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抗聯紅色資源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鏈條完整、特點鮮明,用好用活抗聯紅色資源既是干部教育事業的責任使命,同時也能為新時代新征程東北全面振興提供強勁動能。
鑄魂育人價值??孤摷t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東北大地奮斗的歷史足跡??孤摷t色資源以其獨特性,體現著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政治目標的不懈追求,形成了對東北全面振興時代新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行為心態的培育價值。
經濟釋放價值。用好抗聯紅色資源不僅是一項政治工程、文化工程,還是一項經濟工程,是利黨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凹t色文旅”釋放的“紅色經濟”效應,對帶動革命老區經濟轉型、助力鄉村振興、推動興邊富民行動走深走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思政凝聚價值。抗聯紅色資源是東北地區資源寶庫中的典型代表和標識符號,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凝聚價值。借助豐富的抗聯文化資源,將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與抗聯紅色資源相互融合,拓展黨的基本理論宣講方式方法,更加全面、深刻、高效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促使黨員干部體悟黨的光榮歷程、領悟黨的光輝思想、感悟黨的時代使命。
文化引領價值。東北作為一個移民眾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根脈文化屬性明顯不足。全面振興中既要有對此目標的信心信念,更要有根植于此的相存相依的精神家園??孤摷t色資源的要素對東北人是一種共情,其所產生的強烈代入感,就是對新時代以身許國投身東北全面振興的一種無聲召喚、心靈牽引。
開發利用成果和存在的薄弱環節
目前,開發利用成果體現以下諸多方面:一是統籌性開發利用共識逐步形成。在東北全面振興背景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逐步轉換經濟發展動能,多元靈活探索與激活發展動力已經成為重要發展趨勢,因此,開發利用抗聯紅色資源價值,為東北全面振興賦能蓄力,客觀上已經成為各地逐漸認同的思想共識。二是跨區域交流培訓協作常態開展。在14年抗戰的艱苦歷程中,抗聯部隊活動的地域范圍覆蓋今天遼、吉、黑的大部分地區,留下了諸多珍貴的抗聯遺址遺跡。三省在充分挖掘抗聯資源開發利用價值的同時,也注重加強跨區域間交流協作,依托各級黨校、各類干部學院的教育培訓渠道,廣泛開展以“重走抗聯路”為紅色教育品牌的黨性教育活動,實現不同地域之間、不同行業之間的協作交流。三是典型化培訓陣地建設成績突出。開發利用抗聯紅色資源需要依托專業的教育培訓陣地加以推進實施。當前典型化教育培訓陣地建設,已經提煉總結出許多有益經驗做法。比如,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圍繞全省“三地三搖籃”紅色資源布局,積極打造以通化為核心區,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三條歷史軸線為延伸鏈的紅色教育平臺體系,教育部已將學院納入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
當然,抗聯紅色資源開發利用還存在薄弱環節:規范化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參與性保護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強;系統性學術研究有待進一步強化;深層次文化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
紅色資源賦能東北全面振興
健全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遵循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科學規劃、屬地管理的原則,確保抗聯紅色資源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
做好東北抗聯基礎性研究。整合黨史黨建、文化、旅游等單位研究力量,加強對抗聯紅色資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闡釋工作。結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同步開展東北抗聯紅色資源調查,摸清底數,更新數據庫,分類研究保護措施。開展對社會上散存的抗聯文物和文獻史料等的征集工作,深度挖掘各地區、各點位、各事件中真實鮮活感人的抗聯英雄故事,將征集到的口述史、回憶錄等資料進行專班專項整理,匯編成集,成系列、成體系,以備深度利用。圖書館、檔案館等單位要加強對抗聯文獻的深入挖掘,使那些塵封已久的文獻充分發揮作用,用史實說話。
走好紅色教育內涵式發展道路。著力聚焦抗聯紅色資源向優質教育資源的內涵式轉化。在講好抗聯故事上下功夫,講豐滿、講細節,有比較、有延展,更好地引起情感共鳴。在東北抗聯紅色資源聯通上下功夫,不局限于本地的遺址遺跡資源,做到多地多素材相互協同聯動。在教學目標認同上下功夫,使黨員干部在與黨的歷史、革命先輩、光榮傳統對話后,真正在思想上受到震撼、在對比后找到差距,凈化心靈、升華境界。
拓展抗聯文化產業鏈條。將紅色文化與冰雪資源相結合,打造一批雪村、雪鄉、雪鎮等紅、白交融的特色品牌,開發弘揚東北抗聯文化的駐場演出、爬冰臥雪戶外戰斗模擬等體驗項目。依托抗聯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遺址遺跡等紅色基因庫,組織專業人員開發富有地域特色和抗聯文化內涵的配套文創產品,不斷豐富紅色旅游產品供給。緊密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由政府統籌,建設一批抗聯小鎮、紅色鄉村。實行“政府 + 民宿 + 農戶”的新型管理模式,精選富有特色的鄉村民宿,打造典型樣板,力求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以創意營銷招商引資,不斷推出更多抗聯文化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游、休閑旅游項目,更好地滿足群眾、青少年對紅色旅游的需求。
強化科技和人才要素支撐。大數據時代,數字化為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提供了新的機遇。數字化手段不應只局限于數字化博物館、數字平臺、聲光電展示等技術手段,要發揮數字技術精準化、個性化、定制化優勢,從用戶需求出發,精準推送其感興趣的抗聯文化信息。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加大對各級黨校、干部學院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構建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紅色師資隊伍。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讓有意愿的村民通過參與鄉村紅色旅游發展實踐、接受技能培訓等方式,實現從小農生產者向現代旅游服務提供者的轉變。
總之,東北地區要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多元化拓展發展路徑,充分挖掘利用好抗聯資源富礦,從體制機制、基礎研究、紅色教育、人才支撐、產業發展等各個層面系統推進、持續用力,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聚力賦能。
(作者系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專職副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