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6"月17"日,長江中下游正式入梅。遲到了3"天的雨季,卻帶來了突破歷史極值的降水。截至7"月上旬,長江中下游累計降雨量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58%,成為"1961 年以來同期最強降雨區。
國家氣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周兵指出,此次梅雨呈現“降水強度強、洪澇災害影響大”的特點。在湖北荊州、咸寧、黃石等地,平均降雨量較歷史同期偏多"1.5 到"2 倍。雨帶如同被釘在了長江中下游上空,4"次降雨過程不僅連續無間歇,且降雨區高度重疊。這種罕見的持續轟炸,讓大地再也無法承受。
6 月"28 日"14 時,“長江"2024 年第"1 號洪水”正式形成。警報聲中,長江干流蓮花塘至南京段出現近4"年來首次全線超警戒水位。
7 月"5 日"15 時"32 分,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團洲鄉防汛人員發出緊急報險:團北堤段堤面發生塌陷!僅僅"13 分鐘后,工程處險組抵達現場,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樁號 19+450處堤面下陷"1.5 米,堤身內坡大量出水,流量達"2 立方米每秒。
裝滿砂石的車輛火速趕往現場,但大自然的威力遠超人力。在眾人注視下,堤壩轟然決口,最初"10 米的傷口,在洪水瘋狂撕扯下,2"小時內擴展至100"米。
“不到"2 個小時洪水就來了,我堤下的一層房屋現在只剩下屋頂。”良心堡鎮村民謝桃香坐在間堤上的包裹堆中,眼睜睜看著家園被吞沒。
潰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到7"月6"日上午,決口寬度已達"220 米。洪水如脫韁野馬沖入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團洲垸,淹沒面積達"47.64 平方公里,占該垸總面積的92.5%。
警報聲中,一場與洪水賽跑的轉移行動迅即展開。“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快組織鎮村干部轉移垸內百姓,逐屋巡查,不留死角……”指令通過各級防汛系統火速傳達。
這場潰堤事故暴露了防洪體系的薄弱環節。團洲垸屬于洞庭湖區"24 個蓄洪垸之一,未列入重點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團洲垸是上世紀中期在沙洲泥灘上圍建起來的,部分堤段底子薄弱、地基不牢實、堤身土質差,堤線也存在不科學等問題。同時,因地處洞庭湖和藕池河交匯處,東、南、北三面臨湖,極易出險。團洲垸在"1996 年洪水中潰垸過,自"1996 年以來尚未接受過洪水考驗。更深層的原因在于氣候系統的劇變。周兵分析,“暴力梅”的成因有三: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穩定;梅雨鋒面暖濕氣流異常旺盛;全球變暖與厄爾尼諾事件的疊加效應。
“厄爾尼諾結束,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變化帶動印度洋海溫變化,影響東亞季風系統。”周兵指出,這導致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偏南,加劇了長江中下游的降水。
氣候變化的陰影已清晰可見。過去60"年間,長江中下游梅雨季的降水強度、極端降水頻次和強度均呈顯著增加趨勢。
洪水雖暫時退去,危機并未解除。長江委水文局預報中心警示,未來"10 天長江流域又將迎來持續性降水過程,主雨區將北移至長江上游和漢江。更嚴峻的考驗在于堤防本身,長期高水位運行后進入退水期,堤壩如同泡透的海綿,散浸、管涌、崩塌等險情發生概率大增。
7 月"9 日,洞庭湖團洲垸開始排澇作業。渾濁的洪水從被淹沒的土地緩緩退去,留下被淤泥覆蓋的家園。在華容縣潰口封堵現場,施工機械仍在加固新筑堤壩。“以車代倉”的"18 輛卡車永遠沉眠在堤基深處,成為這場人類與洪水較量的沉默見證者。
(綜合整理自人民網、湖北日報、央視新聞、中國青年網、中新社、中國氣象報社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