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成長不僅關乎個人前途,更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青少年而言,研讀經典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最重要的途徑,只有高質量的閱讀才能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奠定堅實人才基礎。
長期以來,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青總社”)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將引領青少年樹立堅定理想信念融入出版理念,以高質量出版為青少年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
精準定位正向影響青少年的出版要素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深刻指出,“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這就是優秀作品”。做好青少年閱讀服務供給,必須創作生產更多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優秀出版成果。
突出思想性的出版靈魂。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人生目標,是一個人一生奮斗的最重要基石。中青總社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重要要求有機融入出版內容,以鮮明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導向支撐起優秀出版物的精神內核。《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以“小故事”講述“大道理”,生動展現習近平同志關心指導青年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領袖情懷;在建黨百年推出《偉大從此開始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紅樓:北京大學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講述黨早期創建歷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出版“問道·強國之路”系列叢書和青少年版本,引導青少年從強國建設偉大實踐讀懂黨的創新理論形成的過程。
提升感染力的藝術表達。青少年正處于審美觀念和文化品位的形成階段,優秀的出版物應當兼具文學性、藝術性和可讀性,使青少年在讀書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國家版本館時,曾仔細觀看“三紅一創”“青山保林”的手稿及圖書版本,他感慨地說:“這些書當年都看過,激勵了多少人啊。這些優秀的老作品、老片子,現在也應該拿出來看一看、放一放。”中青總社堅守老一輩優秀出版人的初心,傳承出版“三紅一創”的革命理想主義,將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青春故事進行藝術加工,結集出版《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時代文庫》《新時代青少年成長文庫》,以“小切口”解碼“大格局”,為廣大青少年樹立青春標桿、明晰成長方向、激發成才動力。以《青年文摘》為代表的中青總社期刊矩陣,緊貼青少年成長實際,設立情感、人生、社會、人物、時尚、視野、文苑、熱讀等板塊,弘揚向上向善的社會美德,塑造了昂揚奮進的青年形象。
反映時代性的前瞻眼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作為以青年為主要讀者對象的中青總社,始終注重將敏銳的社會洞察力與深度的文字穿透力結合起來,努力引領這一最為活躍、最富朝氣的群體成長為開風氣之先的新生力量。圍繞用“青言青語”解讀黨的創新理論,中青總社聚焦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出版了《覺醒與超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式現代化》;聚焦闡釋“第二個結合”,出版了《大道相通: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魂脈與根脈:強國復興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座》,用學術的觀點、學理的闡釋,幫助青年人學習掌握蘊藏在黨的創新理論之中的世界觀、方法論。在文學出版領域,中青總社慧眼識珠,協助梁曉聲先生完成經典長篇小說《人世間》,達到了新時代現實主義題材小說創作的新高度;于上個世紀50年代創作的柳青佚作《在曠野里》,以其特殊的時代價值榮獲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開啟打破傳統評獎慣例的先河。
積極應對青少年閱讀面臨的變化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和廣泛應用,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成為年輕人的常態,青年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發生著深刻地改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互聯網發展,深刻洞察網絡已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生活的重要空間,強調要提高網絡育人能力,扎實做好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中青總社積極開拓媒體融合發展空間,向青少年提高符合互聯網時代特點的閱讀服務。
滿足青少年數字閱讀文化需求。面對互聯網對傳統出版的沖擊,中青總社充分利用數字出版技術和專業網絡平臺,打造互動性強、趣味性高的讀書產品,適應青少年閱讀習慣豐富閱讀形式,以尊重青少年成長規律的方式引導他們培養深度閱讀習慣。中青總社先后推出《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第一卷、第二卷網絡版和有聲書,幫助青少年隨時隨地通過閱讀收聽感知習近平總書記的高瞻遠矚、歷史擔當和人民情懷。截至目前,該書僅“學習強國”平臺網絡閱讀量就超過1.6億次,有聲閱讀930多萬次。為順應數字教育發展的趨勢,中青總社與北京嘉鴻永徽聯合開發的“中青云學”數字教材平臺于2025年6月正式上線,標志著中青總社在數字化教育領域邁上了新臺階。
運用立體化表達提升傳播效能。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于出版行業而言,探索書刊融合衍生空間,是關系到未來生產發展的重要命題。按照全媒體發展思路,中青總社深度探索“文學 + 影視”“古籍 ?+ 文創”“圖文 + 音頻”“文旅 + 研學”的融合發展模式。根據經典小說《紅巖》改編的電視劇《為了明天》即將與電視觀眾見面,與《常沙娜藝術大系》第一卷、第二卷同步推出的經典文創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由青年文摘雜志社精心制作的“青聽”欄目成為許多青年睡前打卡的必選,正在建設的青少年航天科普基地即將于2025年暑期與青少年見面歌曲、文創、有聲書、影視劇、研學游特色產品的持續開發,形成了高質量出版與現象級衍生的良性互動,逐步延長了現有業務板塊的價值鏈。
引領網絡文學健康發展新風尚。近年來,網絡文學越來越成為青年網絡應用的重要場景。為培養網絡創作人才、引領網絡文學導向、扶持文藝精品創作,中青總社加強與番茄小說、閱文集團合作,依托《青年文學》雜志廣泛的文學資源,邀請權威文學機構專家、專業作家、高校學者和青年工作者,以專業導師身份為網絡作家指導正確的成長路徑和創作方向;緊扣時代脈搏,聚焦現實題材與科幻題材,圍繞“大國重器”“煙火人間”“時代強音”等主題,挖掘思想深刻、社會價值突出的作品,為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注入新動能;以“青舟計劃”扶持30部作品創作,通過舉辦改稿會、創研會等活動,為打磨精品提供深度指導和專業評審,給予網絡平臺簽約、平臺推薦、流量扶持和成果轉化優先權益。目前,獲得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網絡文藝作品獎的《濱江警事》將由中青總社出版。
建立高質量出版生態的機制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主體,出版企業在建設文化強國、推動出版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破解傳統發展模式瓶頸,堅守良好信譽,發掘優質資源,重塑產業競爭力,共同構建高質量出版的新生態。
以企業改革創新加快實施創新戰略。未來的新生態需要跳出出版做出版,從傳統的“內容生產商”向“文化價值生態構建者”轉變,將出版內容視為可無限重組的“文化基因”,通過技術賦能創造新的價值形態;堅持以用戶為中心重構出版流程,從作者提供選題、編輯主導選題轉向用戶需求定制,建立“用戶反饋一數據洞察一快速迭代”的生產機制。告別“大而全”的同質化競爭,根據自身資源稟賦,鎖定差異化細分領域,建立記錄敘事型產品、知識服務型產品、創意互動型產品、數字運營型資產的內容生態體系。以技術應用為驅動,重塑生產與傳播鏈條,實施精品IP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跨界內容共創”。
以良好信譽提升自身品牌形象。未來的新生態需要構建信譽體系強化品牌影響力。內容是出版企業的“生命線”,高質量內容是信譽的直接體現,必須建立精選優質選題、嚴格審校流程,嚴把內容質量關,筑牢信譽基石。作者是出版企業的“內容生產者”,必須誠信簽約履約,搭建作者服務體系,才能維護良好作者合作關系,構建信譽口碑。讀者信任是品牌信譽的最終落腳點,必須優化讀者服務體驗,建立高效反饋機制,提供增值服務和延伸閱讀價值,才能提升用戶粘性和忠誠度。
以優質資源聚集帶動健康發展。未來的新生態需要整合優質資源優質突破發展瓶頸、構建核心競爭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構建創新型人才隊伍,必須突破行業壁壘,實現跨界人才的凝聚與培養。科學合理的人才布局,需要優秀的編輯人才為打造精品奠定基礎,需要優秀的用戶運營人才及時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數據支撐,需要優秀的復合型人才將優質IP轉化為新質生產力,需要優秀的國際傳播人才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出版企業良好的發展離不開生態化合作與資源共享,從垂直領域深耕到IP全產業鏈開發,從編印發的傳統產業鏈條到數字化資源的協同,逐步構建“內容 ”資源整合模式。
作者系中國青年出版總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