株在PDA平板上對峙培養(yǎng),同時,植物病原菌分別放置于PDA平板的中央進行培養(yǎng),不做對崎處理。每個菌株3個平行,5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進行菌落直徑的測定和記錄,抑菌率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22]

抑菌率 O= (對照菌落直徑一處理菌落直徑)/對照菌落直徑 ×100%

1.5菌株粗提物抑菌活性篩選

參照郎八一等[23]的方法對供試菌株用PDA培養(yǎng)基室溫培養(yǎng)21d后用等體積有機溶劑[乙酸乙酯:甲醇:乙酸 =80:15:5 (體積比)]浸泡、過濾并重復3次,將所得濾液 45°C 減壓濃縮,浸膏加入 5mL 甲醇溶解獲得代謝粗提物;參照李萍等[24]的打孔法測定其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將植物病原菌培養(yǎng)至產(chǎn)孢后,將孢子用無菌水洗下添加到PDA培養(yǎng)基中混勻制備平板,再將40μL 粗提物緩慢滴加在直徑為 5mm 的圓孔中,滴加甲醇的孔作為對照(CK),每個菌株3個平行,將平板在室溫下倒置培養(yǎng),觀察并記錄抑菌圈的直徑。通過平板對峙法和打孔法,最終獲得1株對指示菌均具有較好抑菌效果的拮抗菌,即KMR13。

1.6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下列試驗參照李潤根等[25]的方法,所使用的菌餅均是在PDA培養(yǎng)基上以 25°C 培養(yǎng)7d,再使用直徑為 5mm 的滅菌打孔器在菌落邊緣打孔所得。

1.6.1不同溫度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在PDA培養(yǎng)基的中央接種菌餅,將其置于 4°C,25°C 、28°C,30°C,35°C 和 40°C 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第7天使用十字交叉法測量每種處理后的菌落平均直徑,每種處理重復進行3次。

1.6.2不同光照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在PDA培養(yǎng)基的中央接種菌餅,將其置于全光照、全黑暗、 .12h 光照和 12h 黑暗這3種不同的光照環(huán)境中, 25°C 下進行恒溫培養(yǎng),第7天使用十字交叉法測量每種處理后的菌落平均直徑,每種處理重復進行3次。

1.6.3不同 pH 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在無菌的環(huán)境中,使用 1mol/L 鹽酸和氫氧化鈉來調整PDA培養(yǎng)基的 ΔpH ,將其調至4、5、6、7、8、9、10、11、12,將菌餅接種至PDA培養(yǎng)基中央,于 25°C 下進行恒溫培養(yǎng),第7天使用十字交叉法測量每種處理后的菌落平均直徑,每種處理重復進行3次。

1.6.4不同培養(yǎng)基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將菌餅分別接種到馬鈴薯瓊脂培養(yǎng)基(PDA)、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yǎng)基(PSA)、PSKA培養(yǎng)基、LB培養(yǎng)基和察氏培養(yǎng)基(Czapek)平板中央,在 25°C 下進行恒溫培養(yǎng),第7天使用十字交叉法來測量每種處理后的菌落平均直徑,每種處理重復進行3次。

1.6.5不同碳源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基于察氏培養(yǎng)基(Czapek),分別加入等量的葡萄糖、麥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和甘露醇作為碳的來源,以無碳培養(yǎng)基為對照(CK),將菌餅分別接種到含有不同碳源的平板中央,在 25°C 下進行恒溫培養(yǎng),第7天使用十字交叉法測量每種處理后的菌落的平均直徑,每種處理重復進行3次。

1.6.6不同氮源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基于察氏培養(yǎng)基(Czapek),分別加入等量的胰蛋白脈、酵母浸膏、牛肉浸膏、氯化銨、尿素、硫酸銨和硝酸鉀這幾種作為氮的來源,以無氮培養(yǎng)基為對照(CK),將菌餅分別接種于不同氮源的平板中央,在 25°C 下進行恒溫培養(yǎng),在第7天使用十字交叉法測量每種處理后的菌落平均直徑,每種處理重復進行3次。

2 結果與分析

2.1 菌株的活化及安全性

對存放在 -80°C 的13株供試菌株全都活化成功,所有菌株編號為 KMR1~KMR13 。經(jīng)安全性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如表2所示,對照葉片未見損傷,菌株KMR12在第5天周圍葉組織大部分出現(xiàn)褐變,菌株KMR1、KMR3、KMR4、KMR10、KMR11在第7天周圍有限范圍內葉組織出現(xiàn)褐變,菌株KMR2、KMR5、KMR8在第7天接種部位葉片出現(xiàn)褐斑,菌株KMR6、KMR7、KMR9、KMR13在第7天葉片未見損傷,部分葉片損傷程度結果見圖1。

2.2重寄生菌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將13株重寄生菌與4種植物病原真菌進行平板對崎試驗,利用ANOVA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2接種后各菌株葉片損傷程度

Table2Degreeofleafdamageofeach strainafterinoculation

KMR13對白菜黑斑病菌、水稻稻瘟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均為最強,抑菌率分別為 20% 、 44% ! 46% 和 47% .KMR6對白菜黑斑病菌抑制作用最弱,抑菌率為4% ,KMR9對水稻稻瘟病菌抑制作用最弱,抑菌率為 13% ,KMR6和KMR7對辣椒炭疽病菌抑制作用最弱,抑菌率均為 20% ,KMR9對棉花枯萎病菌抑制作用最弱,抑菌率為 5% 。13株重寄生均對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強,對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是最弱的。

圖1接種后葉片損傷程度

Fig.1Degree ofleafdamageafterinoculation表3重寄生菌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2.3粗提物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13株重寄生菌的粗提物對4種供試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見表4。13種粗提物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較廣泛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明顯的菌株編號分別為KMR1、KMR3、KMR7、KMR12、KMR13,其中KMR7和KMR13對4種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廣譜抗性,KMR7對4種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徑均達到 3cm 以上,此外,KMR13對辣椒炭疽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圈直徑達到 3cm 以上。菌株KMR6、KMR8、

KMR11對4種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較弱,抑菌圈直徑僅在 1cm 以上。

針對4種植物病原真菌,對辣椒炭疽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KMR7和KMR13,抑制效果最弱的是KMR8;對白菜黑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KMR7,抑制效果最弱的是KMR6;對棉花枯萎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KMR7,抑制效果最弱的是KMR8;對水稻稻瘟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KMR13,抑制效果最弱的是KMR8。部分抑菌結果見圖2。

表4重寄生菌粗提物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Table4 Inhibi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by crude extracts of mycoparasitic

圖2重寄生菌粗提物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

Fig.2Bacteriostatic effect of crude extracts of mycoparasitic on plant pathogenic fungi

2.4 生物學特性

2.4.1溫度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如圖3所示,菌株KMR13在不同溫度下的菌落直徑存在顯著差異( Plt;0.05 )。試驗證明KMR13在 4°C~30°C 的溫度條件下均可以生長,其生長最適溫度為25°C~30 °C 。在試驗設置的6個溫度中,KMR13在 28°C 時長勢最好,菌絲致密菌落形狀規(guī)則,菌落平均直徑為 68.20mm ,顯著大于其他溫度條件,菌落在較低溫度時仍能夠生長,但在溫度高于 35°C 時停止生長。

2.4.2光照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如圖4所示,菌株KMR13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菌落直徑。在不同光照條件下,菌株KMR13菌落直徑略有差異。全黑暗的條件更有利于菌絲的生長,全黑暗培養(yǎng)7d菌落平均直徑可達 64mm ,但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圖3不同溫度對KMR13菌絲生長的影響Fig.3Effectofdifferent temperaturesonmycelialgrowthofKMR13

圖4不同光照條件對KMR13菌絲生長的影響

Fig.4Effect of different light conditionson mycelial growth ofKMR13

2.4.3 pH 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圖5為菌株KMR13在不同 pH 條件下的菌落直徑。菌株KMR13在 ΔpH 為 4~12 范圍內均可以生長,當pH 為 4~6 時生長比較快,在 pH 為10時生長最為緩慢,此時菌落平均直徑為 50.20mm ,說明在弱酸、中性、弱堿條件下,菌絲均可以正常生長。對于KMR13而言,最適生長 pH 為6,菌落平均直徑可達 79.80mm 。

2.4.4培養(yǎng)基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圖6為菌株KMR13在不同培養(yǎng)基條件下的菌落直徑。菌株KMR13能在5種不同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并且這些培養(yǎng)基對其菌落直徑有明顯的影響。特別是在PSKA培養(yǎng)基上,KMR13菌落直徑達到最大,平均直徑為 76.50mm ,菌絲發(fā)達致密,邊緣整齊。相比之下,在PDA培養(yǎng)基和察氏培養(yǎng)基上,KMR13菌落的生長速度稍慢,平均直徑較小,菌落平均直徑為 58.20mm,59mm ,但仍然比其他培養(yǎng)基要大。在LB培養(yǎng)基上,KMR13菌落的生長情況最差,直徑在所有處理中最小,菌落平均直徑為 44.30mm 。

圖5不同 ΔpH 條件對KMR13菌絲生長的影響

Fig.5EffectsofdifferentpHconditionson mycelial growth ofKMR13

圖6不同培養(yǎng)基對KMR13菌絲生長的影響Fig.6EffectofdifferentculturemediaonmycelialgrowthofKMR13

2.4.5碳源對菌絲生長的影響菌株KMR13在不同碳源條件下的菌落直徑如圖7所示。菌株KMR13在5種不同的供試碳源培養(yǎng)基上都表現(xiàn)出生長能力,尤其是在乳糖和可溶性淀粉這兩種碳源上,菌株的生長速度顯著加快,其菌落平均直徑達到 71.50mm ,其次是以麥芽糖為碳源效果較好,菌落平均直徑為 69.80mm ,以甘露醇為碳源時,菌絲生長最慢,菌落平均直徑為45.20mm ,但很接近于無碳培養(yǎng)基(對照組)。此外,在無碳條件下,該菌株雖能生長,但菌絲非常稀薄。2.4.6氮源對菌絲生長的影響不同氮源條件下菌株KMR13的菌落直徑如圖8所示。在7種供試氮源培養(yǎng)基上,KMR13菌絲均能生長,當?shù)礊榕H饨鄷r,菌株生長速度最快,菌落平均直徑為 76.70mm ,其次是以酵母浸膏為氮源效果較好,菌落平均直徑為 70.20mm ,以硫酸銨為氮源時,菌絲生長最慢,菌落平均直徑為31.70mm ,但以氯化銨、尿素、硫酸銨和硝酸鉀為氮源時都顯著低于對照組。此外,在無碳條件下,該菌株雖能生長,但菌絲非常稀薄。

圖7不同碳源對KMR13菌絲生長的影響Fig.7Effect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on growth of KMR13 mycelium

3 討論與結論

拮抗活性試驗表明13株重寄生真菌對4種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效果,對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強,對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是最弱的。其中,KMR13對白菜黑斑病菌、水稻稻瘟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活性最強,抑菌率分別為 20%44%46% 和 47% 。13種粗提物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較廣泛的抑制作用,其中KMR7和KMR13對4種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廣譜抗性,KMR7對4種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徑都達到 3cm 以上,KMR13對辣椒炭疽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圈直徑達到 3cm 以上。

通過平板對峙法和打孔法對獲得的13株重寄生菌的抑菌活性進行篩選,綜合篩選出一株具有較好抑菌活性的重寄生菌——KMR13。研究結果表明KMR13菌絲生長的最適條件:溫度28°C ,全黑暗, pH 為6,PSKA培養(yǎng)基,碳源為乳糖和可溶性淀粉,氮源為牛肉浸膏。對該菌株生物學特性的深入研究,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該病害的發(fā)生機制,為月季白粉病的有效控制和預防提供科學依據(jù)。

現(xiàn)階段,控制月季白粉病主要依賴于化學農(nóng)藥,雖然效果顯著,但會引起環(huán)境污染和病原體的抗藥性問題。由于植物具有較長的生長周期和復雜的分離提取步驟,其生物資源相對有限。然而,植物中的重寄生菌因其短暫的生長周期和大量的生物存在,能夠生成與植物類似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這有助于微生物生成有價值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26]。因此,尋找能夠代替植物的重寄生性真菌來治理各種植物病害已經(jīng)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在本次試驗中,從月季白粉病菌重寄生菌對4種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中進行了篩選,并從試驗結果中確定具有廣泛抑菌能力的菌株,并將這些菌株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制成實際生產(chǎn)中的生物菌劑,生物菌劑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常見的植物疾病,而且對于環(huán)境的污染和傷害也相對較小。但本試驗選取的植物病原真菌數(shù)量有限,因此對菌株KMR13的抗菌活性成分的分離和結構的鑒定,還需要進行更深人的研究,以便為建立高效的生物防治菌株奠定基礎[27]

參考文獻 Reference:

[1]曠野.“花中皇后\"成就美麗產(chǎn)業(yè)[J].中國花卉園藝,2019

(11):7.

[2]劉應珍,吳洪娥,金平,等.12個引進月季品種的觀賞性狀及園林應用[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14,42(5):188-190,193.

[3]楊佳,劉家迅,梁明泰,等.云南地區(qū)月季白粉病發(fā)生及抗性鑒定[J].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2023,54(10):2949-2957.

[4]李艷杰,普梅英,吳紅芝,等.云南省月季黑斑病病原菌分離鑒定[J].植物病理學報,2024,54(4):862-865.

[5]韓洋琳,李思思,袁文斌,等.云南地區(qū)月季灰霉菌致病力及抗藥性鑒定[J].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2021,52(9):2489-2497.

[6]汪文忠.月季銹病發(fā)生及防治[J].中國花卉園藝,2015(2):33.

[7]楊永青.鄭州地區(qū)月季枝枯病發(fā)生情況及綜合防治對策[J].陜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20,66(12):82-84.

[8]李成偉,姚曉惠,裴冬麗,等.幾種白粉病菌的顯微形態(tài)學分析[J].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08(5):68-71,75.

[9]LEDIUK K D,LORENZO L,DAMASCOS M A. Primerregistro de podosphaera pannosa(ascomycota)sobre rosacanina enargentina[J].Boletinde la Sociedad ArgentinadeBotánica,2010,45(3/4):231-233.

[10]向貴生,張真建,王其剛,等.月季白粉病及其抗性研究進展[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7,45(10):9-15.

[11]NOACK R.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J].Encyclopedia of Rose Science,20o3,1o(1):49-55.

[12]李克喜.月季主要病蟲害的防治(一)[J].農(nóng)村實用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4(9):44-47.

[13]GLAWE D A. The powdery mildews:a review of theworld'smostfamiliar(yetpoorlyknown)plant pathogens[J].Annual Review ofPhytopathology,2008,46(1) :27-51.

[14]李玉娥,史記.腈菌唑防治月季白粉病藥效試驗[J].農(nóng)藥,1999(3):23.

[15]楊艷紅,陳玉惠.植物病原菌重寄生菌作用機理的研究進展[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4,23(2):70-75.

[16]CARRINLG,RICO-GRAYV.Mycoparasites on thecof-fee rust in Mexico[J].Fungal Diversity,2002,11:49-60.

[17]楊艷紅.華山松皰銹病原菌重寄生菌的篩選及其作用機理初步研究[D].昆明:西南林業(yè)大學,2004.

[18]宗新穎,朱春雨,孟祥杰,等.氯氟醚菌唑對月季白粉病菌的室內活性及田間防效[J].中國植保導刊,2022,42(9):86-89.

[19]王麗花,楊秀梅,譚程仁,等.枯草芽孢桿菌Y1336對月季白粉病防效及土壤元素含量的影響[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8,31(12):2569-2574.

[20]MATYSIAK B.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ry LED lightingon the morp 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MiniatureRosa x hybrida‘Aga’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wderyMildew(Podosp Haera pannosa)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J].Plants,2021,10(2):417.

[21]萬佐璽,強勝,李揚漢.鏈格孢菌寄主選擇性毒素的研究現(xiàn)狀[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9(4):19-22.

[22]張苗苗,張蓉,陳偉,等.線葉嵩草內生真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測定[J].草業(yè)科學,2009,26(7):122-126.

[23]郎八一,李靖,謝津,等.木霉對5種病原菌抑菌活性篩選[J].生物災害科學,2013,36(2):142-147.

[24]李萍,張?zhí)m,舒展,等.瓊脂-孔洞擴散法測定物質抑菌活性中相關影響因素的探討[J].中國調味品,2017,42(8):47-52.

[25]李潤根,于鑫,孫琴琴,等.龍牙百合褐斑病病原的鑒定、生物學特性及室內藥劑篩選[J].核農(nóng)學報,2024,38(8):1487-1495.

[26]李向楠,周稚凡,劉風路,等.云南榧種子內生真菌的分離鑒定及抑菌活性篩選[J].生物災害科學,2016,39(1):20-26.

[27]隋國強,馬長樂,張金麗,等.云南榧樹內生真菌TNF53的分子鑒定及抑菌活性研究[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9,51(1):134-137.

Activity Screening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arasites of Chinese Rose Powdery Mildew

TANG Yanping,LI Mingjiao,YAN Mengling and LI Jing (Collgeof Biological ScienceandFood Engineering,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65o224,China)

AbstractTo identify the mycoparasite with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Chinese rose powdery mildew, the causal agent of powdery mildew in Chinese rose,this study screened for active mycoparasites and characterized their biological properties. Four phytopathogenic fungi (including Alternaria brassicae) were used as indicator organisms to evaluate the antagonistic potential of 13 mycoparasitic strains using dual-culture assays (plate confrontation) and agar plug diffusion assays. One isolate,KMR13, exhibited the highest inhibitory activity. KMRl3’s mycelial growth was further assessed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including temperature,light exposure, pH ,culture media,and differen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ll 13 mycoparasitic strains demonstrated antagonistic effects against the four phytopathogenic fungi. The strongest inhibition was observed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sp. vasinfectum ( 47% ),follow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46% ),Magnaporthe grisea ( 44% ),and the weakest against Alternaria brassicae ( 20% . Among them,KMR13 consistently exhibited the highest antagonistic activity across all pathogens.(2) Crude extracts from all 13 strains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antifungal activity. KMR7 and KMR13 had broad-spectrum inhibition,producing inhibition zones more than 3cm in diameter. (3)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KMR13 mycelial growth were identified as: 28°C ,complete darkness, pH 6. 0 ,PSKA medium,lactose and soluble starch as carbon sources,and beef extract as the nitrogen source.

Key WordsChinese rose powdery mildew;Mycoparasite;Antifungal activit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ceived2024-08-19 Returned 2024-10-11

Foundation itemThe Key Agricultural Joint Project of Yunnan Province (No.2023O1BD070001- 159);the Special Fund for Lo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Guided by Central Government (No.219001).

First author TANG Yanping,female,master student. Research area: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 microorganisms.E-mail:typ1872739499@163.com

Corresponding authorLI Jing,female,Ph.D,professor. Research area: microbial physiology and bio chemistry. E-mail:lijingcas@163.com

(責任編輯:潘學燕 Responsible editor:PANXueyan)

猜你喜歡
白粉病病菌菌絲
L-香芹酮對灰葡萄孢的熏蒸抑菌活性及抑菌機制初探
植物保護(2025年4期)2025-08-20 00:00:00
5種植物精油對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比較及薰衣草精油抑菌機制分析
植物保護(2025年4期)2025-08-20 00:00:00
咯菌腈和苯甲·嘧菌酯與硒復配對向日葵菌核病的抑制作用
有些過期藥可用來養(yǎng)花
199份小麥種質白粉病抗性鑒定
自然新鮮事(自然新鮮的“實驗”)
丙硫菌唑·戊唑醇對小麥白粉病的田間控制效果研究
茶樹根腐病菌生物學特征及室內藥劑篩選
獼猴桃潰瘍病菌抗藥性的研究進展
落葉果樹(2025年3期)2025-07-30 00:00:00
肥城市蘋果銹病發(fā)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91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91丝袜|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婷婷丁香色|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国产日本视频91| 国产青榴视频|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久久免费成人|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欧美a√在线| h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有专无码视频|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91精选国产大片|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欧美h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青青操国产视频|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日韩毛片视频| www.av男人.com|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青青操视频在线| Jizz国产色系免费| 精品国产91爱|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日韩av无码DVD|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性爱网站|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亚洲看片网| 超碰免费91|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