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科幻世界》的刊名本身就是一個預言,意思是我們的世界終將變得科幻起來?最近一段時間,越來越多突破科學與科幻邊界的消息出現在了我們的新聞頁面:AI突破圖靈測試、遠古生物復活、剛剛出生的“恒星幼崽”、蘇聯發射的金星探測飛船正在返航……我一盤算吧,這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星際探索、“歷史”科幻……好像都有?嗯,最近的“現實”新聞品類豐富,“想象”大膽,符合《科幻世界》上刊標準——推薦給大家!
· 1941年6月27日,英國科幻作家詹姆斯·帕特里克·霍根(James P. Hogan)出生于英國倫敦。霍根擅長將推理作品的寫法融進科幻創作,筆下的故事通常充滿懸念。霍根的代表作包括《星之繼承者》《尼安德特人》等。他的《星之繼承者》曾獲1981年第12屆日本星云賞海外最佳長篇獎、1978年軌跡獎提名,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幻迷的必讀經典作品。
· 2014年6月15日,美國科幻作家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于美國俄亥俄州雅典市逝世。作為一位心理學出身的科幻作家,丹尼爾非常擅于描寫多重人格的人物,把握角色心理性格的細微變化。他的作品以《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和《24個比利》最廣為人知。他首次發表的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就榮獲1959年雨果獎。1966年,他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長篇版本又獲得星云獎。
4月27日,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在山東青島揭曉,郭帆憑借《流浪地球2》獲得了華表獎優秀導演獎。同時,《流浪地球2》還獲得了優秀故事片獎。華表獎是由國家電影局主辦評選的中國電影的最高政府榮譽獎。郭帆在頒獎現場專門感謝了原著作者劉慈欣:“沒有他那本小說,就不會有這部電影,感謝他為中國科幻做出的巨大貢獻。”
行空:祝賀郭帆導演,祝賀我們的“小破球”!
一艘來自蘇聯的金星飛船正在返回地球?1972年3月31日,蘇聯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港發射了一艘名為Kosmos482的金星探測器,但升空后沒多久,探測器就因為發動機提前熄火,留在了太空之中。而最近,太陽活動導致地球高層大氣受熱膨脹,Kosmos482在太空中受到的阻力越來越大,軌道也變得越來越低。這艘飛船在5月10日重返地球,最終落入印度洋。
行空:一個很好玩兒的科幻小說開頭~
近日,科學家在距離太陽系30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團潛伏在我們附近的巨大分子云,并以希臘黎明女神的名字厄俄斯(Eos)為其命名。厄俄斯不僅是太空中最為壯觀的單一結構之一,更可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分子云團。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布萊克斯利·伯克哈特表示,厄俄斯的發現對天文領域的研究意義重大,我們可以通過對厄俄斯的觀察,直接觀測分子云的形成和解離,以及星際氣體和塵埃轉化為恒星和行星的全過程。
行空:希望這位宇宙尺度的“小朋友”快快長大~
2025年5月16日至18日,第七屆科幻收藏和粉絲大會(ICCCon)在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舉辦。ICCCon由一位熱愛收藏的科幻迷Michael Havens于2018年創建,是一個專門為喜歡收集復古和現代玩具與收藏品的科幻迷提供去處的粉絲集會。到今天,ICCCon已經擁有了相當的規模,來自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數百家電影道具、角色扮演裝備、機器人構建器、漫畫書供應商到這兒擺攤供貨,數十位來自《星球大戰》《哈利·波特》《超凡戰隊》《侏羅紀公園》《印第安納瓊斯》等系列的客串明星前來玩耍,會場還有視頻游戲錦標賽、粉絲團體集會、播客錄制、藝術家現場演出等各種活動。
行空:熱愛的力量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