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的一次模擬考試,發揮一向穩定的我意外失了水準。一回到家,我就把自己關在房間。不知過了多久,媽媽推開了房門,手中端著一只盤子,那是我最愛的哈密瓜,熟悉的香甜氣息彌漫開來。“我好像搞砸了。”我低聲說道。
媽媽沒有接我的話,而是指了指那盤哈密瓜:“還記得咱們挑選哈密瓜的時候,你總是會被它們表面的紋路所吸引。那些賣瓜的攤主常說,紋路爬滿身的哈密瓜才夠味。”
“不過你知道嗎?哈密瓜的生長周期為70~110天,比其他瓜類生長時間更長。從一顆小小的種子到成熟采收,它們不僅要經受風霜雨雪的洗禮,還得承受自身成長的壓力。”
我不禁疑惑:“怎么還會有成長的壓力?”
“你瞧見哈密瓜表皮上那白色網狀的紋路了嗎?那正是它們成長的‘勛章’啊。”媽媽頓了頓,接著說道,“哈密瓜大多種植在西北地區,全年日照長達3000小時,晝夜溫差有20℃。在這樣的環境下,哈密瓜拼命積累糖分、迅速生長,內部也在悄然變化。果肉細胞不斷分裂、增殖,當內在膨脹超出表皮的延展極限時,瓜果的表面便會裂開。”
“果肉暴露在外,不會軟化腐爛嗎?”我詫異地問。
“你說得沒錯。所以當哈密瓜的果皮裂開時,它會立刻啟動自我修復機制,裂痕處的細胞木栓化,風干后形成凸起的白色斑紋。這些斑紋像是一道道術后縫合線,抵御病菌和蟲子的入侵。同時,果皮在修復過程中合成酚類、酯類化合物,促進風味物質的積累,使哈密瓜散發更濃郁的甜香氣息。也正是在這樣不斷破裂和自愈的過程中,哈密瓜形成了網狀的表皮紋路。所以,哈密瓜的裂紋并沒有毀掉它,反而讓它變得更加堅韌,也賦予了它獨特的風味。我們也要學會接納人生中的‘裂紋’,一次小小的失誤或挫折并不意味著你搞砸了,反而給了我們自我修補和成長的契機。”
“裂紋”的出現看似不完美,實則是成長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