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簽署共建“空中絲綢之路”諒解備忘錄,中哈民航業合作持續深化。政策框架的構建、民航基礎設施的優化以及跨境人員流動規模的擴增,形成了中哈民航領域合作的基礎支撐。市場發展與行業需求增長為兩國民航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在共建“空中絲綢之路”背景下,雙方可在政策對接、產業供需對接、樞紐共建和市場培育等方面加強溝通協調,為探索兩國民航業發展前景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中哈民航業合作;空中絲綢之路;民航業
引言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的結合部,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樞紐。基于其地緣環境,哈薩克斯坦通過發展航空運輸體系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拓展國際經貿合作、深化區域互聯互通,突破“內陸國”的地理局限。共建“空中絲綢之路”豐富了構建多邊合作機制的方式,哈薩克斯坦民航業呈現出的變化與中國民航市場的規模優勢形成互補,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和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中哈民航業供需對接、穩步擴大客運流量奠定基礎,進而促進雙邊合作效能提升。
一、中哈民航業合作的基礎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就兩國民航業發展保持著政府間合作。2015年,中國同哈薩克斯坦就擴大兩國間航空市場準入,促進航空公司經營便利化和加強雙邊民航關系進行會談,并簽署了拓展中哈航權安排的諒解備忘錄和會議紀要。2016年,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航空互聯互通”為主題的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民航合作會議,在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召開,中國與中亞國家就區域航空運輸自由化和便利化、航空安全合作、航空安保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等議題展開交流。2022年,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中指出要“逐步有序增開民用客運、貨運航班”。2023年,中哈兩國民航和交通部門共同簽署了《中國民用航空局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交通運輸部關于共建“空中絲綢之路”的諒解備忘錄》,標志中哈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共建“空中絲綢之路”達成共識,雙方將在航空政策協同,航空運輸開放發展、民航基礎設施領域和民航安全、綠色與智慧等領域展開合作,便于雙方人員往來和貨物運輸,促進各領域合作。政策框架的構建與行業實踐的推進相互結合,形成中哈民航業合作的政策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為中哈兩國民航業合作奠定了物質基礎。中國方面,截至2023年底,中國大陸地區運輸機場(不含香港、澳門)259個,全行業運輸機場共有跑道289條,停機位7508個,航站樓面積1857.9萬平方米,民航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33.26億元,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投資達到1241.3億元[1]。哈薩克斯坦方面,截至2021年,哈薩克斯坦境內大型機場數量達到23個,其中承擔國際運輸的機場數量達到17個[2]。哈薩克斯坦對阿拉木圖、奇姆肯特和克孜勒奧爾達等地機場的航站樓進行升級,并對阿斯塔納、阿克托別、卡拉干達、杰茲卡茲甘等地的機場跑道進行了維修,2025年將完成對阿克套和巴甫洛達爾等地機場跑道的維修,同時在卡頓—卡拉蓋、齋桑和肯德爾勒三個地區實施新機場修建項目。機場設施的現代化改建與新建工程對兩國民航業運營有著多維度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提升兩國航空運輸效能、優化服務資源配置、完善航線網絡布局等方面,同時為航空器維修保障體系提供硬件支撐,并為完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展現國家形象發揮功能價值。
人員往來頻次和規模的不斷增加為中哈兩國民航業合作提供了客流基礎。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政府關于互免簽證的協定》正式生效以來,中哈兩國人員往來的人次和規模有所變化,商務人士、旅游團、投資考察團等群體在兩國之間往來頻繁。截至2024年11月10日,經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口岸往來中哈兩國的人數達到18.2萬余人次,中國公民經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口岸前往哈薩克斯坦的人數達5.36萬人次,占出境中國公民總人數的31%,同時哈薩克斯坦旅客持普通護照免簽入境人數達3.85萬余人次,占入境外國人總人數的35%[3]。中哈兩國在人文交流、文旅互動、經貿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日漸深化,隨著雙邊免簽制度正式實施,跨境人員流動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民間交往正成為拉動兩國民航運輸市場的重要渠道。
二、中哈民航業合作的機遇
中哈民航業合作具有一定潛力。從哈薩克斯坦國內民航市場發展情況看,2023年以來,哈薩克斯坦國內民航市場有所增長,2023年哈薩克斯坦航空客運量達到1330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20.7%[4],2024年達到1470萬人,相較于2023年增長11%,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970萬人次,相較于2023年增長14%[5]。2023年,中國民航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61957.64萬人次,國際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達到2905.95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1461.7%,中國民航運輸的恢復與規模的擴增為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兩國民航業合作領域廣泛,涵蓋航班班次設定、航線規劃、航權開放、人才培養和航空搜救等多個方面。在航班班次設定方面,2024年于西安舉辦的中國—中亞民航領域合作小組首次會議上,中哈雙方達成共識,將兩國批準的航空公司航班頻率增加至每周124班,并就無頻率限制時執行貨運航班的可能性達成共識。此外,兩國計劃增加航空運輸企業數量,哈薩克斯坦將在中國境內增設新航點。在航權開放方面,哈薩克斯坦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獲得“第五航權”飛往中國的國家之一,并獲得通過第五、第六和第七航權無限次飛往中國海南(三亞、海口和瓊海市)航點的權利[6]。在航線規劃方面,兩國航空部門就開通新航線相互協調配合。中國方面,國航于2023年開通北京—西安—阿斯塔納航線,南航于同年開通西安—阿拉木圖航線,長龍航空則開通了杭州—阿拉木圖航線。哈薩克斯坦方面,阿斯塔納航空計劃增加飛往中國的航班數量,同時開通廣州至阿拉木圖航線。飛獅航空開通了阿斯塔納至烏魯木齊航線,同時開通阿拉木圖至伊寧直飛國際包機航線。人才培養方面,中國民航大學與哈薩克斯坦民航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師資隊伍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雙方通過搭建院校合作平臺,重點圍繞無人機和數字航空等領域,在開發、設計、維修和維護等方面開展研究,定期開展師資交流、學生互換、聯合科研項目合作,共同培養航空領域人才。航空搜救方面,中哈兩國于2019年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政府關于民用航空器搜尋與救援協議》,《協議》明確了執行兩國間搜救民用航空器的基本程序、信息通報原則和搜救合作內容,為深化兩國應急處置和促進搜救力量相互支援,提高搜救效率提供支撐。
三、中哈兩國民航業合作的前景
基于現有合作基礎,中哈民航業在政策對接、產業供需對接、樞紐建設協調共進及文旅市場培育等領域具備深化協作的潛力。
一是政策對接持續推進。2021年中國印發的《“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指出著力構建六大體系,實施六大工程,在航空安全水平、綜合保障能力、航空服務能力、創新驅動發展、綠色民航建設和行業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的提升和突破,到2035年實現從單一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跨越的戰略目標。2023年,中哈兩國共同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聯合聲明》中指出要大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并對兩國航空運輸恢復和航班數量增加表示滿意。2024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聯合聲明》中指出雙方愿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公正哈薩克斯坦”經濟政策對接。政策的有效對接對提升中哈雙方在民航合作的便利化程度,便于兩國民航業建設過程中協調一致,拓寬合作空間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
二是促進產業供需對接。哈薩克斯坦民航業擴張正驅動航空燃油供給及航空低碳可持續發展等關聯領域產生新的市場需求。受限于國內煉化能力,哈薩克斯坦較為依賴進口航油,然而居高不下的航油價格推高了哈國際國內航班的機票價格,對民眾形成較大壓力,影響了該國航空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哈薩克斯坦正在尋求航油進口多元化,中國可借此機會增加對哈航油出口。雙方還可通過加強溝通,就航油質量提升和物流運輸標準進行對接,實現雙方在制度標準方面的“軟聯通”。為應對航油供給不足的局面,哈薩克斯坦正對奇姆肯特煉廠進行升級改造,以提升煉化能力,擴大航油產能。該煉廠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和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合資,中國可發揮自身優勢為該項目提供技術支撐[7]。目前,在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全球航空業的關注點之一,2021年中國民航局印發了《“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指出要加快完善綠色民航治理體系、深入實施低碳發展戰略、開展民航污染防治、提升綠色民航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完善民航綠色發展體系,進而推動行業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為全球民航低碳發展作出更多中國貢獻。哈薩克斯坦正在布局可持續航空油料產業項目,相關項目獲得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資金支持,與此同時,逐步提升可持續航空燃料的使用比例正在成為該國航司航油使用的趨勢。中哈兩國可就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研發、綠色航空制造業、綠色機場建設等航空業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探索合作空間。
三是樞紐建設協調共進。雙方可就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及樞紐間協調聯動等方面開展合作。哈薩克斯坦計劃將阿斯塔納、阿拉木圖、阿克套、阿克托別、卡拉干達和奇姆肯特等六座城市的機場打造為國際性航空樞紐,并投入資金對相關機場進行現代化升級。中國亦在推進航空樞紐建設方面主動作為,重點推進“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暢通國際航空運輸通道體系,構建完善的國內航空運輸網絡、國際航空運輸通道及航空樞紐功能三大體系。具體實施方面,中國西北區域以西安和烏魯木齊為核心構建航空樞紐,織密健全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空中絲綢之路”國際航空網絡[8]。西安作為面向西部開放的重要門戶,其機場成為連接與溝通中國和中亞國家的核心節點。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改造升級后將為絲路樞紐持續擴容,現代化的機場設施和不斷織密的航空網絡將為海內外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服務。中哈兩國可就共建航空樞紐、實現樞紐間聯動協同開展合作,有序開通多城市多航線,提升兩國間航空通達性。雙方還可在空港經濟區聯動協作和多式聯運有效銜接方面進行探索,面向跨境人員優化綜合服務業態,增強航空貨物集疏運體系效能。
四是共同培育兩國文旅市場,持續營造人文與經貿交流氛圍,推動人員往來規模持續擴增,以需求牽引兩國民航業持續發展。以兩國互辦“旅游年”為契機,依托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打造民航客運旅游和商務專線。綜合運用智能化技術與設備,在兩國互免簽證基礎上,持續深化往來旅客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舉措,促進民航服務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共建“空中絲綢之路”背景下,中哈民航領域合作呈現機制化發展態勢,雙方在政策儲備、基礎設施建設及人員要素流動等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航空市場擴容客觀上推動了行業需求增長,促使雙方通過協同推進航線網絡優化、運力資源配置及專業人員聯合培養等舉措,為深化合作拓展空間。基于現有合作基礎與政策對接,中哈民航業可在政策協同機制、產業鏈供需匹配、樞紐共建及航空運輸與文旅產業聯動發展等領域持續合作,為探索兩國民航業發展前景提供實踐路徑。
參考文獻:
[1]2023年民航業發展統計公報[Z].北京:中國民航空局,2024:7,19.
[2]中國民用航空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哈薩克斯坦[EB/OL].2021-10-18.
[3]央視網.中哈互免簽證協定生效一周年兩國人員往來增長迅速[EB/OL].2024-11-10.
[4]哈通社.2023年哈薩克斯坦航空公司客運量同比增長20.7%[EB/OL].2024-01-30.
[5]哈通社.2024年哈薩克斯坦航空公司客運量超1400萬人次國際航線進一步拓展[EB/OL].2025-02-19.
[6]哈通社.哈薩克斯坦與中國之間的航班次數將增至每周124班[EB/OL].2024-06-21
[7]信曉東,許國宏.共建“空中絲綢之路”背景下的中哈航油合作機遇與挑戰[J].國際石油經濟,2024(10):31.
[8]鄭昊昱.“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航空樞紐建設[J].中國航務周刊,2020(46):57.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院院級課題(NO:25QYJ17)〕
(作者簡介:涂翰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研究實習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