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值此歷史節點,《遼寧日報》報道組循著東北抗聯的戰斗足跡,以東北抗聯精神為敘事經緯,傾力書寫那段鐵血榮光。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本欄目特推出《遼寧日報》制作的“群山回唱”專題,陸續刊登相關文章,以饗讀者。
一場新雨初歇,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的青磚黛瓦泛著濕潤的光澤。“這位是羅登賢同志,他曾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犧牲時只有28歲…”展廳內,一群青年觀眾的目光與展板上的歷史影像交匯——那些定格在烽火歲月里的年輕面容,與眼前的參觀者年齡相仿。時光在此刻重疊,訴說著跨越百年的青春共鳴。
跨越山河
在沈陽市的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內,不銹鋼雕刻的歷任省委書記頭像熠熠生輝,羅登賢位列其中。1931年年底,26歲的他肩負黨中央的重托,走進這座院落。彼時,東北大地正籠罩在日寇的陰霾之下,而他即將在此播撒抗日斗爭的火種。
河南省確山,這座距離沈陽1500多公里的小城,是馬尚德的故鄉。1929年,24歲的他受黨組織委派來到沈陽投身抗日武裝斗爭,后來以“楊靖宇\"之名成為東北抗聯不朽的旗幟。
九一八事變后,山河破碎,國難當頭。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更多年輕人踏上了奔赴東北的征程_____
來自四川的趙一曼揮別家人和年幼的孩子,懷著“誓志為人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際”的豪情,毅然北上。
關內的魏拯民主動請纓,從北滿到東滿再到南滿,他的足跡遍布白山黑水,處處留下戰斗的印記。
他們中,有人放棄優渥生活,有人告別至親至愛,是“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讓他們選擇在這片異鄉土地上,為民族的存亡而戰。
逆行回鄉
1932年,25歲的張甲洲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抉擇。這位出身黑龍江省巴彥縣富商家庭的青年,毅然放棄清華學業,聯絡在北平求學的東北籍進步學生返回家鄉抗日。
故園焦土上,黨組織是唯一的燈塔。在中共滿洲省委指示下,張甲洲回到巴彥,以準備舉辦婚禮的名義著手組織抗日游擊隊。張甲洲變賣家產購買槍支,一手創立了巴彥抗日義勇軍(又名巴彥游擊隊)。這支隊伍由最初的200人,在半年時間內逐漸發展到1000余人,轉戰多地,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這些歸鄉赤子最懂黑土地的悲鳴,他們在黨的指引下穿過黑暗重返故土,家鄉的每道山巒都是他們的盔甲,每條冰河都奔涌著愛國的血液。
堅守故土
春末夏初,吉林省敦化市翰章鄉翰章村的陳翰章烈士陵園內,陳列館墻上,19歲的陳翰章在中學畢業照里意氣風發——這是他留存于世的唯一影像。
1932年,19歲的陳翰章背著母親縫的干糧袋,踏著沒膝的積雪,離開家鄉敖東半截河屯,加人了東北抗聯領導人之一周保中的隊伍。
黑龍江的寒冬,風卷著雪粒打在趙尚志的臉上,如同鈍刀在割。此刻,他正倚靠在一棵被炮火削去半邊的白樺樹上,與敵人進行殊死搏斗。來自熱河朝陽(現遼寧省朝陽市)的趙尚志,是東北最早的黨員之一。1933年,趙尚志帶著僅剩的7名隊員(一說6人)退入珠河(今黑龍江省尚志市)深山。僅用3個月,他就將這支隊伍發展成500人的“珠河反日游擊隊”
在故鄉的懷抱中,這群熱血青年化作最堅韌的根須,為了明天的太陽,甘愿成為燃燒的薪柴。
熾烈年華
沿著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向陽區濱江路與橋頭南巷交叉路口往東走上約110米,江邊的欄桿處立著一座石牌,上寫:趙尚志將軍軀體投江處。
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犧牲于黑龍江省鶴立縣(今屬湯原縣)梧桐河附近,“北滿之虎”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4歲。
據不完全統計,東北抗聯師以上干部近80人戰死疆場,其中軍以上干部超過30人。
1936年8月2日,31歲的趙一曼在被送往刑場的車上寫下遺書。那些對孩子的萬般眷戀和藏在烽煙里的愛,最終都濃縮進今天東北烈士紀念館二樓展示窗里的那封《最后的叮哼》中。
1940年2月23日,因叛徒出賣,35歲的楊靖宇被敵人包圍,最終壯烈犧牲。在吉林省通化市渾江東岸靖宇山上,楊靖宇烈士陵園如今已經建成70多年。陵園內那座白丁香木棺里,安放著英雄的身軀和頭顱。
1940年12月8日,27歲的陳翰章在與敵人的戰斗中被刺瞎雙眼,直至壯烈犧牲。如今陳翰章的外甥成了陳翰章烈士陵園的講解員。
白山黑水間,黨的旗幟化作 最堅韌的錨索,引導著一批熱血 青年,將破碎的山河緊緊錨定。
那些從祖國各地奔赴東北抗日前線的青年,為了民族的獨立與尊嚴,他們當中很多人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5歲之前—那是他們最熾烈的年華,也是信仰最灼人的時光。
征集啟事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全媒體策劃“群山回唱”發起“我和抗聯”特別征集活動。
我們需要您:
分享記憶:講述自己與抗聯相關的故事與經歷。
呈現珍藏:展示與抗聯相關的歷史見證一老照片、信件、日記、文件、實物等。
展示才華:提交你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及抗聯英雄原創的文藝作品(詩歌、散文、繪畫、書法、短視頻腳本創意等)。
征集時間:即日起至9月3日。
投稿方式:
電子郵箱:請將資料發送至357374173@qq.com。
微信聯系:添加征集聯絡人:盧立業。微信電話:18640078385(溝通細節或大文件傳輸)。
重要提示:郵件主題或投稿信息務必注明:“我和抗聯 + 您的姓名 +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