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451.224文獻識別碼:A 文獻編號:1005-6114(2025)04-042-04
駐馬店市是河南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主產區,花生年種植面積超過33.33萬 hm2 ,占全省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的 26% 。而雜草是我國花生田重要的有害生物,通常可造成花生減產 5%~30% ,嚴重時可導致花生絕收[1]。花生田雜草種類繁多,其中發生量較大、危害較重的雜草有馬唐、稗草、牛筋草、狗尾草、青藉、鴨跖草、鐵莧菜、馬齒莧、龍葵、苘麻、香附子等,這些雜草發生程度逐年加重,防治難度持續上升,成為花生生產上的一大難題[2.3]
目前,花生田雜草的防除通常使用乙草胺、撲草凈、異丙甲草胺等土壤封閉劑和精喹禾靈、乙羧氟草醚等莖葉處理劑。但隨著除草劑不斷使用,近年來出現較多的生態安全和防效降低等問題[4]精異丙甲草胺與丙炔氟草胺的殺草機制和作用方式不同,復配可協同拓寬殺草譜,并延緩抗性發展[5]。有研究表明精異丙甲草胺與丙炔氟草胺復配可有效防除山東省和河北省的花生田雜草,且對花生安全[5.6]。但是該藥劑對河南省花生田雜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還尚未見報道。為明確 33% 精異草·丙炔氟微囊懸浮-懸浮劑不同劑量對河南省花生田雜草的防除效果,篩選出高效、安全的適宜用量,特開展本試驗,以期解決花生田雜草防治難題,為田間推廣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及實踐指導。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33% 精異草·丙炔氟微囊懸浮-懸浮劑,明德立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2% 乙·撲乳油,山東綠邦
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駐馬店市驛城區水屯鎮喬莊村農戶花生田,地塊平坦,土質為砂姜黑土,有機質含量22.4g/kg,pH 值6.0,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小麥,于2023年6月8日整地,6月9日播種,花生品種為豫花23,播量 12.5kg/667m2 。播種時施復合肥60kg/667m2 ,種肥同播。該試驗地雜草主要以稗草、狗尾草、馬唐、青藉、鐵莧菜、鴨跖草、苘麻為主。播種當天天氣晴朗,田間管理一致。
1.3 試驗設計
參照 51% 丙炔氟草胺和 96g/L 精異丙甲草胺防除花生田雜草的使用量,設置 33% 精異草·丙炔氟微囊懸浮-懸浮劑的3個劑量梯度(100、150、200mL667m2 ),進行土壤封閉除草試驗。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共設5個處理,其中4個藥劑處理,處理1-3為試驗藥劑處理,處理4為當地常規用藥處理,每個藥劑處理面積 300m2 ;處理5為空白對照,面積 30m2 。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施藥劑量具體見表1。各處理均為花生播種1d后(6月10日)使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土壤噴霧施藥,用水量為30L/667m2 。6月10日施藥當天,晴天,6月11日陣雨,6月13日晚小雨( 3mm ),6月 16~17 日中雨( 31.1mm? ),6月18日小雨( 14.9mm )。試驗期間氣溫正常,施藥后降雨適中,利于藥效充分利用。

1.4 調查內容與方法
花生出苗情況于播種后 15d 進行調查統計。藥后 7d,15d,30d,45d 分別目測花生出苗、生長情況,觀察花生長勢及安全性。藥后25d、45d調查除草效果,采用五點取樣法(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取 0.25m2 調查各種雜草的株數),統計試驗區內主要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最后一次調查時,取調查點內雜草的地上部分稱取鮮重。整個試驗期間持續監測藥劑對花生有無藥害。產量測定于9月27日(花生收獲期)進行: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取 1.5m 雙壟( |1.4m? 花生棵拔出,每小區共實收 10.5m2 ,摘掉全部成熟的莢果,摘果后稱莢果質量,以折干系數 55% 縮值系數 85% 折算莢果單位面積產量],計算增產率。計算公式:
株防效 (%)= (對照雜草株數-處理雜草株數)/對照雜草株數 ×100
鮮重防效 (%)= (對照雜草鮮重-處理雜草鮮重)/對照雜草鮮重 ×100
增產率 (%)= (處理區產量-對照區產量)/對照區產量 ×100
1.5 統計方法
調查數據采用Office2007進行統計,采用DPS7.05統計分析軟件中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顯著性檢驗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劑安全性評價
花生于播后7d基本齊苗。在花生出苗后目測調查,發現各處理均無明顯藥害反應;后期觀察各施藥區花生植株均生長發育正常,未發現生長異常現象,說明藥劑在本試驗條件下對花生安全。
6月26日(藥后 15d ),觀察花生出苗情況,統計種子出苗率。各處理對花生出苗均沒有影響,出苗整齊,出苗率均在 90% 以上,藥劑處理區的出苗率和空白對照無明顯差異(表2);藥后 7~45d 觀察,發現各藥劑處理區花生均生長狀況良好。表明本試驗藥劑對花生苗安全。
2.2 藥劑除草效果分析
施藥后25d(7月6日)的雜草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用藥劑量的增加, 33% 精異草·丙炔氟微囊懸浮-懸浮劑對花生田雜草的株防效有所提高。其中以處理3對闊葉雜草、禾本科雜草株防效最高,分別為 100%.99.63% ;其次為處理2,對闊葉雜草、禾本科雜草株防效分別為為 98.83%.99.17% ,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2、3防效均顯著高于處理1;以處理4(常規藥劑處理)的防效較差,顯著低于處理1-3;各除草劑處理對闊葉雜草的防效均高于禾本科雜草(表2)。

發生嚴重,空白對照區雜草密度達116株/ χm′ ,鮮重2206g/m2 ,嚴重抑制花生生長。與藥后 25d 相比,雜草防效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較高水平。此時田間優勢雜草以青藉、稗草為主,各處理防效以處理3最高,對闊葉雜草的株防效、鮮重防效均為 100% ,對禾本科雜草的株防效、鮮重防效分別為 91.76% ,92.10% ;處理2次之,與處理3無顯著差異;處理1對闊葉雜草的株防效為 86.06% 、鮮重防效為90.19% ,對禾本科雜草的株防效為 84.62% 、鮮重防效為 86.88% ,顯著低于處理2和3;處理4(常規藥劑處理)的防效最低,且顯著低于處理1-3(表3)。

2.3 產量效應分析
測產結果表明, 33% 精異草·丙炔氟微囊懸浮-懸浮劑各處理均顯著提高花生產量。其中,處理3的產量最高,為 369. 14kg/667m2 ,增產率為928.46% ;其次為處理2,產量為 360.23kg/667m2 ,與處理3之間無顯著差異;處理1產量 320.14kg/ 667m2 ,顯著低于處理2和3;常規藥劑處理(處理4)的產量較低,為 261.63kg/667m2 ,增產率為629.14% ,顯著低于試驗藥劑各處理。雜草對花生的單位面積株數、單株結果數影響較大:調查發現,藥劑處理區單位面積株數在11500株左右,株果數在20個左右;而空白對照區單位面積株數在6000株左右,單珠結果數僅4~5個,最終產量僅為35.93kg/667m2 ,減產顯著(表4)。

3結論與討論
花生田雜草防控面臨嚴峻挑戰,夏季氣溫偏高、雨水偏多的條件下,青藉、鴨跖草、馬唐、稗草、香附子等雜草在花生生長期間連續出苗,且生長速度極快,常規莖葉處理除草劑不能對雜草有效控制。丙炔氟草胺與精異丙甲草胺殺草譜互補且作用機制不同,復配能夠擴大殺草譜,持效期長,降低雜草抗性風險,可用于防治大豆田和花生田一年生禾本科和闊葉雜草[8.9]
本研究表明, 33% 精異草·丙炔氟微囊懸浮-懸浮劑在花生播后苗前不同劑量土壤封閉處理對花生田雜草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該藥劑100、150、200mL/667m2 3 個劑量的處理對花生田雜草總株防效在 85.34% 以上,總鮮重防效 88.51% 以上,增產率為 791.37% 以上,且隨著用藥劑量的增加對雜草的防效、產量有所提高; 200mL/667m2 處理防效雖優于 100mL/667m2 和 150mL/667m2 處理,但產量與 150mL/667m2 處理無顯著差異。綜上,從安全經濟有效等角度綜合考慮,推薦花生播后苗前使用33% 精異草·丙炔氟微囊懸浮-懸浮劑 100~150 mL/667m2 進行土壤封閉防治花生田一年生禾本科和闊葉雜草。但土壤封閉處理防效易受土壤溫度降雨情況影響,土壤封閉后10d內沒有出現有效降雨時應考慮土壤造,以提高防效。
參考文獻
[1]李儒海,褚世海,黃啟超,等.湖北省花生主產區花生田雜草種
類與群落特征[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7,39(1):106-112.
[2] 王睿文,李春峰,張存霞.河北省花生田雜草發生情況調查及防除技術建議[J].中國植保導刊,2007(5): 32-33+31 :
[3] 張俊,劉娟,臧秀旺,等.花生田常見雜草防治措施及展望[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1):141-145.
[4] 田中華,蔣玉蘭,尹月浩,等.中國南方花生田草害防治技術現狀與展望[J].山東農業科學,2020,52(1):162-167
[5] 王建平,劉小民,許賢,等 52% 精異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懸乳劑防治花生田一年生雜草的效果及其安全性評價[J].雜草學報,2020,38(4):44-48.
[6] 胡尊紀,張思聰,莊占興,等.丙炔氟草胺與精異丙甲草胺復配對花生田雜草的防除效果[J].雜草學報,2019,37(3):47-52.
[7] 郭珺,田莉杰.ARC菌劑在花生上的應用效果[J].河南農業,2024(19):28-30.
[8] 趙冰梅,朱玉永,王林.丙炔氟草胺與二甲戊靈混配使用對棉田雜草的防除效果及棉花安全性研究[J].植物保護,2021,47(3):250-255,264.
[9] 吳仁海,羅霄,徐洪樂,等.丙炔氟草胺對作物安全性及除草選擇性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22,42(12):5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