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全國紡織復合人才培養工程高級培訓班(以下簡稱紡織高訓班)第五次課程在淮安舉行。在課堂學習之余,學員們還走進園區、企業,近距離感受洪澤纖維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前沿課程解析紡織科技與AI應用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高性能纖維及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主任王華平帶來《紡織纖維發展前沿趨勢》主題課程。他剖析了國際政治、科技發展、經濟發展、環境變化等因素對我國化纖產業的影響:國際環保政策升級驅動綠色纖維與循環經濟、智能纖維與物聯網融合拓展應用場景;3D打印與纖維結構設計顛覆傳統形態;消費升級驅動高端化與功能化纖維需求;區域經濟分化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等。他認為,先進功能纖維的發展趨勢已經從聚焦功能化與差異化,強調科技賦能與可持續發展,發展到深化綠色智能與場景創新。
武漢紡織大學客座教授孫瀟帶來《AI在企業中的運用》主題課程。他以AI對生活與工作的顛覆性影響為切入點,系統梳理了AI技術的演進階段、人機協作的核心能力框架,以及AI模型作為“大腦”,代理模式、MCP(模型上下文協議)、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作為“身體”的智能體工作能力。通過實操演示,他生動展示了不同AI工具的核心功能與應用場景。
實地探訪洪澤模式與企業創新實踐
近年來,洪澤聚焦高質量發展,圍繞“千億產業”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已形成‘ ?3+1, ’主導產業一纖維新材料、裝備制造、綠色食品 + 戰略性新興產業。
淮安市洪澤區委常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加祥介紹,當前,洪澤纖維新材料產業發展態勢強勁,已形成以臺華新材為鏈主的多品類、差異化錦綸材料產業鏈集群,以佩浦科技、三聯新材料為鏈主的綠色再生、差異化滌綸材料產業鏈集群;以超美斯為鏈主的芳綸材料產業鏈集群。未來,洪澤將不斷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場景化升級,如深化與東華大學的合作,共建纖維材料中試中心,為企業提供覆蓋全流程的中試服務;打造纖維材料檢驗檢測中心、紡織產品功能性體驗中心,結合企業實際項目開發更多可感知的應用場景等,以完善的產業生態圈助力企業發展,共同打造全國綠色低碳差異化纖維產業基地。
臺華新材(江蘇)有限公司由浙江臺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臺華新材綠色多功能錦綸新材料一體化項目”于2022年在洪澤成立。該項目總投資140億元,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2萬噸PA66差別化纖維、20萬噸PA6差別化纖維、10萬噸PA6再生差別化纖維、6億米高檔錦綸壞布面料和年染色20000萬米(含后整理10000萬米)高檔功能性面料的生產能力。在臺華新材辦公室人員馮悅的帶領下,學員們先后參觀了企業展廳與生產車間,直觀了解了企業發展歷程、核心產品及智能化生產流程。例如,其打造了新一代高性能錦綸品牌PRUTAC,更舒適、更輕量、更強韌、更有型、顏色更飽滿,為消費者提供了兼具功能性和親膚感的服裝原材料,并推出了化學法再生環保錦綸品牌PRUECO。
高訓班走進淮安,近距離感受纖維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在江蘇佩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紡織高訓班9期學員王志鵬的講解下,學員們深入了解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據介紹,佩浦集團通過物理法回收聚酯技術的突破,形成了“洗瓶-切片-紡絲”的再生聚酯全產業鏈,再生纖維的純度和質量接近原生級別,滿足國際品牌的嚴格要求。同時,卡樂紡項目可實現從廢舊瓶子到再生滌綸色絲的全產業鏈生產,并可實現全產業鏈物理法熔體直紡,生產再生滌綸白絲和色絲。值得關注的是,其正全力攻關生物酶解PET技術,致力于突破紡織品“舊衣到新衣”的閉環循環瓶頸,構建行業領先的“紡織品到紡織品(T2T)”再生模式。
江蘇三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柔性生產 + 纖維超市”模式,通過差異化纖維的自主研發與柔性化供給,精準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三聯新材料董事長、紡織高訓班5期學員王健康介紹,其主要生產生物基纖維SORONA、非氨彈性纖維LTY/PBT、再生PBT、再生PBT/PET、彈力仿棉MTY、超中空/超吸排/超吸濕/暖感/涼感/微多孔/發熱鎖溫/石墨烯/抗菌等功能性纖維、雪尼爾專用蒸紗、超細旦多孔纖維、陽離子纖維等產品。“我們與多個知名品牌開展深度合作,實現了從材料端到品牌端,品牌端連接市場需求端的新型商業模式。未來,我們將加大與品牌共研,成果共享。”王健康說。
在洪澤復合材料產業園,江蘇洪澤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鄧玉鴻介紹,產業園按照“基金 + 基地 + 產業服務”模式,構建從培植研發-中試-量產-檢測-研發的產業閉環生態,探索打造招得進、孵得出、轉得成的新材料科創之路一—洪澤模式。“依托復合材料產業園,洪澤大力發展高端纖維新材料產業,并與納川資本深度合作,旨在為科創型企業加速發展提供成長空間。”鄧玉鴻介紹。
此外,學員們還前往位于淮安市金湖縣的江蘇海科纖維有限公司進行參觀交流。海科纖維專注再生三維滌綸短纖生產20余年,擁有四條年產18萬噸的自主知識產權生產線。其明星產品“海科云絨”是一款超細超柔的螺旋立體卷曲新纖維,憑借優異的性能為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造芯。在此基礎上,其引入石墨烯概念,先后開發出石墨烯云絨和石墨烯量子點云絨。在海科纖維總經理、紡織高訓班8期學員李辰昊的帶領下,學員們深入走訪了清洗、前紡、后紡及成品等核心生產車間,通過實地觀摩,系統掌握了再生纖維從原料處理到成品輸出的全流程工藝細節。
“察覺,調整,提升,才能卓越。”課程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讓我們對纖維端的生產技術與產業邏輯有了更立體的認知,為后續業務協同奠定了專業基礎,收獲遠超預期。同時,每家企業的發展理念與創新實踐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借鑒,引發了我們對自身企業戰略升級的深度思考。”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