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教師在數學教學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創設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蘇州工業園區“易加學院”的出現,為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統計教學的融合搭建了可行性平臺,筆者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復式統計表》一課為例,從教學意義、實施路徑、教學反思等方面分享基于“易加學院”的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實踐。
一、基于“易加學院”的統計教學意義
1、提高前后延學效率
本案例的教學內容為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復式統計表》,隸屬“統計與概率”教學板塊。傳統的統計課堂往往受時間、空間、交流以及互動方式的局限,很多教學環節的開展不太靈活、教學技術與手段很難實現。受技術手段和教學平臺的限制,教師為節約課堂時間常常忽略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這一關鍵的教學環節。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的數據正確填寫復式統計表,能對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增強互動評價效能
“易加學院”的介入,確實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轉型。“易加學院”和其他教學軟件的配合,使學與教的方式發生轉變。“易加學院”不僅可以利用“前學”板塊收集學生課前調查收集的數據,也能快速統計學生當堂產生的數據,改善了課堂交流、課堂評價的效能,提升了課堂的效率。學生基于解決問題的需要經歷收集、整理、分析和表達數據的過程,體會數據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進一步增強數據觀念。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感受統計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基于“易加學院”的統計教學實踐
1、前共延學,革新教學方式
教學中,課前課后往往最容易忽視。“易加學院”的備課階段就引導教師從前學、共學、延學入手。教師可運用“易加學院”同步備課,完成從前學到共學到延學的教學設計。
前學設計根據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實際出發,設置數據統計、調查探究性的作業,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提供必要的前學素材,設置前學作業反饋。本案例在“易加學院”的“學生作業”板塊設置統計閑置物品數量的前學作業,學生在課前完成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操作。
共學環節的設計,應著重考慮利用“易加學院”互動課堂的交互性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共同學習,共學環節中應設立合適數量的課堂練習和課堂討論的環節,利用互動工具等信息技術手段共同突破課時中難點。
延學的設計,除本課時的延學作業外,還提供了用word或excel制作統計表的微云課供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在統計中的應用。課后針對統計表和統計圖的聯系和優缺點展開討論,助力學習內容深入淺出。
2、技術賦能,發展數據觀念
本課例在“易加學院”的支持下有著三次體驗統計的過程。
第一次統計體驗,教師在前學作業中收集學生統計家中閑置物品數量的數據,并對易加作業的數據進行處理,將每位同學各類閑置物品的數量填入單式統計表。在課上學生根據“易加學院”反饋上來的數據利用教學軟件開展統計過程。在個人的統計表合并成小組統計表后,學生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選擇最優作品與互動工具的收集圖片提交。
第二次統計體驗,還是根據學生課前統計數據提前處理為小組統計表,并將小組統計表發至學生平板,小組根據小組統計表的數據選擇合適的數據填入班級統計表中。學生可在白板素材中拖動輸入操作,并將小組結果提交上傳,教師可輕松選擇一組的作業進行展示,避免了繁雜的選擇挑選作品的環節。
第三次統計體驗,“易加學院”互動課堂就起到了靈巧的作用。教師在互動工具的投票功能上課前先輸入相應問題,在此環節發給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投票選擇自己最喜愛的體育項目,“易加學院”會自動生成每種體育運動喜愛人數的條形統計圖,數據的收集非常快速、直觀。學生根據“易加學院”上新鮮出爐的統計數據,獨立設計復式統計表并提交。
“易加學院”的使用,使得三次統計實踐在短短的40分鐘成為可能。教師依靠“易加學院”的功能收發學生作業,選擇合適的作品分析講解,完成課堂評價。學生依靠“易加學院”在短時間內收集整理數據,表達分析數據,發展數據觀念。
3、互動課堂,助推教學評一致
教師可利用“易加學院”互動課程中的評價功能,將評價真實發生。“易加學院”互動課堂中,“互動工具”可以作為課堂評價的主要抓手。其中包含投票、隨機選人、小組評分、課堂評價等多項評價功能。
本課例包含數次生生評價。第一次評價是每位學生對所展示作品的評價,學生對同學作品進行打分,達成反思他人作品和自我反思的目標。第二次評價使用隨機選人功能,隨機選擇一位學生點評,讓學生聆聽同學對自己的評價與建議。教師使用小組評分功能實現對每個小組的打分,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堂評價對每位同學進行打分評價、文字點評和提醒等。
綜上所述,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利用“易加學院”課堂互動課程中功能,進行師生評價、生生互評、交流互動,檢測作業的及時推動、課后討論評價區的設置也能主推教學評一致的落實。
三、基于“易加學院”的統計教學反思
基于“易加學院”的小學統計教學所取得的教學,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統計過程的優化
“易加學院”的前學作業板塊可以快速反饋課前的統計結果,有利于教師在課前掌握課堂所需基本數據并加以處理。“易加學院”的“互動課堂”板塊,具有現場投票統計的功能,可以實現現場數據的收集與反饋,大大節省了課堂中統計數據所花的時間,優化統計的環節中收集與整理數據的過程。
2、教學模式的優化
教學中,課前課后往往最容易忽視。本課從前學出發,將真實的統計過程放在課前,完成統計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第一步;在課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共同學習,探索課時重難點;在課后,學生完成項目化作業——《我是成績分析師》,借助制表軟件,通過對中國在亞運會上的表現展開統計分析,助力學習內容的深入淺出。
3、互動評價的優化
開展“易加學院”的“互動課堂”,學生可操作平板與同學、教師開展互動,優化了提交作業、情況反饋的過程,這是師生互動。將“易加學院”有機地和希沃白板等教學軟件配合,助力學生的課堂學習,這是軟件和軟件的互動。利用互動課堂中投票功能,完成生生互評。利用“課堂評價”板塊完成自我評價,體現了教學評一致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