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協農事會”以平臺創新、選題精準、協商務實、機制閉環為核心,探索出一條政協履職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
“濮協農事會”是“ 1+3+N3 (“開誠商量” + “濮協農事會”“龍都民生匯”“主席微協商” +N 個基層協商平臺)協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以來,積極推進履職創新,以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為主要責任單位,打造“濮協農事會”特色協商平臺,服務“三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彰顯了政協優勢,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為“農”而建,精準選題彰顯品牌特色
緊緊圍繞“三農”領域改革任務和農民群眾關切,注重突出“農”的特色、“季”的特征、“域”的特點,科學選題,精準聚焦“三農”安排履職活動。一是積極對接上級立題。圍繞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三農”領域改革任務,與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積極聯系、加強溝通,參考省政協調研課題,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現代化、培育新型農業資本、推進農機裝備發展等,選取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課題。二是主動承接黨政交題。緊扣黨政所需,聚焦市委、市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與市農業、林業、水利等相關部門溝通確定課題,如糧食安全、鄉村旅游、大中型灌區建設、古樹名木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確保履職工作與黨政中心工作同向發力、同頻共振。三是廣泛面向基層征題。深入基層調研,傾聽農民群眾呼聲,選取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如農民增收、農產品銷售等,確保課題貼近實際、貼近群眾。
開展“濮協農事會·古樹名木保護”專題調研暨重點提案督辦活動

二、為“農”而專,深入協商專出質量水平
專委會以專業領域為組織原則,也是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發揮作用的基本單位,重點在“專”、關鍵在“專”,價值更在“專”,要立足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結合專委會工作實際,讓專屬品牌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一是發揮優勢整合專家力量。堅持學習在前,圍繞協商主題,精心組織界別委員開展專題學習,集中學習政策文件、先進經驗,為調研協商提供理論基礎和政策支撐;堅持調研在前,始終貫徹無調研不協商、無調研不建言的原則,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基層群眾,聽民聲、察民情,尋訪業內行家里手,實事求是摸情況、圍繞問題找癥結、集思廣益想辦法;堅持討論在前,召開專題座談會、研討會,研討交流、碰撞思想,深入探討課題的核心問題和實現路徑,明確調查研究方向和工作重點。二是因地制宜開展專題協商。嵌入“ 1+3+N′ 中協商體系,大題大協商、小題小協商、即時性問題靈活協商。每年選取事關“三農”發展的2個課題,如設施農業發展、森林鄉村建設等,納入市委辦、市政府辦、市政協辦聯合印發的年度重點協商計劃,會同政府部門開展協商,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協商專報,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對未納入年度重點協商計劃的一般性課題,如大中型灌區建設、種業安全等,邀請有關部門開展協商,在協商中助推工作提升、民生改善;對領導即時交辦或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如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古樹名木保護等,靈活運用現場協商、即時協商、網絡議政等方式,組織市直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現場協商,快速響應、精準施策,為推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對外開放貢獻智慧力量。三是立足實際解決專門問題。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圍繞“三農”領域重點工作,深入調查研究,務實開展協商,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履職成果。如,在即時協商中撰寫的社情民意信息《“幫扶車間”持續發展存在困難》,得到了副省長李酌的批示,為解決我省“幫扶車間”存在的共性問題提供了參考;關于全市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的問題及建議,推動市政府出臺了地理標志工作專項文件;關于古樹名木保護的建議,進入與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協同監督課題,檢察院就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出具《檢察建議書》,真正實現了政協履職與黨政中心工作的有效銜接。
三、向“農”而行,守正創新提升協商成效
今年,根據市政協九屆三次會議提出的“創新突破年”要求,進一步拓展提升,著力推動“濮協農事會”品牌建設向“農”而行、行穩致遠。一是跟進監督促落實。今年開始,將上年度重點協商課題納入下年度專項監督課題,持續跟蹤問效,推動協商成果轉化為具體工作措施。如,將2024年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和“鴿子產業發展”兩個課題納入2025年監督課題。這種“協商 + 監督”的閉環工作機制,不僅增強了政協履職的實效性,也實現了成果轉化的長效性。二是建章立制促規范。經過3年多的運行,已經初步形成了政協履職服務鄉村振興的較為成熟的做法。下一步,市政協將把“濮協農事會”的建設和運行上升為規范、固化為制度,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的操作規范,確保此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可持續發展。三是強基固本促提升。根據市政協九屆三次會議提出的“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專委會建設”的要求,推動專委會建設與委員黨支部建設相結合、專委會工作與界別工作相結合、專委會履職領域與政府對□單位相結合、專委會基礎作用與專業優勢相結合,探索建立專家委員兼職專委會副主任制度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服務人民、聯系群眾工作制度,形成相對固定的“農業專家人才庫”,搭好協商平臺、擴大有序參與,為“濮協農事會”品牌建設進一步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