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已構建起全面、完備且精細的制造業供應鏈體系。在制造業領域,從原材料采購至產成品銷售全流程需歷經多個環節、涉及眾多廠商,這些供應鏈上的廠商相互依存、共同發展。資金作為企業的生命線,確保供應鏈上企業資金充裕且高效運用,對于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至關重要。然而,受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影響,金融部門有時難以精準識別供應鏈中具有潛力且存在融資需求的企業,進而難以有效緩解其資金約束。以供應鏈中的優勢企業作為核心企業,為供應鏈上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信用背書,有助于提升需融資企業的信用水平。本文深入剖析制造業核心型企業供應鏈融資的運營模式與風險管理策略,期望能為制造業核心型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及推動其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供應鏈融資;制造業核心型企業;影響因素;風險控制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領域已形成共識:完整且穩固的供應鏈對于提升企業競爭力以及增強國家經濟活力具有關鍵意義。在供應鏈中,物流在各企業間流轉的同時,資金也如同血液般在各主體間循環。充裕且順暢的資金流動有助于構建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并推動供應鏈上企業的繁榮發展。在此背景下,以核心企業資信以及供應鏈企業間真實交易為審核依據的供應鏈融資模式應運而生。供應鏈融資對供應鏈上企業的發展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具體體現在:縮短企業現金占用周期,解決鏈內有潛力企業的融資困境,激發下游買方的購買意愿,助力整條產業鏈上企業的生存、發展與壯大。當前,許多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的制造業大型企業正逐漸呈現出平臺核心型企業的特征。本文將探討大型制造業核心型企業如何開展供應鏈融資的運營與風險管理,并分析影響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的因素,以期推動制造業企業供應鏈融資的發展。
一、制造業核心型企業組織供應鏈融資活動的價值
制造業企業從原材料采購到終端產品銷售,需歷經諸多環節與眾多廠商,供應鏈鏈條較長,供應鏈上各企業的穩健發展至關重要。具備供應鏈優勢的企業往往更易在競爭中勝出,如核心型企業華為,其強大且眾多的供應鏈企業對自身發展助力頗大。我國制造業的發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相對完整健全的供應鏈體系。而供應鏈融資活動的開展,對完整供應鏈的形成與發展極為有利。
供應鏈上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常出現賒銷、預付或存貨滯銷等情況,導致大量資金被占用,企業資金壓力驟增。同時,由于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資金實力薄弱等問題,融資難度較大,資金緊缺成為常態。因此,提高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緩解其融資壓力,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1]。
制造業供應鏈上企業業務聯系緊密,可將上下游企業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企業視作核心企業。制造業核心企業具有類平臺企業的屬性,對供應鏈上其他企業具有較強影響力與吸引力,可在供應鏈融資中承擔信用擔保角色。為管控供應鏈融資風險,作為供應鏈“鏈主”的核心企業,通常會投入資金搭建供應鏈融資信息平臺,以掌控供應鏈中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如著名電動車企比亞迪的迪鏈平臺,在供應鏈融資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核心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充當融資樞紐,使供應鏈上融資企業能夠更便捷高效地獲取資金,有效緩解其融資壓力。
制造業核心型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不僅能緩解鏈上企業融資壓力,解決鏈內有潛力企業的融資難題,還有助于刺激買方需求,促進商品銷售,減少資金占用,加速資金周轉,縮短企業現金占用周期,降低資金成本,加強供應鏈上企業間的聯系。如此,有助于整條產業鏈上企業的生存、發展與壯大,形成完整且富有競爭力的供應鏈。
二、制造業核心型企業基于交易的供應鏈融資活動解析
制造業上下游企業間存在大量交易,上游企業銷售的產品常為下游企業的原材料,供應鏈融資業務正是基于此類企業間交易而開展。
首先,應收賬款融資是重要的供應鏈融資活動。為促進銷售,供應鏈上企業多采用賒銷方式,導致銷售款回款緩慢,資金被買方占用,影響企業流動資金周轉。應收賬款在企業流動資產中占比較大,此時企業可將供應鏈貿易往來產生的應收款項作為質押物,由核心企業進行信用審核與擔保,以到期應收款項資金為還款來源,向金融機構申請提前貼現獲取資金,從而盤活資金、加速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2]。實踐中,車企比亞迪公司的應收賬款供應鏈融資業務運營具有一定代表性。為管理該業務,比亞迪開發了迪鏈平臺,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海量購銷數據的洞察、管理與監控。例如,供應商以賒銷方式向比亞迪供貨并取得應收賬款后,可獲得迪鏈憑證,經迪鏈平臺校驗后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迪鏈的亮點在于其電子憑證屬性,解決了傳統票據流通中拆分和傳遞困難的問題。此外,基于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迪鏈平臺能精準鑒別購銷合約真偽。
其次,存貨供應鏈融資是制造業核心企業重要的融資管理業務。企業存貨金額較大,在流動資產中通常占比達百分之六七十。在核心企業信用背書下,供應鏈上企業可將存貨(包括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質押給金融機構,并由指定物流企業監管,以此申請融資。存貨融資業務增強了企業資產流動性,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壓力。我國眾多白酒企業經銷商運用存貨供應鏈融資模式解決了資金占用問題。為便于組織供應鏈融資活動并管理風險,制造業核心企業通常打造強大的供應鏈融資管理信息平臺,對供應鏈上基于真實交易形成的短期資產進行提前變現,提高流動性。通過設立供應鏈融資管理平臺并引入銀行,可促進這些短期資產的規范管理。由此可見,制造業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有助于提高資金管理和使用效率,建立強大且穩健的供應鏈。
三、制造業企業供應鏈融資中的風險控制
制造業企業供應鏈融資中的風險控制對其健康發展意義重大。要做好風險控制,既需核心型制造企業精心設計、科學管理供應鏈融資系統,也需核心型制造業企業自身規范運營。
核心型制造業企業管控供應鏈融資風險的有力工具是建設強大的供應鏈信息平臺,以此克服信息不對稱,安全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核心型制造業企業業務量大,擁有眾多上下游供應鏈公司,積累了大量相關數據信息。如前文所述的新能源行業著名車企比亞迪公司打造的迪鏈平臺,便能有效管理供應鏈融資風險。比亞迪對供應鏈融資風險的控制主要基于大數據技術。首先,為識別交易真實性,比亞迪采用數字化簽約技術,與公安、工商管理、銀聯等部門數據庫合作,對供應鏈主體進行嚴格認證。且每筆交易在迪鏈平臺上均有編號,通過追蹤查詢編號可確保交易真實。其次,在數據安全保護方面,比亞迪充分利用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組建強大的數據處理團隊,有效防范數據泄漏風險,實現對供應鏈交易與融資的全程監控,評估企業信用,驗證成員身份。由此可見,類似“迪鏈”平臺的管理信息平臺能夠有效防范供應鏈融資中的信用風險[3]。此外,核心型制造業企業做好自身風險管理也是管控供應鏈融資風險的關鍵。核心型制造業企業規模相對較大,具有平臺型企業屬性,其發展狀況會影響眾多相關企業。因此,作為鏈主企業,核心型制造業企業除構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平臺外,還須具備風險憂患意識和自律精神[4]。恒大地產在此方面提供了反面案例,其供應鏈融資管理意識淡薄,利用供應鏈融資業務占用上下游供應鏈資金,導致資金流轉不暢,侵害了供應鏈方利益,最終造成多方受損。所以,來自核心企業上下游供應鏈企業的聯合他律以及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十分必要。
四、促進制造業企業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的建議
從前文分析可知,供應鏈融資對提升企業競爭力、構建產業生態以及增強整條產業鏈競爭力具有重要價值。那么,如何促進供應鏈融資的發展呢?
首先,影響力較大的核心型企業重視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至關重要。只有讓核心企業在開展供應鏈融資中獲益,才能提高其組織相關活動的積極性。發展供應鏈融資對核心企業而言,好處在于其可依據自身意圖選擇合作商家并構建供應鏈,從而擁有強大且穩健的供應鏈[5]。然而,缺點在于若被信用背書的融資企業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核心企業將連帶承擔財務風險,甚至代為償債,進而遭受損失。因此,要推動供應鏈融資發展,需激勵核心企業,保護其開展業務的積極性。若核心企業因開展供應鏈融資增強了供應鏈與交易的穩定性,進而提升了自身效益及供應鏈整體效益,將提高其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積極性。
其次,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供應鏈融資活動不可或缺。在供應鏈融資活動中,金融機構是授信主體,其積極參與對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極為重要。所以,管理部門推動金融機構參與供應鏈融資,對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6]。
再次,核心企業科學設計供應鏈融資運作機制十分關鍵。供應鏈融資運作機制設計涵蓋核心企業對上下游可融資企業的篩選,即選出具有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優秀中小企業進行合作;對基于貿易的供應鏈融資業務的設計,如應收賬款融資業務設計與存貨融資業務設計;以及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風險控制技術。為此,核心企業通常會建設基于交易的供應鏈融資信息管理系統,如比亞迪的迪鏈平臺。
最后,外部環境對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影響顯著。若宏觀經濟形勢良好,供應鏈融資風險較小,業務更易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出資方積極參與,也能有力助推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
五、結果與展望
本文圍繞制造業核心型企業供應鏈融資展開深入研究,全面剖析了其運營模式、風險管理策略以及業務發展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制造業核心型企業組織供應鏈融資活動具有顯著價值,不僅能緩解鏈上企業融資壓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還能刺激買方需求,加速資金周轉,增強供應鏈整體競爭力。
在供應鏈融資開展方面,應收賬款融資與存貨融資是重要方式。以比亞迪等企業為例,通過搭建供應鏈融資信息平臺,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了對供應鏈交易與融資的有效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同時,風險控制是制造業企業供應鏈融資健康發展的關鍵。核心型制造業企業需建設強大的供應鏈信息平臺,克服信息不對稱問題,并做好自身風險管理,具備風險憂患意識和自律精神。
為促進制造業企業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需多管齊下。一方面,要激勵核心企業,保護其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積極性,使其在獲益的同時,增強供應鏈與交易的穩定性。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管理部門應推動金融機構深度融入供應鏈融資活動。此外,核心企業要科學設計供應鏈融資運作機制,涵蓋企業篩選、業務設計以及風險控制等方面。外部環境對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影響也不容忽視,良好的宏觀經濟形勢和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將為業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制造業核心型企業供應鏈融資有望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管理。同時,政策層面應持續完善相關法規和監管機制,為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制造業核心型企業供應鏈融資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為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國家經濟活力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邊展,張紅艷.考慮資金約束的制造商雙渠道供應鏈融資策略[J].中國管理科學,2024(05):1-19.
[2]王超,余典范.企業數字化的供應鏈融資效應——基于商業信用視角[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3(10):109-128.
[3]宋華,陳思潔.供應鏈金融的演進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一個理論框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05):95-104.
[4]馬俊麗,郝曉艷.J公司供應鏈融資風險及應對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4(09):167-169.
[5]盧強,楊小葉,周琳云.關系治理和契約治理對于供應鏈融資績效的影響[J].管理評論,2022(4):313-326.
[6]謝世清,何彬.國際供應鏈金融三種典型模式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04):80-86.
〔基金項目:安徽省規劃辦課題(NO:AHSKY2020D47)〕
(作者簡介:張鳳蓮,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