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古稱“西域”,歷史文化豐富厚重、五彩斑斕,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8月,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河南省委關于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部署,我隨省政協考察組赴新疆學習考察文旅融合發展情況,在張震宇副主席帶領下,先后到哈密市、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伊犁地區、喀什地區等地,就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促進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深入考察、學習交流。
新疆是我的第二故鄉。2016年—2020年,根據省委統一安排,我在任副總指揮,黨委常委、副書記、副師長。幾年時間,我和新疆的干部群眾一道,揮灑汗水、收獲希望,描繪發展藍圖,也結下了深厚友誼。這里的一點一滴、一草一木,每每想起,便會勾起無盡的牽念和向往。
故地重回,感觸良多。往日記憶、今日新貌,往日情結、今日驚喜,交織在一起,擇要以記之,為心底的牽掛、時代的發展做一個記號。
左公文化苑
左公文化苑坐落于哈密市伊州區廣東路,占地近20畝,由河南援疆投資3300萬元興建,2021年10月正式開放。整座建筑莊嚴肅穆、氣勢恢宏,集中展現了晚清重臣左宗棠臨危請命、收復新疆、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歷史。
在這里,我領略了左公家國天下的民族大義和運籌帷的忠勇謀略。19世紀70年代,面對清廷中樞關乎國運的海防塞防之爭,左宗棠寫下萬言書《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分析國家安危,指出“東南海防、西北塞防,二者都重要”。1875年,花甲之年的他以病弱之軀揮戈西進,親率湘軍抬棺出征、平定叛亂。在崎嶇蜿蜒的西征之路,一位胡子花白、身軀魁偉的老人站在一塊大青石上,一手挎大刀、一手握書卷,面帶自信地微笑,抬眼望向前方。在他身邊,多人合抬一具棺木、數不清的士兵跟隨棺木后面一同西征震撼人心的畫面、清晰翔實的展陳,讓人不禁回憶起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在新疆,他一邊收復失地、督辦軍務,一邊整振頹政、撫恤民生,命湖湘子弟廣種榆柳,改善環境、造福后人。在河西走廊連接西域的貧蒼涼之地,竟然形成連綿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人們將這些柳樹稱為“左公柳”。之后,左宗棠三次上疏奏請建省。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定名“新疆”意為“故土新歸”。

任天下之至重,處天下之至難。收復新疆,左公在晚清灰暗的天空留下了最后一抹彩霞;駐節哈密,他在這片廣袤的土地播下了劫后重生的希望。今天,幾十棵依然道勁的左公柳,是“引得春風度玉關”的史證,更是左公留給后人的有形遺產寶貴財富。
在這里,我想起了“湘江夜話”。那一年,年邁的林則徐從沅江經湘江到長沙,船只停泊在岳麓山下的湘江邊,想見一見相聞已久、卻始終未曾謀面的年輕的左宗棠,左宗棠聽聞后更是激動,兩人在船上徹夜暢談,強烈的思想共鳴讓他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林則徐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繪制的地圖全部交給左宗棠。左公征戰新疆,帶的就是林則徐繪制的地圖。
在這里,我看到了中原和西域、新疆與河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深厚淵源。在當年左公收復西域的平叛主力中,有一支隊伍叫“嵩武軍”。嵩武軍原是鎮壓捻軍的軍隊,兵士以河南人為主。當年在中原戰場剿滅捻軍之后追隨左公,為收復新疆立下了汗馬功勞。嵩武軍第一名將張曜,曾受僧格林沁舉薦任固始縣知縣,在剿滅捻軍中軍功卓著,累功至河南布政使。他在新疆興修水利、練兵屯田,開墾荒地一萬九千余畝,收獲的糧食成為左公收復新疆重要的軍糧來源。左宗棠評價張曜“治事之才、人不易及”。《清史稿》記載,張曜“死之日,百姓巷哭失聲,喪歸,且傾城以送,雖張騫、班超,奚多讓焉!”苑內珍貴的“左宗棠碑”上,也記載了張曜在新疆開創功業的史實。
當年援疆來到哈密,安頓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神往已久的左公祠。然而,循著地圖的指示,出現在眼前的卻是一片瓦礫遍地的廢墟。原來,左公祠在“文革”期間被毀掉了。心里便陡然空落落的。這樣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存,怎么說沒就沒了呢?自那一刻,重修左公祠的想法就烙在了心上??捎捎谶@樣那樣的原因,直至離疆,這個想法仍未能實現。
回到河南,我仍持續關注、多次建議。終于,建設左公文化苑作為河南援疆重點項目得到落實,也成為文化援疆的亮點。目前,該苑被授予自治區特色博物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訓基地,成為哈密市的文化名片。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俞’你同行”的直播和短視頻曾火爆全網,他的長達18天的南疆行,第一站就是哈密,并把左公文化苑放在重要位置,引發了國內外對左公文化苑新一輪的廣泛關注。
流連在左公文化苑,我了結了一樁8年前的心愿,欣慰且釋然。
東天山和東天山隧道
天山,是新疆的地理標志,也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寶貴自然遺產。她龐大而綿延的身軀,把新疆分隔成南北兩個氣候迥異的自然環境區。哈密是新疆的微縮版,高山冰川、濕地草甸、森林峽谷、湖泊山岳、戈壁沙漠,景觀多樣性和獨特的自然美,成就了它不可復制、讓人神往的存在。
東天山,指的是天山山脈東段、以哈密地區為中心的天山區域。東天山的景色,很多地方都讓人驚艷,喀爾里克冰川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喀爾里克冰川海拔4888米,至今仍是尚無人登頂的處女峰。它終年積雪,分布著大小60多條冰川,尤其是平頂冰川和旁邊的高山湖泊,景色堪比臺灣日月潭,素有固體天然水庫之稱,是伊吾河的發源地。這里時而濃云掩蓋,所有的美麗朦朧而神秘;時而晴空萬里,藍天、白云、雪山、松林、草原,層層相映、十分壯觀。我曾經嘗試挑戰無人登頂紀錄,兩次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攀登,但都未能到達山頂。
東天山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走在天山腳下,從匈奴王庭到烽燧遺址,從班超到哈密王,再到岳鐘琪、紀曉嵐、林則徐那些令人感懷的往事、風云激蕩的歲月,便慢慢在眼前、在心底鋪展開來。


作為遠古文化的發祥地,這里有總面積10平方公里的匈奴王庭遺址。400余座石圍居址,向人們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西北大學考古系文化遺產學院王建新教授說:“如此集中、大規模的居址、墓葬與巖畫‘三位一體’的聚落遺址,在絲綢之路上十分罕見,遺址所表現的浩大工程與精神力量,只能是游牧民族的統治中心—王庭所在地?!?/p>
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沿天山北坡自巴里坤到木壘路上,幾座或遠或近的烽燧閃過視野,宣示著一種遙遠而蒼涼的存在。在古代,烽燧是邊防報警系統和軍事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絲綢之路中道、北道走向一致,遍布天山南北,在保衛邊陲、守護絲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疆獨特的氣候環境,讓千年以前的烽燧得以留存,考古人員還陸續從烽燧遺址中發掘出書簡、文牘和未寄出的家書,讓人們得以窺見古代戍邊將士的酸甜苦辣。一座座烽燧,見證著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家國情懷。
在巴里坤的天山廟,意氣風發的班超戎裝在身、仗劍而立。我還見到過喀什盤橐城的班超雕塑,卻是文官裝束,手中握著一束漢簡,目光深邃、若有所思。我想,這大概因為班超在喀什是都護身份,以文治經略西域,而在巴里坤,投筆從戎的班超是以假司馬身份征戰伊吾。開疆拓土、經略西域、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張騫和班超都是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張騫出使西域,開啟了中西交流的序幕;而班超,則更多地留下了文治武功的足跡。
天山腳下有個廟兒溝,廟兒溝深處有個“八大石”,這里冬暖夏涼,曾是哈密回王避暑的地方。“八大石”因8個巨石得名,在其中的一塊巨石上,就有一個保存較為完整的回王涼亭?;赝酰鳛榍宕艿胤骄S吾爾族的封建領主,在哈密及新疆歷史上影響很大,也為維護祖國統一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巴里坤叱咤風云的,還有清朝名將、岳飛二十一世孫岳鐘琪。當時,他作為陜甘總督在此駐防,為平定準噶爾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得勝門就是為紀念他得勝歸來而建的。在巴里坤南山上,至今還留有岳公臺。現在巴里坤的一家釀酒企業就叫岳公酒廠。這些有形的、無形的文化遺存,傳遞著人們對岳公的懷念。在哈密,還有一個班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靜是我在新疆的好朋友,聽說也在策劃以“班超冠名發展酒業。班超酒和岳公酒,異曲同工、殊途同歸,傳承的是一種精神、寄托的是一種情感。
在巴里坤,有一道名菜叫“燜餅子”,央視曾不止一次地走進新疆,采訪和推介這道美食。在“燜餅子”的背后,有一個溫暖的故事。當年紀曉嵐被貶新疆,可巴里坤從官到民都歡迎并期盼著他的到來,那時候朝廷規定不得禮敬貶官,于是人們就想辦法用一張面餅覆蓋住下面肥嫩的羊肉表達對他的敬仰。新疆名菜“燜餅子”由此而來。林則徐流放新疆時也由此經行,后人記載“夜則停車山峽積雪中,以食以宿”,并以“風霜其操,鐵石其心,真后凋松柏也”稱譽。
那時候,路途很遠,車馬很慢,東天山承載了太多的艱辛與悲壯、苦難和輝煌??缭教焐?,也曾是多少人的夢想。
近現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翻越天山”更為方便快捷,經常走的主要有兩條路:一條從天山南邊盤旋上去再翻轉下來,大約二三十公里,但受季節影響,從九月到第二年五月是不通的;另一條是山腳下的一條沿河路,一面傍山、一面臨河,途中路過嚴寒逼人的寒氣溝,開車上去、下來到達巴里坤盆地需要兩三個小時。
進入新時代,東天山隧道的開通讓我們真正實現了“跨越天山”的夢想。東天山隧道是巴里坤和伊吾至哈密公路建設項目控制性工程,在海拔2000多米處修建,隧道分左、右兩洞,是國內設計施工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公路隧道之一。隧道2016年10月開工,2021年底正式通車,歷時5年2個月。隧道穿山過,天塹變通途,近3個小時的車程縮短到十幾分鐘,該工程入選“2022中國新時代一百大建筑”最終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建設這個工程的,是中國交建集團鄭州公司。我援疆工作的時段,和隧道建設高度重合,我便經常去工地看望這些老鄉們。據他們講,這里晚上經常會看到東天山的漫天繁星,也時常聽到曠野里野生動物的叫聲。我切身體會到當時的寂寞和艱難。他們背井離鄉,克服環境、技術、生活習慣等重重困難,創造了中國路橋建筑史上的輝煌。隧道開通后,從河南到巴里坤一天時間就可以到達。西域和中原的交流已越來越便捷了。
在這里,我們見到了哈密河南商會會長楊繼紅,他從河南來到這里,除了其他投資項目外,還在巴里坤草原經營一家高檔農家樂,主要目標市場就是中原地區。張震宇副主席鼓勵他加大宣傳,吸引更多的河南人到此旅游。
八卦城和六星街
伊犁地區有一座“八卦城”,還有一個“六星街”,也是神奇且美麗的地方。
特克斯縣因八卦布局而聞名,所以叫“八卦城”??h城呈放射狀圓形,街道布局如迷宮一般,路路相通、街街相連,被上海吉尼斯總部授予“現今世界最大規模的八卦城”,也可能是目前我國絕無僅有的不需要紅綠燈的城市。這里少數民族眾多、各種文化交融,歷史上22個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周易文化賦予了這座城厚重的底蘊和獨特的標識。相傳,當年道士“長春真人”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邀前往西域,便被這里的山川形勝所震撼,進而修建八卦城。當然,“相傳”就是傳說,真正的八卦城建于上世紀三十年代,以周易文化理念規劃設計。巧合的是,設計者也姓邱,姓氏發音相同。這個人叫邱宗浚,時任伊犁屯墾使。
整個特克斯城按照周易八卦“后天圖”的方位,由城中心“太極壇”向外輻射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條大街,由內向外四條環路聯通,形如一個八卦勘盆,堪稱“有形的周易、立體的易經”。
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萬物同。在特克斯城,你會感嘆和佩服精通易理的先輩們獨到的眼光—一城的正南方,以海拔4900多米的木孜套峰為頭,以博孜阿德爾山和邁特格爾山為兩翼,山勢如同孔雀開屏,山那邊是阿克蘇的拜城縣,東西兩側是達更別勒山和阿騰套山,與縣城形成繞抱拱揖之狀;北側是環繞縣城西北、正北和東南方的烏孫山與緊鄰的特克斯河。特克斯,猶如一塊被歲月雕琢的瑰寶,鑲嵌在祖國的壯麗山河之間。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克斯縣高度重視對八卦城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將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相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和發展,在八卦城特色文化街區建了8個文化府院,挖掘盤活老城巷道文化,利用閑置院落、名人故居、老字號、老物件等,打造易經文化講堂、卦爻大院、演繹空間等一批特色鮮明的城市景觀,咖啡館、文創店等一批新業態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入駐創業。

上世紀七十年代,幾個周口老鄉來這里發展,我們進行了深入交流。他們一邊研究周易,一邊著力推進淮陽伏羲文化、湯陰差里周易文化與新疆的交流交融,為促進新豫文化協同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
特克斯八卦城因周易八卦而起,伊寧六星街則以“六大政策”為源。
1934年,伊犁屯墾使公署從霍城惠遠遷至伊寧后,伊寧便成為伊犁政治、文化中心。當時新疆軍閥盛世才實行反帝、親蘇、民族平等、和平、建設、清廉“六大政策”,依據“六大政策”這一理念,設計者獨具匠心規劃建造了六星街。這一作品的主導者,就是當時的伊犁屯墾使邱宗浚。他是盛世才的岳父,也是后來“八卦城”的設計者。
六星街街區平面呈圓形,有6條主干道從中心向外輻射,呈“來”字形交叉,把街區分成6個等角扇形地區,從空中俯視,整個六星街有點像蜘蛛網的形狀,被人們稱之為“六星街”。
這里有許多參觀游覽項目,觀賞獨具特色的六星街街巷,參觀維吾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民居,欣賞民族歌舞,觀看俄羅斯面包作坊并參與制作,游覽維吾爾族清真寺和俄羅斯東正教堂,參觀俄羅斯手風琴博物館等,豐富多樣,不勝枚舉。
沿著六星街別致的巷子信步而行,從各家庭院門廊古老斑駁、褪色開裂的木雕護板以及鐵藝窗上,處處都能感受到歷史年輪留下的軌跡。近百年的沉淀,六星街豐富的民族歷史文化,對于建筑史學、城市發展史學以及民俗學等方面的研究,均有著極高價值。
對于某個歷史人物,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就說邱宗浚吧,我對此人并不了解,歷史上也褒貶不一。但作為伊犁屯墾使,他為后人留下了兩處如此珍貴的、物質和精神的遺產,真是了不起的貢獻。應該肯定的就得肯定,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
六星街的亞歷山大,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以修理手風琴為生。修理琴、彈奏琴、收集琴,就是這位俄羅斯族男人40多年來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今,他收藏的手風琴已達到800架,大的有半人高,小的只有兩個巴掌大,其中不乏古董級精品,都是在給人修手風琴時碰到,最后買過來的。
他的夢想,是建一個手風琴博物館。2018年,伊寧市利用援疆資金建成了亞歷山大手風琴珍藏館,現在是六星街的亮點之一。
在曾經是蘇聯領事館的伊犁賓館,我在國內第一次看到大門口處列寧的塑像和百年水塔,這也是當年中蘇友好關系的象征。
賽里木湖

賽里木湖,意為“山脊梁上的湖”,在海拔2071米的北天山之脊,位于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是一個集山、湖、林、草、濕地、冰川等原生態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面積有1300多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大約450多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環繞,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地塹湖泊。因周邊草原底部全部是卵礫質,周邊雪水雨水滲入地下經砂礫層過濾后進入湖中,湖水清澄碧透,透明度可達十多米。
這里是傳說中“七仙女洗過澡”的地方,古稱“凈?!?/p>
來自大西洋的西風帶,攜帶著大西洋的水汽,經過長途跋涉,到達時已是尾閭,這里便成為大西洋暖濕氣流最后眷顧的地方。干凈純潔的湖光山色,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態,晶瑩剔透、光彩照人的湖面,于是就有了“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淚”這一給人無限遐想的美麗稱號。
每年冬季,清澈的湖水結冰后,冰塊不規則地堆在湖岸,在陽光照射下發出寶石一樣的光,就像一顆鑲嵌在高山之巔、未經雕琢的藍寶石。
去賽里木湖旅游,自駕環湖是個不錯的選擇。環湖公路大約90公里,沿途可以欣賞不同的自然景觀,感受高原游牧民族風情。
受自駕環湖的啟示,環賽里木湖公路自行車賽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成功作品。整個賽事海拔落差近2000米,比賽線路橫穿北疆的雪山、沙漠、草原、高山湖泊等地質地貌,以挑戰性、觀光性兼具的特性,受到了普遍青睞。從2007年首次舉辦,經過7年的發展,2013年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升級為全國性賽事。
賽里木湖馬拉松是“文旅 + 體育”的又一次拓展。自2017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五屆,成為新疆體育事業的品牌。去年5月,自治區文旅廳和殘聯在這里聯合主辦了“5·19中國旅游日”和“全國助殘日暨2024年新疆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賽里木湖,正全方位開啟文旅融合、文創融合新局面。(未完待續)
(作者系濮陽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